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爲什麼找不到星巴克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點評 > 2024-06-17 13:12:24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中國的萬達正在公開叫板迪士尼;優步投入20億美元對抗滴滴出行;阿迪達斯同李寧和安踏的戰爭已經持續多年;蘋果正在和中國多家冉冉升起的競爭對手(小米,華爲,Oppo等等)博弈。有一個現象總會在中國發生:一家成功的國際公司勢必引發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

 

那麼,爲什麼星巴克在中國就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呢?過去幾個月來,我一直向別人請教這個問題,但卻沒有得到好的答案。這很奇怪。

 

星巴克自1999年起進軍中國市場,迄今爲止已經擁有大約2400家的門店。多年以來,它們幾乎佔據了中國零售咖啡業的大部分市場份額。星巴克首席執行官霍華德·舒爾茨最近還宣佈,每年要增開500家新門店。這將使星巴克到2020年在中國擁有5000家門店。

 

此外,在星巴克2016年11月3日的電話會議上,舒爾茨還透露,“我們在中國開設的最新門店類型,創造了星巴克歷史上市場單店營業額、利潤率和盈利能力之最。”

 

由此可見,星巴克在中國擁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增速迅猛,並且獲利豐厚。儘管它們打破了外國人在中國做生意的頭號準則:即使做得再好,也要保持低調。

 

星巴克在中國的確面臨一些小型競爭對手。這些對手包括來自英國的咖世家(它計劃到2020年在中國開設900家門店),來自韓國的咖啡陪你,來自洛杉磯的香啡繽,還有來自臺灣的上島咖啡(但它更偏向餐飲)。此外,還有來自香港、現大部分已由華潤集團收購的太平洋咖啡。

 

你還可以把全家便利店和7-11看作競爭對手。那裏一定賣出去過很多咖啡,而且它們的覆蓋面也很廣。擁有麥咖啡的麥當勞也算一個。但我認爲以上兩類只能算作是一種延伸。

 

總的來說,我想不出星巴克在中國有什麼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我看不到一家類似中國移動、阿里巴巴、蘇寧電器或是萬達的公司在和星巴克爭搶客源。

 

我問了周圍很多人,以下是我目前爲止收集到的答案。

 

第一種解釋:星巴克是先行者,而且市場的形成較爲緩慢。

 

雀巢入駐中國的時間是1990年,星巴克是1999年。但就算到了2007年甚至更晚一些的時候,人們還是不太確定中國的消費者是否會喝咖啡。我記得人們總是告訴我,“你是外國人,你不懂中國。我們愛喝茶,不愛喝咖啡。”

 

咖啡過了很久纔在中國流行起來。而且就算到了今天,喝咖啡也是件稀罕事。在2013年,中國人人均飲用咖啡量爲每年4杯。相比之下,美國人是則441杯(在挪威是1000多杯,這一點同樣令我困惑)。咖啡文化在中國發展緩慢。

 

中國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經過很長時間的增長,才達到買得起類似星巴克咖啡的水平。即使是在今天,依據美國星巴克咖啡售價之於購買力基礎的比例,星巴克在中國的售價(一杯拿鐵約爲30人民幣)還是要貴得多。

 

所以說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星巴克成了第一個喫螃蟹的人,具有在緩慢崛起的市場裏發展壯大的長期追求。與百事、康師傅、蘋果和其他一些品牌相比,星巴克並不是一個迅速成功的商業案例。

 

第二種解釋:星巴克的品牌和規模使它在房地產方面具備優勢。

 

零售咖啡業的成功取決於正確的選址。即使消費者養成一定的品牌忠誠度,他們通常也不會在街對面就有一家咖世家的情況下,步行三個街區去享用星巴克。所有,佔據關注度高、人流量高的地點至關重要。

 

和它的競爭對手相比,星巴克目前的規模要大得多,這也就意味着它擁有更多的門店,更多的客戶以及更高的品牌辨識度。這種規模優勢讓星巴克在獲得最優地點時很有優勢。與其他規模較小的競爭者相比,它在房地產方面的花費要多得多,因爲它的現金和客戶更多,品牌力量更大。它的門店可以開在一家熱鬧的購物中心,而不是街角。它可以開在購物中心的入口處,而不是第三層。而規模較小的公司要想拿下關注度更高、人流量更大且價格更高的地點則更加困難。

 

佔據更高人流量和關注度的地點,有利於提高銷量和品牌知名度,進而增加門店在當地的規模優勢。這是一種良性循環(一定程度上來說)。

 

這種解釋的實質是,儘管中國的咖啡市場看起來龐大而分散,但當你在地圖將它們標出來的時候,它們實際上相當集中。與星巴克競爭這些最優選址要比表面上看起來難得多。

 

第三種解釋:中國資深商務人士就是不喜歡喝咖啡。

 

即使這種說法千真萬確,我還是看不出爲什麼中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在開咖啡店。在中國,人口數量大於100萬的城市有160多個。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會增至220個。所以說,就算是在今天,新的市場者還是可以在諸如重慶等一些地區獲得很多空間。

 

是什麼阻止類似華潤集團的公司開500家咖啡店呢?爲什麼萬達沒有接管它那一百多座萬達廣場裏的咖啡門店呢?這是萬達目前在酒店和影院領域正做的事情。這些老大哥爲什麼不進入市場呢?

 

會不會是因爲中國的資深商務人士都成長於一個喝茶的年代?他們是不是從來沒有喝過咖啡?也許王健林不喜歡喝咖啡?

 

這種解釋和一個事實相符,那就是中國的速溶咖啡市場(佔咖啡市場規模的80%以上)70%以上的份額都是由另一家外國公司——雀巢——所佔領。事實上,能量飲料市場也是如此,70%以上的市場份額都由紅牛佔領。或許,咖啡因飲品就是中國商業領袖們的一個盲點?

 

最後一種解釋:咖啡只是一時風靡。

 

這種解釋讓我有些擔心。一定程度上,中國的零售咖啡很可能只是一時風靡。在大多數中國人看來,和朋友在不錯的環境裏喝杯咖啡依然是相對新鮮的體驗。這對大多數人來說不過是近五年才興起的風潮。它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然而,對時下流行的事物,中國的消費者態度總是變幻莫測,這一點已是“臭名昭著”。這一市場會不會遭遇20%的縮水?如果新世紀的消費者喪失興趣,又會發生什麼?我認爲這絕對有可能發生。也許大公司沒有涉足市場的原因就在於它們看不見長遠。

 

說實話,我不知道爲什麼星巴克在中國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這在我看來很奇怪。所以我很想知道大家的意見。歡迎大家和我分享你們的看法。

2017-10-17 09:47:50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