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咖啡日 咖啡是怎麼來的 咖啡的起源介紹 咖啡的傳播路徑詳解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07-01 07:33:23

咖啡豆是從哪裏來的?

每年的9月29日是全球咖啡日,這個節日是專爲咖啡愛好者們所設立的節日,據說這一天是全球咖啡發燒友的狂歡日,是全球的咖啡和烘焙食品連鎖品牌之一唐恩都樂(Dunkin'Brands Group,Inc.)爲紀念“全國咖啡日”而推出的全球性節日。
 
作爲一個咖啡發燒友不僅要會喝咖啡,還要了解咖啡的歷史知識,今天就來分享下咖啡背後的歷史文化。
 
關於咖啡起源的傳說非常多,一個說法是美國學者安東尼·威爾蒂在《咖啡:黑色的歷史》稱爲的:
 
1414年,滿載寶物的鄭和船隊到達亞丁港。一位年輕的蘇菲派宗教領袖蓋瑪勒汀登上了指揮官洪保的旗艦,嚐到了中國人用神奇的樹葉所烹製的神奇飲料。在埃塞俄比亞,蓋瑪勒汀發現當地的山羊喫了另一種神奇植物後,會一夜不睡一直嗨。蓋瑪勒汀就這樣發現了咖啡。他還按照中國人炒茶的方式烘焙咖啡葉和咖啡果肉。
 
另一版本是:牧童卡爾迪與喫了咖啡豆的羊一直跳舞,從清晨跳到日暮。
 
接下來,我們用編年史的方式理清一下咖啡的傳播路徑,看看這個“弱不禁風”的品種是如何突破重重困難,名揚世界的。
 
咖啡的第一站是非洲埃塞,第二站是也門,第三站印度,第四站是爪哇,第五站是法國,咖啡的第六站是北美大陸,北美大陸爲咖啡帶來了一個神奇的轉折。
 
咖啡從埃塞哈拉爾到也門摩卡港,在經歷數個世紀之後,與1500~1554年,伊斯蘭教徒試圖將咖啡移植到敘利亞和土耳其,卻因水土,氣候不合失敗。
 
1600年左右,印度人巴巴布丹盜取7顆也門咖啡種子,回到印度西南部的卡納塔卡省,成功繁衍。
 
1690~1696年,荷蘭人佔領印度西南部,並試圖把印度的鐵皮卡引進印尼的爪哇,卻以失敗告終。後來1699年終於成功將鐵皮卡播種到印尼,成就亞洲早期的咖啡種植業。
 
1706~171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把一株鐵皮卡樹苗運回首都阿姆斯特丹,在溫室中精心護理,這棵樹在1713年開花結果。
 
1713~1715年,阿姆斯特丹市長送給法國國王一株鐵皮卡樹苗,而法國人則在培育後移植到南美洲,這顆咖啡樹也成爲後來巴西鐵皮卡的來源。
 
1720~1723年,法國海軍軍官迪克魯盜走凡爾賽宮植物園內的鐵皮卡樹苗,並種到法屬馬提尼克島,然後把成功培育的樹苗和種子分贈給牙買加,多米尼加,古巴,危地馬拉等中美洲國家,由於阿拉比卡種咖啡樹是自化傳粉,這也直接導致了中美洲鐵皮卡的基因多樣性十分缺乏,體弱多病,且產量低是鐵皮卡的弊病。
 
1825年,夏威夷引進危地馬拉改良的鐵皮卡,並種在柯娜科納,也就是今天的柯娜鐵皮卡。
 
1899年,法國的宣教士Spiritans在肯亞太塔山區的Bura建立了宣教區,從留尼旺島(LaRéunionisland)引入波旁咖啡種籽種植。這些咖啡種籽被散佈在該地區,作爲生產咖啡豆。這就是所謂的“ French Mission coffee法國使命團咖啡”的典故,歷史上來自留尼旺島的咖啡種籽透過法國的宣教老師們在散播。
 
1892年年,法國傳教士把鐵皮卡帶到我們的雲南,成爲了我國的首株咖啡---雲南鐵皮卡。
 
1931年,瑰夏從埃塞俄比亞南部瑰夏森林裏被人發現,後來被人送到肯尼亞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引進到烏干達和坦桑尼亞; 1953年被哥斯達黎加引進1960年代移植巴拿馬,原本是種植於該莊園內某個小區域內,被當作防風林來利用,直到2005年纔開始在杯測賽中頻頻勝出,2011年的藝伎又重返埃塞。

 

2019-09-29 20:26:1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