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咖啡主要產區印尼、印度與越南咖啡風味差異區別特色

作者:未知 來源:咖啡豆: 咖啡館經營 > 亞洲咖啡 > 2025-01-21 22:07:59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印度】
     
      印度咖啡種植主要位於南部地區,帶有充足溼氣的山區地形,海拔800-1600米,世上極少咖啡產地像這裏一樣擁有很豐富的品種:森林、草本植物、灌木、花草和動物族羣,組成一個壯觀的樂園。夏季大致屬於熱帶氣候,冬季則很涼爽,爲所有咖啡農提供極佳的環境。咖啡開花是一場值得親身體驗的奇景,人們可以在整個花季看到白花點綴出的景觀,散發出誘人香氣,蜜蜂和蝴蝶在花間飛舞。整區咖啡花朵鋪撒出白色花海,有如咖啡農冠冕上的珠寶。
     
      生產狀況
     
      你可能想像不到印度生產的咖啡量比起埃塞俄比亞與任一個中美洲國家還多出許多——有90萬公頃的土地種植咖啡豆。印度約有14萬個咖啡農莊,9成以上的農場面積不到10畝,屬小規模耕種,這些農場分佈在南方與東方的海岸山脈上,年產量約在44-45萬袋之間,是全球咖啡第五大生產國。全國幾乎80%的咖啡產量會出口到德國、俄羅斯、西班牙、比利時、斯洛文尼亞、美國、日本、希臘、荷蘭、法國、意大利等地,大部分出口的咖啡豆會通過蘇伊士運河運輸。
     
      產區
     
      卡納塔卡、克拉拉和泰米爾納德是印度咖啡的主要產區,咖啡產量共佔全國90%以上。今天的印度咖啡有2/3是羅布斯塔,阿拉比卡僅佔1/3。咖啡主要分佈在西南的卡納塔卡,兩者皆有種植,佔印度咖啡總產量的50%;南部的克拉拉主攻羅布斯塔,佔總產量的30%;東南部的泰米爾納德兩者皆有種植,佔印度咖啡總產量的10%;其餘10%分散在北部新興產區。
     
      種植品種
     
      【肯特】(Kent)
     
      在1911年在印度麥索地區肯特咖啡園發現的鐵比卡混血品種,由S288 與鐵皮卡 混血而成的,具有高產量和抗鏽病特性。咖啡香氣比波旁種更加有厚度,並引種到肯尼亞、印尼等新世界產國,貢獻卓著。
     
      【S795】地方名: Jember
     
      該品種是1940年代印度以肯特Kent (Typica選種,高大、高產、極抗葉鏽病)和大果咖啡利比瑞卡(Coffea Liberica)雜交育成。1955印尼咖啡和可可研究所(ICCRI)命名爲Jember,廣泛種植在印度、印尼和埃塞俄比亞。此品種對咖啡葉鏽病有些抗性,但隨時間抗性減低,具有楓糖漿或紅糖般的味道。S795是目前印度的主力品種,佔阿拉比卡總產量的70%。
     
      【S274】
     
      印度最著名的小粒種羅布斯塔,市場上以皇家羅布斯塔Robusta Kappi Royal銷售,是全球最高貴的羅豆。這隻Kappi Royal,16/17目的大小,表面乾淨,豆質硬,胖嘟嘟的很是漂亮。與普通日曬羅豆相比,Kaapi Royal絲毫沒有刺激的澀味,土腥味,甚至橡膠味。有人說她有日本玄米茶的味道,據說單飲不太像咖啡,茶感十足,粘稠度很高。
     
      【Sln C×R】
     
      這是印度最新的濃縮咖啡配方豆,跳出了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的混血,而是由剛果西斯種Congensis與羅布斯塔的混血,即Congensis×Robusta。目前這款咖啡已進入美國精品咖啡界,採用日曬處理,喝起來有印度香料味,略帶水果的酸香,據說體驗很另類。Sln C×R有望成爲風漬馬拉巴和皇家羅布斯塔的勁敵。
     
