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以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及酸味、苦味、後續餘韻和香氣、以及品質的優劣。 
	
		  
	
		  『杯測』在咖啡產地及生產國實際舉行、是咖啡的特有風味最直接的傳達方法。在產地採購咖啡生豆時應進行杯測來判斷是否購入。
	
		  
	
		  杯測很直白的說法就是咖啡杯測試,當然測試的不是杯子的材質,是杯中的咖啡品質!也因爲有杯測行爲,美國SCAA精品咖啡協會推廣的杯測師認證因應而生, 而「杯測師」就是把關咖啡豆品質,定義咖啡風味與價格,是入顧客口前的守門人。
		
		
		
 
	
		  
	
		  一、杯測主要目的
	
		  
	
		  (一)發掘咖啡原始特性,包括優點及缺點
	
		  
	
		  (二)發掘咖啡烘焙特性,找出市場接受的優點,包括配豆模式
	
		  
	
		  (三)根據杯測結果,決定是否採購,或採購相關決策
	
		  
	
		  (四)根據杯測結果,提出咖啡栽種與生豆處理、保存、後勤等的建議
	
		  
	
		  二、杯測準備事項 
	
		  
	
		  (一)適合的環境(沒有刺鼻或其他香味的安靜環境)
	
		  
	
		  (二)杯測設備:烘豆設施、杯測室、杯測用品
	
		  
	
		  (三)烘焙杯測樣本:烘豆機、Agtron 烘焙色卡、磨豆機
	
		  
	
		  (四)整理杯測環境:杯測室要明亮乾淨,沒有奇怪的異味、安靜、舒服、不能分心
	
		  
	
		  三、杯測程序 
	
		  
	
		  (一)烘焙時間的規定:8到12分鐘,不可以有焦狀,爲 Agtron 烘焙色卡#55 - #65爲準
	
		  
	
		  (二)水與咖啡粉比例爲1:19-1:21
	
		  
	
		  (三)研磨粗細的規定:經20號篩網過篩或手衝粗細
	
		  
	
		  (四)磨粉後15分內必須測乾香
	
		  
	
		  (五)水質規定:總溶解固體量(Total Dissolve Solids)125~175 ppm
	
		  
	
		  (六)注水水溫爲93℃
	
		  
	
		  四、杯測的測項 
	
		  
	
		  (一)乾淨度(Clean cup):即樣品沒有腐敗怪味與缺點。
	
		  
	
		  (二)甜度(Sweetness):在成熟的果實中,甜度含量會頗清楚可感受,如果過熟或未熟,則甜度的變化均可在杯測時感
	
		  
	
		  受出來。
	
		  
	
		  (三)酸度(Acidity):好的酸質會很明亮活潑或是帶有果實酸感或是引出甜味,不好的酸宛如未熟水果甚至類似醋酸或發
	
		  
	
		  酵的酸味。
	
		  
	
		  (四)乾、溼香(Fragrance、Aroma):乾香指樣品磨成粉,尚未加入熱水前聞到的香氣,溼香指加入熱水後聞到的氣味
	
		  
	
		  ,溼香有兩種破渣前與破渣後,例如花香、莓果香、焦糖香A這都是咖啡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五)口腔觸感(Mouthfeel):其他口腔的感覺(不是味道類的),口腔感受到的黏質物、油脂感與質量感,甚至不好的收
	
		  
	
		  斂觸感都屬於 mouthfeel,例如牛奶與水,帶果肉的冰砂。
	
		  
	
		  (六)餘韻(Aftertaste):啜吸後(吐掉咖啡或喝下去)仍停留在口腔,可感受到的味覺、觸覺甚至殘留鼻腔的氣息,好的
	
		  
	
		  味道仍在或是消失?有不好的味道或是觸感浮現嗎?
	
		  
	
		  (七)均衡度(Balance):各種味道協調、組合成具代表的特色?某些味道強度過高?或少些味道?
	
		  
	
		  (八)整體(Overall):你喜歡這樣品嗎?印象深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