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錢上市跑路 咖啡陪你創始人姜勳自殺,韓系咖啡爲何落敗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03 07:26:30

  關注咖評(微信公衆號 vdailycom ) 發現美好咖啡館 開一家自己的小店

  前幾日,咖啡陪你創始人姜勳在家中自殺,這彷彿一種暗示——韓系咖啡在中國幾乎全線落敗。

  圈錢,上市,跑路

  咖啡陪你是韓國本土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2012年以合資方式進入中國,僅僅3年之後,在中國的門店就超過了600家。

  開店速度如此之快,是依靠一種“加盟+直營+合作經營”的方式,特別是其中的加盟體系,佔到了95%的比例。

  其中,加盟分爲51%+49%和100%兩種類型。起初,咖啡陪你更鼓勵加盟者選擇60%+40%的加盟類型,一方面公司擁有話語權,好管理;另一方面加盟者資金壓力較小,發展快。

  以一個200平方米的標準門店爲例。加盟者要按照比例(49%)出160萬元左右的費用,包括50萬的加盟費和品牌使用費,門店設計、裝修、設備和後續管理都有咖啡陪你負責,幾乎等於“交錢就當翹腳老闆”。這種被咖啡陪你稱爲“受託加盟”的門店佔比高達80%。

圈錢上市跑路 咖啡陪你創始人姜勳自殺,韓系咖啡爲何落敗

  但“受託加盟”也有侷限,因爲選址全由咖啡陪你公司來負責,如果出現選址錯誤,公司壓力也會較大,所以後期咖啡陪你更希望加盟者選擇全資加盟的方式。

  對於100%比例的加盟者,咖啡陪你不負責店鋪選址及裝修,無法從裝修中獲利,但咖啡陪你仍能賺取營業額流水4%的運營管理費。所以後期,咖啡陪你就只剩下這一種加盟模式。

  3年開了600家店,當時行業內有這樣一句話——星巴克教會中國人什麼是咖啡,但咖啡陪你教會中國人如何開咖啡店。

  幾乎都在2012年,豪麗斯、漫咖啡、Zoo Coffee、MangoSix等一系列韓系咖啡進入中國,通過中資合作的方式,試圖瘋狂侵佔中國咖啡市場。

  韓國人接受咖啡文化至少超過40年,完全落地平民化,而中國還是處女地。在韓系咖啡的推波助瀾下,中國的咖啡消費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而全球的平均水平只有2%。

  在現磨咖啡消費中,星巴克佔據了40%的商務族羣。而韓系咖啡館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韓劇。

  2012年,一部《屋塔房王世子》捧紅了豪麗斯咖啡,隨後豪麗斯咖啡高調進駐中國;之後《來自星星的你》的爆紅,咖啡陪你又收攬了金秀賢。

  藍海市場,明星效應,一度把咖啡陪你推向“韓系第一連鎖咖啡”的地位。2015年,咖啡陪你甚至喊出“門店破千、計劃登陸新三板”的口號,一副志在千里的雄心。

  然而一夜之間,韓系咖啡在中國放佛得了傳染病一樣,迅速崩潰。豪麗斯被供應商追債,Zoo Coffee被中資完全接管,忙於“去韓化”,最爲激進的咖啡陪你總部失聯,位於北京東四環凱泰大廈的總部也人去樓空。

  資金斷裂、拖欠工資、高管離職的負面消息,如紙片般在空氣中飛舞。2016年,一紙禁韓令更是雪上加霜,韓系咖啡在中國徹底敗北,一場轟轟烈烈的鬧劇拉下了帷幕。

  三大病症

  對於咖啡行業來說,沒有規模優勢就沒有未來。“韓系第一連鎖咖啡”折戟中國,無非有三個原因。

  1、擴張速度太快。

  由於過渡追求品牌擴張的速度,對加盟者的審查形同虛設,標準化管理可謂亂七八糟。很多門店在促銷上單獨行動,產品口味各異,甚至連價格都不相同。

  管理粗糙、資金鍊喫緊、選址倉促導致加盟商虧損,一大批缺乏盈利能力的店面,也成爲了品牌良性發展的包袱,成爲惡性循環。

  加盟制是實現快速規模化擴張的一種常用手段,餐飲行業將這套模式運用的最爲嫺熟的是麥當勞,它在美國本土市場的加盟比例高達90%。

  但關鍵是它有一套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流程體系,即便如此,麥當勞在進入中國相當長的時間裏,都堅持做直營,直到最近幾年才放開加盟,而且加盟只是轉讓已成熟的門店,而星巴克到現在仍然未開放加盟模式。