      處理法
     
      1 | 風漬馬拉巴——大航海時代的奇妙作品
     
      早在十七世紀,印度就已經是除了也門摩卡港以外,重要的歐洲咖啡供應地。當時大部份的印度咖啡豆,都是透過帆船海運,以大概六個月的航程,運送前往歐洲大陸。
     
      在長達大半年的航行中,由於海風的吹拂,加上吸收了船艙裏的水氣和鹹味,使得咖啡豆在外觀和口味上都產生變化:生豆的外觀會從深綠色,逐漸轉成有如稻穀的黃褐色,豆體也會膨脹變大。
     
      咖啡的果酸在這過程中會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發展出堅果、焦糖、茶香等風味(這種熟成的口味轉變,也有點類似蘇門答臘的陳年豆),以及厚實的口感。印度風漬豆確實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喝起來通常帶濃濃堅果和穀物甜味,幾無酸質,常帶有玄米茶香,據說當時北歐人士非常喜好這種特別的金黃咖啡。
     
      精通生意之道的咖啡貿易商,當然感受的到市場消費者需求。有趣的是,當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加上當時汽船問世,從印度到歐洲的時間大幅縮短,理應是商人販售印度咖啡一大利多,沒想到歐洲客戶反而抱怨起咖啡走味了,導致訂單銳減。
     
      調查老主顧不買帳的原因,原來是因爲運河的開通,使得航行時間過短,短短兩三個月的運送時間,反而讓風味來不及“熟成”。少了海風加持這一味,饕客反而不愛了!這時商人才發現,這偶然的美味,原來是海洋和時間四手聯彈的傑作。
     
      於是,這個神奇的國度發明了世獨一無二一的開掛處理——風漬法
     
      風漬咖啡需以日曬豆來製作,所有處理風漬咖啡的廠房皆面向西面,以迎取來自西南方海上所吹來的鹹溼季風,咖啡豆平鋪在風漬場內,窗戶全開,風漬到一定程度之後後再入袋,但因爲過程中豆體會膨脹不少,因此咖啡豆還不能裝的太滿,且咖啡袋也不能堆擠太密以免因不透風而發黴敗壞,還要不時倒出咖啡豆並更換麻布袋,以免孳生黴菌,可謂相當費時耗工的工程。
     
      季風咖啡被存儲在特殊倉庫中直到季風到達,通風結構的設計使得潮溼的季風流通於咖啡豆之間,以致其體積膨脹,並呈現出醇厚但強烈的黴味。
     
      風漬期約十二至十六週,熟成後還要再經過煙燻處理,以驅趕象鼻蟲,最後再以人工篩豆,挑除掉未變成金黃色的失敗豆子。歷經三至四個月的風漬處理後,綠色咖啡豆的體積澎脹一至兩倍大,重量和密度降低。
     
      季風處理工藝是勞力密集型的:咖啡在特殊的通風倉庫裏被鋪開,用耙子耙或用手翻使得咖啡豆吸收潮溼風中的潮氣。整個工藝歷時 12 到 16 個月,在該過程中咖啡豆膨脹爲原體積的兩倍並且帶有暗淡的金黃色。然後經過用額外處理挑出體積膨大不完全的咖啡豆,剩下的咖啡都有待出口。
     
      風漬馬拉巴咖啡豆看來雖然豆大、肥碩,然而卻是外強中乾的軟豆,這是歷經數月的風化而產生的變化。咖啡豆長期暴露在潮溼的季風數週,不但使豆子變黃了,咖啡本身的酸度也降低不少,口感十分特別。印度馬拉巴咖啡豆除了可當單品飲用以外,用來調配綜合咖啡豆也十分適合。
     
      【越南】
     
      越南咖啡起源
     
      越南咖啡是在1860年左右,由法國耶穌會傳教士帶到越南的,近150年的歷史裏,越南逐漸發展出自己特有的咖啡文化,如今,從南部的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到中越交界的山城Sapa,漫步街頭,常常可以在路邊看到或堆或簇的帆布棚、遮陽傘,下面是面向馬路的躺椅或吊牀甚至是小板凳,一旁的矮桌上放着簡易的鋁製滴漏器,人們或坐或臥或蹺腳,一邊啜(體會一下,不是喝、飲,也不是吸、舔,必須是啜)capheda(冰咖啡),一邊對着路過的姑娘辣妹或對街剛發生的摩托車擦撞指指點點,咖啡啜完了,半包煙也抽過了,一個早上或2/3下午也就消磨殆盡了。
     
