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歷史常識 早期中國咖啡引種擴種史(一)

作者:中國咖啡交易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03 10:47:36

  一、關於瑞麗景頗弄賢咖啡引種是1914年的記載

  1996年4月由雲南省瑞麗市志編纂委員會編,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的《瑞麗市志》第383頁第五“咖啡”一節中記載:“早在1914年,景頗族已從緬甸引入弄賢鄉種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叢書《雲南省志》卷三十九農墾志第三章第二節咖啡一文中記載:“中國咖啡種植1884年始於臺北,1908後陸續引種於海南島、廣西南部等地。1914年,景頗族從緬甸引入雲南瑞麗縣弄賢寨栽種,20~30年代分佈到德宏州境內部分村寨的房前屋後零星種植。1950年全省僅存咖啡樹5000餘株,這些母樹是後來全省發展咖啡生產的主要種苗來源,並起着試種和示範作用”。根據這兩段本省的權威性記載,都說明了一個不爭的歷史事實,那就是德宏州是雲南省,乃至中國咖啡規模化產業化的種源地。然而,這兩段記載均缺乏引種年代的精準考證與根據和如何擴繁傳播的歷史進程?

  後來,筆者有幸讀過雲南農業科院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黃俊雄、張星燦的《雲南咖啡發展的回顧與展望》一篇論文,文中寫到“1914年景頗族邊民引入種植在瑞麗縣弄賢寨,當時引進的目的是作爲庭院栽培以供觀賞,直到1952年春,當時爲雲南農業試驗場芒市分場,(現爲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在作社會調查時才發現,並採回70餘公斤鮮果帶回到保山市潞江壩試種,發現適應性表現良好,結果多,品質優良,並由此不斷發展壯大,五十年代爲滿足東歐國家和蘇聯的需求,促進了保山市潞江壩咖啡的發展,使潞江壩成爲全國第一個小粒種咖啡生產基地,目前這批原種的種仍爲雲南小粒種咖啡的當家品種,面積達到4萬餘畝,當然其原始母株已不存在,但從目前大田種植的情況來看其品種結構鐵皮卡佔83.6%,波旁品種佔16.4%。目前這批原種的種子不僅提供省內種植的需求,而且提供海南、廣東等地種植,同時也不斷提供相應的栽培技術資料,使保山市潞江壩成爲我國小粒種咖啡的科研中心和發祥地,對咖啡生產起了積極的作用”。該文的這段描述無凝對雲南咖啡如何擴繁傳播的歷史進程是令人信服的補遺。可是,對雲南咖啡引種年代筆者仍未獲得滿意的答案,於是展開了景頗弄賢引種咖啡的史考察工作。

  筆者在2009年5月瑞麗景頗弄賢引種咖啡歷史考察中,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張洪波、李文偉兩位副所長的座談中談到:“2003年1月16日我所付所長張洪波、李文偉帶領幾位搞咖啡研究的科技人員:該所科辦主任周華、科辦付主任李錦紅、農藝師釧相仙、農藝師張孝雲到了海拔1200多米的原弄賢村遺址。我們在竹林旁的樹林下找到了自今還存活的20餘株老咖啡樹,有的莖粗達到40-50cm,樹莖呈多幹叢生,也有單幹的,仍能開花結果,我們採到一千克的咖啡鮮果帶回保存和進行樣品分析”。

  二、關於瑞麗景頗弄賢咖啡引種是1908年的論證

  筆者查閱了很多的文獻資料,雲南瑞麗市景頗弄賢咖啡引種年代都是根據《瑞麗市志》記載1914年來表述的。2009年5月7日,承蒙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幫助和支持下,筆者登山造訪了弄賢寨古咖啡樹。此次考察中筆者在瑞麗熱作所詫異地看到了這樣的文字記錄:2004年4月11日召開了“保護雲南最早引種小粒種咖啡母樹座談會”,記錄中說“瑞麗市原鄉鎮企業局熱作技術指導中心(原瑞麗鄉鎮企業局局長李強、原瑞麗鄉鎮企業局付局長李建軍、原瑞麗熱作開發中心主任張自雲、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張洪波、原瑞麗外事辦主任勒旺)邀約該所爲保護紀念弄賢村咖啡母樹立碑。通過採訪景頗族老人,根據他們的回憶和推算,以及當地景頗族知名人士的研究,一致認爲咖啡母樹是解放前管轄弄賢一帶的山官早山諾坎(1890-1949)十八歲那年(即1908年)娶親時從緬甸木巴壩引入的。經考察發現《瑞麗市志》1914年這一說法的原因是由於諾坎娶過兩個女人。他的第一個妻子沒有給他生過子女,因此在1914年他又到木巴壩娶了第二個妻子。第二個妻子爲他生了一個女兒,名叫南毛,現已是88歲的老人了,現住在緬甸南坎山上的伴麻寨”。

