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咖啡豆單品豆品種特點風味描述產區分佈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烏干達咖啡豆 > 2024-06-03 04:08:33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這批烏干達Bugishu AA跟臨國的肯尼亞豆有很大的不同,酸質沒那麼明亮、也沒有早期Bugishu偶而出現的酒香、甜感與香料味卻很棒,body倒是跟今年到的肯尼亞豆一樣好!
 
  Bugishu(或寫做Bugisu),剛好是歐捨本系列的東非豆,最後到貨上架的,她跟之前的盧旺達、浦隆地,在香氣或者風味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以酸質來說,盧旺達最明亮而活潑,再來是浦隆地,烏干達的酸最柔和了,以口感的醇厚度來說,三者倒是各有千秋,都屬於body優的豆型; 而香氣,屬烏干達最溫柔,盧旺達最搶鋒頭,浦隆地最守本分,因爲2004-2005的採收期來看,東非洲的高海拔優質豆,其實都很香,風味的特色也都很清楚!
 
  烏干達的地理條件與氣候:烏干達是個內陸鎖國,不靠海,但有個微多利亞大湖,東邊鄰國是肯尼亞,西臨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共和國),北邊是蘇丹,南邊是坦商尼亞,由於國境內多高山加上微多利亞湖的調節,使得烏干達雖跨越赤道兩側,但是氣候卻頗溫和,自然也適合栽種好咖啡。
 
  烏干達可說是非洲羅姆斯達之母,近年來也生產頗優的高海拔阿拉伯種;
 
  1860年在微多利亞湖周邊發現了羅姆斯達種咖啡,直到今日,當地仍有野生羅種。
 
  20世紀初,由東南非的馬拉維引進了阿拉伯種,而阿拉伯種主要栽種在 Bugishu 區(沿著Elgon山斜坡)以及 Wugars區,銷售的阿拉伯種地區、等級、標示以:Bugisu AA 、 Bugisu A (以上水洗處理), Wugar A (水洗),以及少量的日曬豆 Drugar.
 
  全國咖啡總產量的 93% 生豆,都用來出口賺取外匯,(包括阿拉伯種、羅種)
 
  阿拉伯種主要採收期:在10月到隔年2月,次要採收期在8月;
 
  羅種(該國赤道以北產區): 10月到2月; 羅種(該國赤道以南產區):5月到8月
 
  阿拉伯種主要栽種的品種有: Bourbon and Kent(但近年來,一直在測試改良新種)
 
  本批Bugishu基本資料:
 
  國別:烏干達 產區:Bugishu(也有寫成Bugisu), Elgon山的東北方斜坡
 
  標示:Bugishu 等級:AA 品種:未標示 採收期:2004年10月
 
  處理:水洗法(發酵清洗後,採陽光日曬乾燥) 外觀/缺點:綠色,1D/350G
 
  杯測:一爆中段下豆,即歐舍M0烘度,cinnamon烘焙度
 
  幹香:牧草香、果實甜、堅果香
 
  溼香:焦糖甜、花果香、香料味
 
  啜吸:可可般的苦甜味,香料味、酸不明亮屬於柔和型,果實甜味,油脂感黏厚,茶澀感會刺激唾液產生的香料甜感很特別,焦糖甜明顯。
 
  烏干達咖啡
 
  在烏干達(Uganda),阿拉伯咖啡豆的產量只佔全國咖啡總產量的10%,但已足以引起重視。烏干達最好的咖啡主要出產於北部的沿著肯尼亞邊界的埃爾貢(Elgon)山區和布吉蘇(Bugisu)山區以及西部的魯文佐裏(Ruwensori)山區,其咖啡在每年的1月或2月便可供應出口。
 
  赤道橫穿烏干達,適宜的氣候使它成爲世界上羅百氏特咖啡豆的主要產區。20世紀60年代,烏干達咖啡產量保持在每年350萬袋。到了80年代中期,主要由於政治原因,咖啡產量下降到每年250袋。但是現在咖啡生產又有回升趨勢,目前大約是每年300萬袋。咖啡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沒有良好的公路可以把咖啡運到肯尼亞的蒙巴薩(Mombasa)或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Dar es Salaam)等港口。
 
  爲了提高咖啡質量和降低成本,1990年11月烏干達取消了咖啡經營委員會(Coffee Marketing Board,簡稱CMB)的獨家經營權。原來由咖啡經營委員會負責的絕大部分工作現已交給合作組織管理。私有化的咖啡來所造的出口收入佔全國的2/3,因此政府便對咖啡行來實行徵稅,希望藉此增加急需的收入。但事與願違,這反而引起咖啡出口下降了20%,咖啡走私也愈來愈嚴重。
 
