咖啡的種植區域位於海拔1200米-1900米之間。土壤類型主要是火山灰沉積成份,從而使得土壤的酸鹼度呈現酸性。該地區大多數的種植園都採用天然遮陰種植收穫期爲五個月的時間,從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收穫期恰逢旱季,就保證了可以採收到成熟度統一及高品質的咖啡漿果。乾燥的旱季提供了可以採用日曬處理的條件。有些生豆也會採用日曬的處理方式。
海拔、氣候及栽種品種的組合,使得該地區的咖啡品質能夠得到世界上最苛刻市場的高度認可。較高的醇厚度,乾淨一致的高酸度,豐富和明顯的香氣,以及帶點微微的巧克力香氣
神花莊園是位於Tarrazu的最高點Sunnyside(陽光段),是日出時接收到第一道陽光的區域,西文稱LIano Bonito of Leon Cortes!莊園內有種植着Bourbon、Geisha、Caturra和Catuai的咖啡品種,處理法有100%水洗、蜜處理和自然日曬處理法。神花莊園的咖啡豆是由哥斯達黎加知名的唐梅奧處理廠處理,它善常於提升咖啡品質並保留其獨特性,亦即因海撥高度、土壤、降雨、溫度、溫度等各自微型氣候造成的不同風味,目的是在與環境協和運作下栽種、採收、後製並出口高品質咖啡。神花莊園用非常嚴格的標準控制着咖啡的種植環境與處理過程,十分嚴謹!農場經營者女兒Maria Auxiliadora Bonilla是一位咖啡師,並且也是2013年哥斯達黎加WBC冠軍,他們有一個專業的咖啡杯測實驗室,每批生豆都會經過杯測的把關,確認風味無可挑剔的
由於咖啡種植業哥斯達黎加爲比較高級的職業。咖啡農在哥斯達黎加的地位很崇高。1897年,首都市民見證咖啡富豪捐贈的國家劇院落成。咖啡財富爲哥斯達黎加的政治,經濟和民主帶來穩定力量,是中美洲國家所罕見的。另外,哥國訂有法律只允許栽植阿拉比卡,羅巴斯塔在其境內屬“違禁品”,也是世界僅見的創舉。
哥斯達黎加的產量不大,年產量約11萬噸上下,在中南美洲排名第七。哥國以新近的咖啡品種爲主,如卡杜拉,卡杜艾,新世界等,古老的波旁和鐵比卡並不多見。境內也衍生不少變種,最有名的是波旁變種薇拉莎奇,屬於風味優雅的品種,巴西也引進栽種,曾得過獎。另外,哥國研究機構不遺餘力改良混血的卡提摩,試圖降低粗壯豆血統,並增強卡提摩的阿拉比卡風味,近年已出口到亞洲試種。
哥斯達黎加多半採用水洗處理,近年也出現另類的半日曬處理法(Miel)或稱(Honey Coffee),可譯爲“甜如蜜”處理法。哥國標榜“甜如蜜”處理的咖啡,均在麻布袋上打上大大的(Honey Coffee),頗爲搶眼。它改良了巴西半日曬法以增加甜味,重點是儘量完整保留黏在豆莢上的果膠層,去果皮後將黏黏的豆莢移到戶外的高架棚,類似肯亞得做法,以免吸收土地的雜味和溼氣,然後暴曬,風乾約一至兩週。這期間每隔一小時就得去翻動豆莢,使之均勻乾燥,讓豆子充分汲取厚厚果膠層的果香和糖分精華,脫水後還要置入木質容器熟成。極爲費工,但“蜜釀”的成果喝起來甜如蜜。缺點是此處理法風險很高,天氣太潮溼時很容易發黴腐敗。哥斯達黎加並不比干燥,卻敢於採用長時間暴曬的處理法,令人捏把冷汗,但這也體現哥斯達黎加藝高人膽大的咖啡工藝。
咖啡生豆處理方式——蜜處理。蜜處理方式起源於哥斯達黎加,簡單講,蜜處理就是把果皮、肉去掉之後,對剩下果膠與內果皮的咖啡進行處理的方式。而區分不同蜜處理的關鍵就在對這剩下的果膠的處理選擇上:保留果膠比例及乾燥速度與方式。
黃蜜(White Honey):40%左右的果膠被去除;乾燥方式需要最爲直接的吸熱,接受最多光照乾燥,持續8天左右達到水分含量穩定值。
紅蜜(Red Honey):25%左右的果膠被去除;相比較黃蜜,乾燥時間更久,並且減少陽光直接曝曬的時間,甚至用到遮光棚,持續12天左右。
黑蜜(Black Honey):幾乎不去除果膠;乾燥用時最久,最少持續2周時間,用到遮蓋物,避免陽光太強烈,防止乾燥太快,讓糖分轉化更充分海拔和土壤: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