      漫步在越南街頭,大小咖啡館隨處可見,尋常的越南人會用越南咖啡壺慢慢地滴濾咖啡,來消磨一下午閒暇時光。越南咖啡的喝法不是用咖啡壺煮,而是要用專門的滴漏咖啡杯“滴”。
     
      以獨特的咖啡文化聞名的國家不在少數,意大利、法國、美國、土耳其都各有自己的淵源和傳承,但是越南卻還是有點與衆不同。在越南,一杯咖啡的價格從1萬越南盾至5萬越南盾不等,大多數小店不超過2萬越南盾,算下來僅僅相當於一瓶礦泉水的價錢。和國內一杯焦苦難嚥的拿鐵動輒三四十的價格相比,這裏簡直是咖啡愛好者的天堂。

     
      而越南咖啡說不上一種文化,它就是當地老百姓的日常,拖鞋背心和塑料矮凳是越南咖啡“好伴侶”,要什麼精裝風格的咖啡吧,支起一個攤兒,三五人圍桌而坐,這裏就是自己的星巴克。據說越南是全世界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也不知道在咖啡館裏遊手好閒算不算是工作?
     
      如果你要去越南旅行,下面幾種咖啡一定不要錯過
     
      最傳統
     

      滴漏式煉乳咖啡
     
      越南曾是法屬殖民地,既浪漫又懂得享受的法國人把咖啡文化傳到了這裏。這麼多年過去了,越南人依舊保持着這種喝咖啡的古老方法——滴漏。方法很簡單,將咖啡粉灑在滴漏杯的壓板上,壓緊後衝進熱水,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咖啡從細孔裏一滴滴地緩緩漏下。然而滴漏得到的咖啡顏色極黑,苦味十足,這樣的苦咖很少有人能享受。
     
      ▲據稱這種咖啡又叫滴滴金,頗合“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中國俗語,一滴滴落下的不只是醇香的咖啡,更是曼妙的時光。
     
      富有創意的越南人在杯底倒入厚厚的煉乳,這一改良發生了神奇的搭配效果:煉奶濃郁的香甜跟越南咖啡的苦味真是天生一對,甜味超乎想象的濃烈,卻與齋咖啡的苦味融不到一起,甜膩和苦澀兩種滋味共存於齒間,聽說去過越南的朋友都忘不了那個味道。
     
      最特別
     
      蛋清咖啡
     
      就像基酒配蛋清調製出的特色雞尾酒,咖啡一樣也可以配蛋清,這就是隻有在越南才能品嚐到的蛋清咖啡。也有人戲稱爲“越南的卡布奇諾”。咖啡店老闆熟練的把新鮮雞蛋分離出蛋黃和蛋清,蛋清液在飛速的攪拌器裏很快被打發出泡,蛋清最理想的狀態是出現細膩的紋路,隨後倒入只蓋住杯底的咖啡,小心翼翼地嘗一口這特調的美味,咖啡的苦中和了蛋腥味,蛋清也激發了咖啡的香氣——大大的滿足感。
     
      咖啡對印尼人來說,不僅僅再是杯子裏面的黑色粉末,更是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爲挑選最佳咖啡師,印尼精品咖啡協會每 2年在印尼各大城市舉辦最佳咖啡師競選賽,冠軍有上千萬印尼盾的獎金。
     
      印尼咖啡:
     
      03| 種植產區:
     
      爪哇島 Jawa :
     
      爪哇在咖啡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爪哇阿拉比卡咖啡,不像其他大部分印度尼西亞咖啡生長在很小的農場進行初加工,爪哇咖啡生長在大農場或種植園,大部分由政府運作,都是採用現代方法進行水洗式處理。品種屬於S795,本地人稱爲 Jember,,是人工培植的。
     