  2、股權結構紊亂。

  咖啡陪你作爲韓國品牌,2012年進入中國,同一家名爲中企投資集團的公司合作,在上海成立了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將這一品牌引入中國市場。

  然而,在入華之初雙方就沒有處理好股權結構。當品牌發展遇到問題之後,韓方率先撤走了資金。

  至於原因,有說法是韓國方面發現這些問題後,爲了維護“咖啡陪你”的形象,在制止未果後選擇撤資。也有說法是,韓國方面在公司政治上鬥不過中國的團隊,掌握不了話語權進而撤資。

  3、加盟體系不合理。

  咖啡陪你有95%的加盟店,卻在管理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按照49%和51%的加盟體系,在長長的費用清單中,幾乎每一項都存在標價虛高或虛設名目的問題。辦理工商執照以及各種證照要10萬元,批發價格5萬元的自動化咖啡機公司標價12萬元,更離譜的是各種保證金,加盟商與咖啡陪你的合作是合資開店,哪有股東向另外一個股東交保證金的道理,很多加盟商也從來沒看到咖啡陪你公司另外51%股份的出資證明。

  這些名目花樣百出的費用, 確實難以理解,而當初加盟商選擇咖啡陪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是韓國大品牌,肯定不會有問題。

  加盟市場的亂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而咖啡市場在巨大紅利的誘惑下,就像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韓系咖啡的發展現狀,其實是對目前中國咖啡市場的一種折射:如果一個品牌沒有真正構建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一定會被市場所拋棄。

  韓系咖啡的中國劫

  大躍進,急功近利,讓韓系咖啡館在中國幾乎全線落敗。

  如果你光顧過韓系咖啡館,就會發現它們與星巴克的不一樣。

  它們往往很大,數百平方米甚至是上千平方米,布藝沙發、落地窗、以及隨處擺放的毛絨玩具,韓系咖啡營造的是一個休閒溫馨的氛圍。

  它們的目標消費羣是情侶、朋友或者家庭,希望用一個更大更舒服的空間,讓消費者在店裏長時間停留。漫咖啡的創始人辛子相曾說過,這些在店裏停留的消費者必定會“呼朋喚友”,帶來更多的消費者。

  這與主打商務客羣的星巴克策略相反,星巴克店面小,座位也不多,比起在店裏長坐,他們更鼓勵客人外帶。

  韓系咖啡有一個明顯的目標羣體,那就是女性消費者。事實上,漂亮的食物,甜美系風格的設計,高顏值的韓系咖啡館一度成爲少女們的自拍聖地。但那是在韓劇風靡的時候。

  但這些年輕女性更多的是一種嚐鮮消費,她們本來就不是典型的咖啡消費者。而中國主要的咖啡消費者,也就是白領,基本都是被星巴克培養起來的。這些人也很難會被韓系咖啡館所吸引。

  而咖啡在韓國本土市場的成功,更多是文化的原因。

  1930年代,韓國“茶房文化”盛行,幾乎在每個巷子都能找到一家茶房。雖然名叫茶房,但主要售賣咖啡,供人們聚會。到了1980年代,這種老式茶房注入一些現代元素,在大學、市區、居民區出現。這時的茶房已經有了新名字——咖啡店,不再只是賣咖啡,產品變得越來越豐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豪麗斯在1998年在韓國開出了第一家門店,成爲最早的連鎖品牌。儘管星巴克早在1999年就進入了韓國,但當時韓國的咖啡消費市場已經比較成熟。

  反觀中國,20世紀30年代,上海最早的咖啡館開在外灘,供那些外國水手們過過咖啡癮,解解鄉愁,那時的咖啡,被上海人稱爲“咳嗽藥水”。

  咖啡館真正進入中國人生活的開始,還要從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算起。1999年1月,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中國大陸第一家星巴克門店開業。

  除售賣咖啡外,星巴克一直不遺餘力地向中國人傳達“咖啡文化”,如今星巴克已經在中國開設了超過2100家門店。對星巴克來說,中國市場已成爲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而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儘管一直在高速增長,但速溶咖啡仍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佔有率高達70%。而星巴克和韓系咖啡館,以及不斷湧現的精品咖啡,都在爭奪2%的現磨咖啡市場。

  如今中國的飲品市場,茶飲料開始成爲新寵,咖啡市場已經迴歸理性。據悉,2016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規模達到700億,正在以每年15%的增速在爆發,到2025年達到萬億規模。

  700億的市場規模,15%的市場增速,這還是一個“蒸蒸日上”的行業,只是可能沒有韓系咖啡的身影。

2017-08-01 11:04:3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