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咖啡烘焙 | 烘豆時二氧化碳與水份的演變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烘焙知識 > 2024-11-21 18:37:02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無意間讀到一份 2005 年由 R. Geiger 先生髮表的論文,把咖啡烘焙過程中所產生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做了很詳細的探討,某些結論甚至有如當頭棒喝.儘管實驗室的加熱節奏與我們的慣用手法相距甚遠, 但理解這些概念,對於日後烘焙應可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在此把重點節錄下來.

首先說明幾個名詞與測試條件:

  • HTST (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 高溫短時間烘焙
  • LTLT (Low temperature long time) 低溫長時間烘焙
  • 兩種烘焙手法的烘焙度 (L* value) 一致,皆在 22~23
  • HTST: 260 度熱風, 170 秒,風速 3.007 m/s
  • LTLT: 228 度熱風, 720 秒,風速 2.037 m/s
  • 此處提到的豆溫都是鑽孔量測的豆芯溫度
  • 生豆含水率爲 8.3%
  • 量測化學反應水的生豆,預先烘烤至含水率 1.1%
  • 咖啡含水率以烘乾秤重的方式得到
烘完豆子計算它的失重率已是習以爲常,這張表除了描述相關的比例成分,還有意料之外的信息.
  • 烘焙蒸發的水分高於原本的含水率
  • 多出來的水分代表着化學反應水 (chemical reaction water)
  • 烘焙時排出的二氧化碳佔比頗低
  • 存放時會排出較多的二氧化碳
  • 雖然 HTST 經由烘焙蒸發的水分少於 LTLT, 透過估算,冷卻過程蒸發 1.6g 的水,以致於最後兩者的失重仍很接近 (15.38g vs. 15.86g).
  • 上述估算是以 CO2/H2O 的累積蒸發率 (Cumulative evaporation rate) 線性延伸 20 秒得出.
  • 兩種測量方法 (On-line/calculated vs. Gravimetric) 得到不同的失重數據,其差異可能來自於第一種方法無法量測物質的損耗 (e.g. tipping),和 CO2/H2O 之外的揮發性氣體所致.另外氣體流速,揮發濃度等等的測量誤差也是原因之一.
豆溫,含水率,烘焙失重與時間的關係
  • HTST, 兩個曲線和時間幾乎爲線性關係
  • LTLT, 兩個曲線和時間則近似指數關係
  • 咖啡豆的整體變化主要由烘焙溫度決定
  • HTST 在第 100 秒時,豆溫約 220 度,失重率 >8%, 含水率 <4%.
  • LTLT 在第 100 秒時,豆溫約 200 度,失重率 <6%, 含水率 >4%
CO2, H2O 的濃度與時間的關係
  • HTST 二氧化碳的濃度在最後因熱解反應陡升,而 LTLT 的變化不大
  • HTST 的二氧化碳濃度比 LTLT 高
  • HTST 測得的水分濃度也比 LTLT 高
  • 兩者 H2O 的揮發濃度幾乎都在 100 秒左右達到最高點.
CO2/H2O 的發展/蒸發速率,累積量與時間的關係
  • 由於烘焙時間較長, LTLT 兩者的累積揮發量都比 HTST 高
  • 因爲大量 CO2 陷在咖啡豆內且在儲存時釋放,此處測得 CO2 的累積量並未代表總生成量
  • 把烘焙與儲存 63 天釋放的 CO2 加總後發現, HTST 與 LTLT 並沒太大差別
  • 二氧化碳的生成似乎僅與烘焙度相關,與烘焙溫度無關 (烘的越深排氣量越多)
  • 兩種烘焙手法皆讓水分的發展速率呈現由高點滑落的趨勢
  • 水分的蒸發率與烘焙溫度相關
Initial water & chemical reaction water
這張圖解釋了第一張表格,爲何蒸發水分高於原先的含水率
  • 呼應前張圖, 水分蒸發率與溫度相關,HTST 的最大蒸發率高於 LTLT
  • 藉着烘焙時間較長, LTLT 累積的水分蒸發量比 HTST 高
  • 觀察 LTLT ,第 300 秒時原有水分幾乎已蒸發殆盡,而化學反應水的生成率此時與蒸發率相等
  • 化學反應水的生成率遞減,應與隨後的化學反應有關
化學反應水的發生溫度
  • 化學反應水與二氧化碳在豆溫 180~200 度時開始產生
  • 低於此溫度,可認知爲主要的化學反應尚未發生?
  • 此生成速率也描述了不同條件下 (HTST/LTLT) 化學反應的動態狀況.
累積蒸發水分與化學反應水的比例
  • 此實驗是用 8.3% 含水率的生豆烘烤量測得到的數據
  • 在 HTST, 化學反應水佔比 41%
  • 在 LTLT, 化學反應水佔比 36%
  • 兩條曲線圍成的區域代表原有水分 (initial water) 的蒸發量.
  • 留意在第 100 秒時兩種烘焙方式的豆溫皆高於 200 度了.
二氧化碳與化學反應水的生成,起源於一連串的反應:史崔克降解,綠原酸降解,蔗糖降解,胺基酸脫羧基作用與梅納反應. 部分的二氧化碳在烘焙時揮發,有些鍵結在豆子的聚合物,溶解於油脂或殘餘水分內,或者陷入細胞內部.

以上大致是我的整理,如此看來,北歐重火快烘的手法的確有讓脫水加速的趨勢 .另外,化學反應水的生成證實無法避免,隨之與綠原酸的反應關係值得留意.至於二氧化碳的產生量如果和烘焙度成正比,烘的越深二氧化碳越多,代表隨着氣體釋放帶走更多香氣,也解釋了爲何深焙咖啡不易久放的原因.

原本已購買能在高溫下工作的溼度計,準備架在煙囪口紀錄烘焙過程的溼度變化,想到瓦斯燃燒會產生大量水氣,再加上看到這份報告,一時興起的念頭就此打消了.

7/16/2017 更新: 補一張實驗所使用的烘豆機

9/12/2017 更新:
不計烘焙時的氣體損耗,測量咖啡豆存放四個月,失重比與排氣量的關係

由此推論爲何手衝悶蒸時,淺烘焙的咖啡粉不太會膨脹

2017-12-26 13:14:2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