      爪哇生產精緻的芳香型咖啡,酸度相對較低,口感細膩,均衡度較好。爪哇咖啡的香味和酸度比蘇門答臘島和蘇拉威西島的咖啡更勝一籌。爪哇最好的種植園是布拉萬(Blawan)、詹姆比特(Jambit)、卡尤馬斯(Kayumas)和潘庫爾(Pankur)等。爪哇摩卡咖啡是爪哇咖啡和也門摩卡咖啡的混合品。
     
      蘇拉維西島 Sulawesi :
     
      蘇拉威西島的舊名叫做 Celebes , Sulawesi 是羣島中一個最老的海島,暴露的岩石都於超過百萬年。 像黃紅色灰化的土壤就是在咖啡生產區域被找到的。 這些土壤表面下經常有數層的黏土,含有豐富的鐵質。最著名的產區是在託那加 (Toraja)位於南蘇拉威西的高山。
     
      託那加的南邊的卡洛西(Kalosi)是這個地區主要的大都市,另有兩處較鮮爲人知的區域:Mamasa以西、卡洛西(Kalosi)南部的Gowa。少數有些特別有趣的咖啡豆以水洗處理,值得令人玩味,強烈地推薦有機會就嘗試看看。半水洗處理法爲一般蘇拉威西島通用的手法,且當地也是產出不少羅布斯特豆。也是最常使用這個地方的名字作爲蘇拉威西咖啡的代表,以飽滿的黏稠度,豐富的風味和低沉以及活潑的酸度而聞名。
     
      多數的阿拉比卡豆種植於Tana Toraja周邊高處,南部的卡洛西(Kalosi)則是成爲一項品牌。
     
      *卡洛西(Kalosi):來自蘇拉威西島西南部咖啡的市場名,是該島中部的小鎮卡洛西,是托拉賈(塔洛加)咖啡豆的集中交易地。
     
      *託那加 (Toraja):在蘇拉威西島東南部高地的種植區,也是該島精品豆的名稱。Toraja不是地名、城市名、也不是品種名,而是住在蘇維拉西中部山區擅長種咖啡的民族“托拉加”,託那加也是世界稀有的精品豆,年產量約1000公噸,分佈在蘇拉維西中部與西南部約1200米的崎嶇坡地,栽種、採收均不易,平均每公頃年產量只有300公斤,遠低於中南美洲1000公斤以上的平均值。
     
      託那加的三大莊園有:“PT Kapal Api ”擁有2000公頃咖啡園;“CSR”排第二大,有1100公頃咖啡園;日本“Key Coffee”的“Toarco Jaya”爲第三大莊園,擁有700公頃咖啡園。換句話說,Toraja託那加比曼特寧或黃金曼特寧更珍貴稀有。
     
      託那加(Toraja)爲水洗或半水洗,比蘇門答臘的曼特寧或是黃金曼特寧更富明亮的酸香,層次感也更明顯。有濃郁的焦糖甜味,但土騷、沉木味和醇厚度就比曼特寧收斂許多,略帶花香味
     
      蘇門答臘省Sumatra :
     
      在蘇門答臘最好的的咖啡來自二個地方: 在蘇門答臘北邊的中亞齊靠近塔瓦湖Tawar湖地區和較南方圍繞着多巴湖Toba湖邊的山脈。由於很多的小佃農生產商和使用他們獨特的半水洗式處理法和土壤鐵質缺乏,因此在新鮮生豆的階段,這個區域的咖啡豆會帶有一種特別的藍色。
     
      *曼特寧(Mandheling):
     
      是指蘇門答臘中北部多巴湖(Lake Toba)周遭,西南岸海拔900-1200米林東山區(Lintong)的半日曬豆或日曬豆最出名,巴塔克族就是此區咖啡農的主幹,曾被譽爲世界上顆粒最飽滿的咖啡豆,曼特寧是一個商標,用於從北蘇門答臘的阿拉伯咖啡咖啡,從西北蘇門答臘的Tapanuli 地區生產咖啡曼特寧族 Mandailing 的人而來,獨具藥草、林木的沉香風味。
     
      *林東產區(Lintong):
     