  像坦桑尼亞一樣,近年來咖啡價格的上漲鼓勵了農場主重返莊園,一度廢棄的土地重新開墾種植咖啡,烏干達咖啡業看來大有希望。
 
  烏干達位於尼羅河的源頭是非洲不靠海的內陸國,雖然與其他東非國家相同生產咖啡歷史遠久,但由於種族對立引起的戰爭使得咖啡品質始終無法提升,好咖啡大多種植在與肯尼亞鄰接的地區,一些好的咖啡豆被運往肯尼亞混充肯尼亞咖啡出售,直到15年前戰爭停止烏干達才躍升爲咖啡快速發展的國家。烏干達是一個擁有茂密青翠森林,湖泊,溼地與河流水資源豐沛的國家,咖啡在烏干達是最大宗的農作物賺取最多的外匯,約有50萬個咖啡農場從事咖啡相關農業佔總人口的25%,咖啡樹大多是生長強勁的羅布斯塔咖啡樹種約佔94%僅有6%的咖啡是傳統的阿拉比卡樹種,這些稀少的咖啡豆生長在熱帶雨林中大多數都輸出至世界各國。
 
  阿拉比卡數種(ARABICA)等級爲AA的咖啡豆
 
  烏干達咖啡分級與肯尼亞相同以AA等級爲最佳,這分級代表咖啡豆大小一致均勻且,不過這個分級制度會依每個莊園的評價不一而有所差異,例如A莊園優於B莊園縱使A莊園的AB豆也會優於B莊園的AA豆,咖啡的銷售採精品競拍與直接銷售兩種管道,若加強處理過程的細緻度與缺現豆的挑除,相信可以在肯尼亞與埃塞俄比亞咖啡價格高居不下的情狀下,得到較好的銷售。
 
  烏干達咖啡太多空殼豆‧瑕疵豆與發酵未成功的咖啡豆讓品質無法提升,得不到好的收穫與價格
 
  2010年新一季引進由布吉蘇(Bugisu)產區出產的咖啡等級爲AA,咖啡生豆呈現深綠色從生豆外型就可看是傳統的阿拉比卡豆約18——19目大小。
 
  淺烘焙一爆結束(City):磨豆後有明顯花生杏仁堅果的香氣,衝煮時仙草香氣中還帶有日曬豆的發酵味,口感單薄不復雜茶感重,仙楂水果的酸質不強酸轉甜快速,餘韻有水果甜與麥茶的香氣。
 
  重烘焙二爆開始(Full City):研磨後有苦巧克力與杏仁的香氣,咖啡衝煮後有黑巧克力中露出些許辛香料的香氣,香蕉鳳梨水果乾的甜味,口感濃郁香醇有豐富的油酯酸質極低,咖啡稍冷餘韻濃郁香醇的巧克力味轉爲甜甜的明顯紅糖水甜。
 
  杯測日期:2010.07.09
 
  幹香氣:8
 
  溼香氣:8
 
  乾淨 :6
 
  明亮度:7
 
  口感:8
 
  平衡 :7
 
  複雜度:9
 
  甜度:9
 
  酸質:6
 
  餘韻:9
 
  整體評語:烏干達AA-布吉蘇有傳統東非阿拉比卡咖啡帶有水果甜與口感濃郁香醇的特色,但發酵香與低的酸質是較爲少見的,是一款適合重烘焙的咖啡豆可以得到豐富的酯感與濃郁度。
 
  東非大地塹(即Rift Valley)連接微多利亞湖跟Elgon山是東非洲頗著名而重要的精品咖啡帶, Elgon山的東側屬於肯尼亞重要咖啡產區之一,而Elgon山的西側,也就是烏干達這邊的西邊高地,也生產很棒的咖啡,這個地區就是Bugishu!
 
  Bugishu, 距離首都Kampala約5個小時的車程;而Bigisu的咖啡集散鎮就是 Mbale,這邊有很多的盤商公司與咖啡倉儲站,因此部份出口商會打上”Mbale”來當作生豆標示,後面再加上級數,例如AA或A,但其實還是屬於Bugishu區的豆子;Bugishu的咖啡農叫做”Shambas”(音:響巴斯),他們會在咖啡樹中,間種香蕉與樹薯,當作食用作物,咖啡幾乎是他們唯一的現金收入,用來支付醫療、家用、教育開銷…當地的小農在咖啡採收期會集中進行小規模的水洗處理,之後再集中到Mbale去銷售,並進行後段的幹處理、分級過程,在首都Kampala還有更大規模的一貫作業處理廠與出口商。

2017-06-09 14:39:5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