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烘豆兩三事(三)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03 04:06:19

關於烘豆兩三事(三)

最近想要開咖啡店的人似乎都有共同的默契-----自己烘豆。所以自烘店的比例愈來愈高。有沒有開課的詢問度也愈來愈高----。

當初為了搞清楚烘豆的過程與理論花了10幾年的時間總算有得到一些東西,然而年紀也到了體力付出的極限。當然搞機械也佔用了大部份的時間,體力逐漸不堪負荷的狀況下,也難有精神再關注其它相關項目上,所以也是該將心力轉向建立烘焙理論的論述上的時候了。

會接觸咖啡烘焙的人,大多數是[飲而優則煮,煮而優則烘],一部分是在外面喝常常喝到心悸嘔吐,忽然發現自己烘不會。另一種是純粹的想做生意,看現在流行甚麼搭順風車。

古狗大神真是這時代最神奇的發明。任何的問題,彈指之間就可找到數以百計千計萬計的解答,然後再貼上留言,就完成了濟難扶傾,解救蒼生的任務。短短的10數年,資訊量的獲取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言。

想當初只是想買個生豆就喫足苦頭到處碰壁,問太多還被嫌不懂不要買。現在呢,為了賣你生豆,產地資訊、杯測報告、建議烘焙法都完完整整的附上,更甚者也有人提供試烘試喝。實在是太方便太幸福了。

現在網路發達,資訊的獲得相當容易,所以各種咖啡理論充斥也互相排斥。在這樣的資訊洪流裡,最顯而易見的現象,就是[鍵盤專家]的濫竽充數---。甚麼是[鍵盤專家]呢?就是[到處找別人的經驗回答問題的人]。在這些鍵盤專家當中,最奇特的就是自己甚麼都不會,在擷取別人的經驗消化融合之後另創一套理論。然後到處迴文砥礪磨練後便儼然專家大師一族。更甚者則四處拜碼頭,拉黨結派,惺惺相惜坑瀣一氣,實在令人好生佩服。

然而這也對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很多人拿著到處問來都對的答案,來到我這裡就錯了。例如[汰細粉]這個動作,為什麼要將細粉汰掉?因為粉太細會有雜味---。我的回答是,會有[雜味]是 烘跟煮的問題,跟粗細無關。如果烘的好+煮的好那麼細粉會增加釋出的成分濃度,粗細相混可以表現出層次跟豐富度,並不會產生雜味。如果你汰細粉的目的是一 致性。那當然要汰去細粉,如果是因為雜味,那麼你就得檢討是烘焙或煮法的問題。首先要確定是否為煮的問題,只有確定不是煮的問題才能檢討烘焙的問題。

很多問題必須先從最基礎的部分著手才能釐清真相。

今天一杯咖啡的味道由甚麼來判定?當然是喝囉!這也是很多人願意砸大錢去搞[杯測]的原因。

但是一般在學習[杯測]時存在一個嚴重的錯誤 : [味覺圖]。

也就是一般認為,[甜]在舌尖,[鹹]在舌尖旁的兩側,[酸]在舌腰兩側,[苦]在舌根舌底的位置。

味覺圖

這在維基百科裡就已經寫的很清楚:

以下節錄維基百科裡有關味覺與味蕾的一段敘述:

[所有的這些味覺在整 個口腔中產生,而不是像通常大家所誤解的那樣,存在一個在舌頭不同區域對不同味道敏感度不同的味覺圖。這個傳言通常被認為是由於對一份德文課本的錯誤翻譯 造成的,而二十世紀初期在北美的學校中大量使用而流傳出來的。對於不同化合物在不同區域有著輕微敏感度差別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這是不容易察覺出來的,並且 和這種所謂的味覺圖是否完全一致並沒有得到確認。實際上,每一個味蕾(包含大約100個味覺感覺細胞),通常對化合物所引起的五種基本味道都能產生相應。]

味覺

[不同的味覺不是在舌的不同位置上被感受出來的。所有的味蕾均可識別所有的味道。]

味蕾

這是很典型的錯誤的理論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的範例。

2014-09-01 10:34:4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