      林東曼特寧,海拔 1200到1500米,來自北蘇門答臘島上 Toba 湖地區最出名的咖啡。正確認識黃金曼特寧咖啡,並不是顏色金黃的曼特寧就是黃金曼特寧。
     
      黃金曼特寧產於印尼Sumatra蘇門答臘北方Lintong(林東)地區,採收作業限定以全手工單顆果實摘取完熟果實,確保其初步選豆質量,咖啡櫻桃採取SEMI-WASHED半水洗方式加工,天然日曬乾燥,脫殼處理後再經過另一次乾燥精製過程及兩次的生豆清潔工作和四次的Hand-Pick手工挑選過程而成。所以,都可以說是一支嚴格精選的頂級曼特寧咖啡。標示“PWN”的黃金曼則是印尼Pawani公司的簡寫,其公司所出產的黃金曼特寧咖啡已在印尼註冊;
     
      *多巴湖(英文:Lake Toba),位於北蘇門答臘省中部,荷蘭殖民者於1888年將“爪哇曼特寧”,北移到多巴湖地區,南蘇門答臘林東Lintong與多巴湖(Toba lake)一帶可稱爲曼特寧,林東一帶纔是曼特寧產區,曼特寧出產自多巴湖 (Lake Toba) 周遭山區,此湖地理位置在蘇門答臘島省會棉蘭 (Medan) 北方,屬於高山淡水湖泊。平均高度約海拔 900 米。平常說的曼特寧指的是託巴湖周遭山區種植出來的鐵比卡或其變種的咖啡豆。此湖呈菱形,長100公里、寬30公里,面積1,13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的高山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
     
      *塔瓦湖,位於亞齊特別行政區中部。處於蘇門答臘島的北端,北蘇門答臘產的大多是Gayo,以ateng品種爲主北端的塔瓦湖可稱之爲亞齊咖啡或塔瓦湖(Tawar lake)咖啡。面積不足多巴湖的十分之一。然而近年來咖啡品質和產量已超越多巴湖。
     
      加幼山脈亞齊 (Gayo):
     
      亞齊(Aceh),海拔1110到1300米,在蘇門答臘島的最北的一角。在蘇門答臘島北邊的亞齊省(Aceh),加幼Gayo咖啡種植在圍繞Takegon鎮和Tawar湖旁的山坡地。高度在生產區域平均在 1110 和 1300 米之間,咖啡由小佃農種植在遮蔭樹下,溼式加工的這種咖啡較乾淨,但是通常不如蘇門答臘咖啡的風味特徵,道統工藝加工的該咖啡類似於蘇門答臘島曼特寧地區的咖啡,優點是表現出奇特的風味和低沉以及活潑的黏度。
     
      亞齊由長期政治不穩定,因此並不是一般人會去造訪的地區,Gayo 人是一種有着堅定個性的人,刻苦耐勞,有將近 20 %的咖啡處理商都是女性。
     
      FLORES:
     
      弗洛雷斯是距離峇里島(Bali) 東邊約320公里(200英里)的小島,位於印尼羣島之一,海拔1200到1700米。身爲一個較晚投入咖啡產業的區域,但在種植咖啡上也開發了良好的聲譽。
     
      在過去,常見弗洛雷斯產出的咖啡很大一部分是內銷,或是混合其他咖啡出口,鮮少直接以“弗洛雷斯咖啡”的名義銷售。島上有活火山和休眠火山,其中Bajawa火山的混合物在主要的種植區域產生極大的正面影響。在咖啡加工方面,半水洗過程是在該地區最普遍的處理法,有些仍以全水洗處理法生產的咖啡豆,收成期5月——9月。
     
      帝汶島 (Timur) :
     
      分東帝汶和西帝汶兩個部分,起源於 20 世紀早期,東帝汶過去 25年來不曾使用化學藥劑和化學料,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機咖啡生產國,但是因爲東帝汶政局不是很穩定,出口很難,目前可以買到的大部分都是西帝汶的豆子。
     
      巴厘島Bali:
     
