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魔幻的拉丁美洲的咖啡文化 咖啡文化與咖啡禮儀ppt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7-01 06:42:52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咖啡應該是全世界最普遍的提神“藥物”,也是最具經濟價值的飲料。美國堪稱咖啡消費量最高的國家,一天可消費四億杯;在芬蘭,則平均每人每天會喝四至五杯的咖啡,創單人最高咖啡消費量;其他如瑞典、意大利、日本、韓國等,亦是咖啡重要的消費國。
     
    據信,西元六世紀,一名埃塞俄比亞牧羊人無意中發現,羊兒喫了一種灌木的紅果實後,變得活力充沛,牧羊人於是將果實分給僧侶食用,果然有助於僧侶在晚禱時保持清醒。這種果實就是咖啡豆。史學家一致認爲咖啡原產地爲埃塞俄比亞高地,最初的食用方式爲直接咀嚼咖啡豆,並非現在的衝煮式。
     
    十五世紀,咖啡傳入麥加,前來麥加朝聖的回教徒將咖啡傳遍整個伊斯蘭世界。於是從開羅、伊斯坦布爾、德黑蘭,一路來到威尼斯。十七世紀末,咖啡已成爲歐洲的普遍商品,咖啡館文化漸漸形成,也因爲歐洲人有計畫在殖民地生產咖啡,咖啡才能成爲世界性飲料及全球化作物。
     
    咖啡傳入拉丁美洲的說法有多個版本。一般認爲,法國海軍軍官狄克魯(Gabriel Mathieu de Clieu,1687 -1774)於1720年,從皇家溫室內偷了一株、或許數株咖啡苗,帶到加勒比海的馬丁尼克(Martinique)島後,開啓了拉丁美洲咖啡的盎然商機。另有一說,荷蘭人最早將咖啡移植至拉丁美洲殖民地蘇里南(Suriname)。
     
    法國海軍軍官狄克魯於1720年,從皇家溫室內偷了一株、或許數株咖啡苗,帶到加勒比海的馬丁尼克島後,開啓了拉丁美洲咖啡的盎然商機。(圖:網絡)
     
    咖啡生長帶分佈於南北緯二十五度之間。位於這個生長帶的國家除了埃塞俄比亞、也門、肯尼亞等,尚包括廣袤的拉丁美洲。阿拉比卡(Arabica)系高海拔品種,爲咖啡的主流品種,而拉丁美洲介於六百至一千五百米的高地頗多,加上日照充足,適合阿拉比卡種生長。一株咖啡種植四年即可收成,隨後進入盛產期,可連續生產幾十年,系投資報酬率高的經濟作物。不過,咖啡乃需要大量勞力的作物。在殖民時期,咖啡園業主均爲當地寡頭與大地主,勞力來源爲原住民或黑奴。十九世紀末,除了傳統的大型咖啡園外,開始出現家庭式咖啡小農,同時也有資金雄厚的跨國公司搶食咖啡大餅。拉美咖啡經濟背後其實是一部充滿剝削、不公與壟斷的廉價勞動史。
     
    如今,拉丁美洲爲世界重要的咖啡產地之一,咖啡儼然拉丁美洲的特產。據統計,在拉丁美洲今日的可耕地之中,咖啡園至少佔了百分之四十五。因地利之便,拉丁美洲的咖啡豆主要銷往美國,其次輸往歐洲與亞洲。一般而言,咖啡產區多位於發開中國家,而咖啡消費國則爲所謂的第一世界。拉丁美洲雖然是咖啡生產地,但拉丁美洲人也是咖啡的愛好者,除了常見的美式、摩卡、拿鐵、卡布其諾及濃縮咖啡之外,各地也有自己的飲法與術語,進而衍生出獨特的咖啡文化
     
    巴西的咖啡產量居全球之冠,其咖啡消費量相當驚人,居世界前十名之內。巴西人視咖啡爲促進社交往來的萬靈丹,常在各式各樣的聚會中,不知不覺喝下一杯又一杯的濃縮咖啡。 墨西哥人頗愛喝卡布其諾,然而,其牛奶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而且以愛爾蘭玻璃杯盛裝,已非原來的義式做法。墨西哥尚流行一款充滿民俗風的“陶鍋咖啡”(café de olla),其做法爲:將水放入陶鍋中加熱,水滾後加入肉桂和糖磚再煮二十分鐘,亦可隨個人喜愛而加入茴香,接著倒入剛磨好的咖啡粉,一沸騰立即熄火,悶五分鐘待入味,最後濾渣以陶杯盛裝。
     
    墨西哥人所改良的卡布其諾,其牛奶比率高達百分之八十,而且以愛爾蘭玻璃杯盛裝,已非原來的義式做法。(圖爲作者提供)
     
    哥倫比亞咖啡備受好評,並以“胡安。瓦德斯”(Juan Valdez)這個品牌打響國際知名度。“胡安。瓦德斯”系由哥倫比亞咖啡農協會所創造出的人物,爲蓄著八字鬍的農夫,牽著一頭小驢子,模樣十分親切。哥倫比亞人最常飲用“科爾達多”咖啡(cortado),其比率採一半咖啡、一半牛奶。此外,哥倫比亞的“外衣咖啡”(café chaqueta)類似墨西哥的“陶鍋咖啡”,將糖磚放入滾水中,再加入咖啡粉,彷佛爲咖啡披上甜蜜外衣。
     
    哥倫比亞咖啡品牌“胡安。瓦德斯”(Juan Valdez)在國際市場知名度極度。(圖爲作者提供)
     
    “胡安。瓦德斯”系由哥倫比亞咖啡農協會所創造出的人物,爲蓄著八字鬍的農夫,牽著一頭小驢子,模樣十分親切。(圖爲作者提供)
     
    牙買加的藍山咖啡是世界各地咖啡館常見的選項之一,其他如古巴、多米尼加、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委內瑞拉、祕魯等地,在生產高品質咖啡之際,也爲咖啡增添多種飲法。
     
    危地馬拉自十九世紀中葉纔開始生產咖啡,因氣候、地質適宜,得以生產出高品質咖啡。圖爲瓜拉馬拉市的一家咖啡館,即便是美式咖啡,亦十分講究衝、煮方法。(圖爲作者提供)
     
    咖啡館文化在拉丁美洲流行百餘年。一如歐洲,拉丁美洲的咖啡館也是騷人墨客討論文學與政治的場域,孕育革命思想與自由觀念之處,至今仍有多家歷史逾百年的咖啡館,例如: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托爾多尼咖啡館(Café Tortoni)、蒙得維的亞的巴西咖啡館(Café Brasilero)、里約熱內盧的哥倫布咖啡館(Confeitaria Colombo)、墨西哥城的塔庫巴咖啡館(Café de Tacuba)。
     
    從一株幼苗,變成重要的咖啡產區,再衍生出獨特的咖啡文化,這外來植物在拉丁美洲找到深耕的魔幻要素。

 

2018-05-29 12:21:1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