      雖然屬於印尼咖啡的一員,但巴厘島的咖啡農卻覺得印尼咖啡的品質參差不齊,配不上巴厘島的優質咖啡品質,所以他們就自立門戶,自稱爲“巴厘島咖啡”,以示與印尼咖啡的區別。巴厘島上不僅有阿拉比卡種的咖啡豆,也盛產羅布斯塔種咖啡。據資料,巴厘島黃金咖啡 是由阿拉比卡種咖啡樹的根部和羅伯斯塔種的咖啡枝葉嫁接而成,俗稱的【卡蒂姆】品種。
     
      咖啡來到巴厘島較晚,它最初生長在金塔馬尼高原(Kintamani),海拔1000到1500米。咖啡產量在1963年的時候阿貢火山(Gunung Agung)爆發時深受影響,造成2萬餘人喪生,並廣泛地破壞峇里島的東部。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政府爲促進咖啡產量,發放阿拉比卡豆幼苗,但有人認爲這效果有限,因爲今日大約百分之八十島上的生產多爲羅布斯塔豆。雖然旅遊業提供了最大的收入,但島內僱用最多人力的是農業,而過去最大的買主是日本,收成期5月——10月。
     
      *麝香貓咖啡 (Luwak):
     
      麝香貓咖啡,來巴厘島的咖啡,不是以來源出名,而是以用一種獨特的新式處理法的加工模式獨特而出名,一種哺乳動物叫做麝香貓,喫了成熟的咖啡漿果後,被消化掉的只是果實外表的果肉,堅硬無比的咖啡原豆會被排出體外,經過人工挑選、清洗、晾曬、除臭、篩選、加工烘焙等數道工序,便成了“貓屎咖啡”。這種咖啡由於產量很少,且因爲它的稀有和特別味道而成爲世界上其中一種罕見的咖啡,也是最昂貴的咖啡之一。
     
      現在有一些公司則乾脆創造一種產品也叫做“ Kopi Luwak”,是透過人工養殖餵食咖啡櫻桃果給麝香貓。把捕來的野生麝香貓關在鐵籠三年,不停被喂飼和排泄咖啡核,很多都造成營養不良,心理創傷等問題(zoochosis) ,適應不了大自然而死亡。
     
      05| 咖啡豆產季:
     
      印尼產區通常有兩個收穫季,主收穫季(main crop)大約出現在9-10月,次收穫季(fly crop)在5-6月。
     
      06| 土壤類型:
     
      在亞齊 (Aceh) 、巴利島 (Bali)、巴布亞 (Papua) 和 Flores 高地等的土壤主要是 Andosols ,組字的規則來自日本詞“ an ” (黑色) ,跟“ do ”(土壤) 。這些新鮮的土壤從火山的泥土而來並且是高度肥沃的,包含重要微量養分。在爪哇 (Java) 和林東 (Lintong) 區域的阿拉比卡咖啡,土壤是 Andosols和 Umbrisols 的組合。 Umbrisols,是一種有如褐色灰化般,混和着相當多的有機原料的風化火山土壤。
     
      07| 品種:
     
      有超過 20 個品種的阿拉比卡咖啡在印度尼西亞商業市場上流通,常見的是卡杜拉、卡蒂姆、東帝汶種、鐵皮卡、羅布斯塔、利比利卡和艾可色拉Ekselsa以及Sidikalong等。最知名的是鐵皮卡Typica,這是荷蘭人引進的原始培育品種。 當印度尼西亞咖啡遭受葉斑症侵襲時,許多鐵皮卡Typica種在1880年代末期消失了,然而在蘇門答臘島、蘇拉威西島(Sulawesi)和Flores, 特別是在高海拔和偏遠地區卻仍然可能找到Bergandal和Sidikalang這兩個地方鐵皮卡Typica品種。
     
      還有一種是馬臉曼特寧( Longberry),也叫TimTim,是一隻來自印尼的豆子,由於其長條形狀,很多人管它叫馬臉豆,也有 人管它叫長條曼特寧。實際上tim tim不是一個純種的豆子,而是阿拉比卡種咖啡樹和羅布斯塔種咖啡樹自然雜交而成的品種,這個品種在上個世紀40年代的時候在timor島被發現,並由於其天然的抗病性而被栽培。在美洲這個品種被稱作Hybrido de Timor,簡稱Tim Tim,在印尼這個品種也被稱作Bor Bor。
     
      咖啡豆經過篩選過顆粒大小以後,有些生產商會在銷售之前把咖啡存放一到三年。 這個過程會讓咖啡本質有着非常溫和和溫暖的特性,帶有木質味和桂香味。新鮮的豆子會慢慢變色,從深黃色變成褐色。
     
      08| 處理法:
     
      主要三個處理方式爲:日曬乾燥 、半水洗 、完全水洗,因爲氣候潮溼,雨水頻繁,爲了追求更高效的乾燥,常用的是【溼刨法】:
     
      大多數的咖啡農也是隻採收全紅色的咖啡櫻桃。上午收集好咖啡櫻桃之後,下午就將咖啡櫻桃去果皮、去果肉,蘇門答臘自然環境優越,使用的水大多數都會是山泉水。
     
      1、咖啡果去皮,將帶殼豆置入裝水的大桶或水槽,撈除飄浮於液麪的瑕疵帶殼豆。
     
      2、將沉入水底的密實帶殼豆稍做清洗,取出放進桶內或塑膠袋內,稍做幹體發酵,也就是讓種殼表面的果膠糖分發酵增味。基本上發酵時間愈長,酸味愈重。發酵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一般僅短短几小時,但亦有莊園省略幹體發酵階段,直接暴曬帶殼豆,可一直酸味並提高粘稠口感,讓果膠糖分充分發酵增加風味,通常發酵時間爲12-36小時之間,視具體情況而定。
     
      3、帶殼豆暴曬一至兩天,豆體含水率達30%-50%,豆體仍半硬半軟,以刨殼機抹掉種殼再曬,加速乾燥進程,約兩天含水率達12%-13%,就會把咖啡豆收集到編織袋裏,通常爲40公斤以及80公斤每袋,送到咖啡處理工廠進行脫殼,大功告成,前後約四天。
     
      【溼刨法】的風險:豆子容易受創裂開如羊蹄狀,遭黴菌、真菌、酵母菌無人幾率也大增。
     
      09| 生豆分級:
     
      瑕疵豆是破壞最後咖啡風味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生豆處理的最後一步也要將瑕疵豆去除。所以按瑕疵豆比例,輔以篩網大小也作爲一種分級方式。由於精品咖啡風潮的興起,咖啡生產國越來越注重咖啡的品質,控制瑕疵豆是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所以基本上採用瑕疵豆比例的方式作爲分級方式或者輔助的依據越來越普遍。印尼的咖啡豆採用這種按瑕疵豆比例分級法,印尼豆主要分爲6級,即G1—G6。
     
      按瑕疵率分級(以300g爲基數),等級 Grade 標準:
     
      G1   Grade1 總瑕疵小於11
     
      G2   Grade2 總瑕疵大於12小於25
     
      G3   Grade3 總瑕疵大於26小於44
     
      G4a Grade4a 總瑕疵大於45小於60
     
      G4b       Grade4b 總瑕疵大於61小於80
     
      G5   Grade5 總瑕疵大於81小於150
     
      G6   Grade6 總瑕疵大於151小於225
     
      在印尼咖啡生豆出口當中的常用縮寫有:
     
      •處理方式表示:
     
      WP=WetProcessed-溼脫殼法;DP=DryProcessed-幹處理/日曬;AP= AfterPolished-拋光(拋光去除過銀皮)
     
      •人工挑選瑕疵豆等級劃分:
     
      D/P(二次手選,DoublePicked);T/P(三次手選,Triple pick)
     
      •水洗羅布斯塔也有等級劃分:
     
      EK1(荷蘭語:EerstKwaliteit初等)
     
      GB(荷蘭語:GewoneBereiding簡約標準)
     
      OIB(荷蘭語:OostIndische Bereiding東印第安標準)
     
      WIB(荷蘭語:WestIndische Bereiding西印第安標準)
     
      印尼咖啡生豆名稱的含義與規則:國家+分級名稱
     
      例如:Indonesia WIB(WIB爲最常見,同時也是最高標準)、Indonesia G1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

關注WECHAT公衆號,閱讀更多精品咖啡豆知識

2017-11-07 15:18:5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咖啡-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