  參加座談會的23人有:(排名根據三排從左至右爲序)郭亞利(瑞麗市發改局總支書記);排雲祥(瑞麗市紀檢委副書記、監察局長);勒班幹(已故,原商務局副局長);排生(瑞麗市人大主任);排線諾罕(末代景頗山官);排春陽(瑞麗市原市人大副主任);梅堵(瑞麗市戶育鄉麻科寨村民);李光燦(瑞麗市民宗局副局長);李建軍(瑞麗市人大農環委主任);梅臘(瑞麗市戶育鄉麻科寨村民);東跑堵(緬甸柚木商人);毛勒成(瑞麗市廣坎村民小組長);王明亮(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工會主席);張自雲(瑞麗市農業局糖辦副主任);張洪波(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棍湯端(瑞麗市戶育鄉農業科技中心副主任)。棍湯臘(瑞麗市戶育鄉麻科寨村民);陳國斌(瑞麗市推廣站副站長);寸永發(瑞麗市戶育鄉弄賢村委會主任);勒旺(瑞麗市原外事辦主任);周健(瑞麗市戶育鄉弄賢村委會原書記);梅合弄(瑞麗市戶育鄉麻科寨村民小組長);李文偉(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此次會議重大突破在於中國景頗族末代山官、原瑞麗市政協副主席排線諾罕先生(注:排老是弄賢咖啡引種人諾坎的侄子)講述到:“諾坎(1890-1949)是解放前管轄弄賢山一帶的山官。按景頗習俗,娶媳婦男方要送給女方家耕牛或馬匹及毯子等物品,而女方家則要準備優良的作物的種子,如稻穀、玉米、果木等種子,價值高的新品種如咖啡當然最好,除此之外,還要送配鋼刀和鋼炮槍作爲賠償的東西。諾坎山官18歲那年,即1908年,娶妻回來把咖啡種子帶回了弄賢山”。

  三、關於景頗弄賢咖啡引種史是1908年以前的調查

  筆者懷着濃厚的興趣,並帶着考證景頗弄賢咖啡引種年代是1914年或是1908年?究竟是諾坎娶第一個妻子或是第二個妻子時引入的咖啡種子?的兩個重要問題,於2010年3月8日在瑞麗市有關部門領導和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幾位專家的幫助和陪同下,筆登門拜訪了住在瑞麗市勐卯鎮老城子南門勐戶路居37號的排老家(就是上面提到的弄賢咖啡引種人諾坎的侄子,今年90歲,原任瑞麗市政協副主席排線諾罕老先生),筆者與排老有這樣一段談話錄音:

  問:“請問排老你淑父諾坎娶過兩房妻子嗎?他是不是1949年去世的?”答:“諾坎是1949年去世的、快要解放了,比我大30歲。他於1908年娶得第一個妻子,名叫伴媽,沒有生育後代。因此於1914年又娶了第二個妻子,幾年後生有一個女兒,名叫南毛。前年南毛的兩個女兒回來祭祖時還來看望過我。”

  問:“那你和你的叔父相處的時間也很長了,你還記得是他的第一個妻子,還是第二個妻子帶過來的咖啡種子,當時景頗弄賢咖啡種植的情況還有記憶嗎?”答:“是的,我們相處很長,當時我已經20多歲了、正是記事的時候。他娶的兩個妻子都帶來了咖啡種子,當時不只在弄賢種植、處處都有種植,記得在瑞麗的戶瓦山(今瑞麗市勐秀鄉戶瓦村)、隴川芒梁(今龍川縣芒梁村)、勐秀邦達等地方都種植有咖啡。” 問:“當時你喝咖啡嗎?你在緬甸有沒有做過咖啡生意?”答:“喝的,我從小就愛喝咖啡,我們基督教教規不允許飲酒,婚喪嫁娶等民間活動都不飲酒,而改喝咖啡,咖啡在當時就被景頗民族廣泛使用。我沒做過咖啡買賣,只做乾魚、布匹、食鹽等,但弄賢有人背咖啡到南坎和木巴壩出售給他們。邊民自由交往、以咖啡待客,中(瑞麗)緬(八莫)商業貿易繁榮、咖啡豆的交易隨處可見。當時的咖啡主要在八莫進行。”

  (考注:咖啡種子作爲重要禮物在諾坎娶妻時陪嫁過來,開始了弄賢咖啡的種植歷史,諾坎的兩個妻子都陪嫁了咖啡種子,但第一個妻子(名伴媽),沒有生育後代,在以往介紹的咖啡引種時間就誤認爲是娶第二個妻子1914年,實際上真正的引種時間應該是娶第一個妻子的1908年。通過排老的描述,不僅印證了1908年弄賢引種咖啡的歷史,而且又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歷史事實。當時在諾坎娶妻引種咖啡之前,弄賢一帶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種植地點也遍及周邊很多地方,有產必有銷,當時咖啡的交易流通的事實是符合邏輯的。而且當時的中緬邊境還沒有劃界、彼此往來很自由頻繁。由此可以推斷當時已經屬於咖啡的發展初期,事實上,瑞麗景頗族弄賢咖啡的最早引種時間應該要比1908年還要早)。

  筆者在瑞麗景頗族弄賢咖啡引種史考察中,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比1908年還要早的線索,於是與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幾位專家座下來冷靜地分析與討論,大家一致認爲,要考證景頗弄賢種植咖啡在1908年以前的歷史,需弄清中緬邊境地理、邊貿、民間往來及緬甸木巴壩咖啡種植的過去與現在。將能夠把英國傳教士引種緬甸的咖啡與緬甸引種中國景頗族弄賢的咖啡結合起來,系統史考並理清中國咖啡引種歷史和中國咖啡發展的文化內涵,奔赴緬甸木巴壩的考察顯得尤爲必要。

  鑑於此,考慮到緬甸國內正臨大選,時局欠穩。筆者通過瑞麗市人大李建軍先生(熱作事業的熱心人)的聯絡,非常榮幸地獲得了瑞麗市人大排主任和市監察局排局長的支持和精心安排,2010年3月10日邀請到緬甸八莫縣的大牧師德毛通拉和緬甸農民樂拖早都一行二人,於當天把木巴壩最早最大的咖啡古樹所拍攝的照片,摘取咖啡古樹的枝葉和鮮果,深夜11點許專程送到了瑞麗賓館,在此等候的排局長、李主任、翁主任、張翻譯和熱作所專家現場見證了送來的170多年咖啡古樹的枝葉和鮮果及當天拍攝的古樹照片(考注:1837年1月27日種植於緬甸木巴壩陸凹亞,該地區海拔高度爲457米,目前還存活,枝繁葉茂,並年年開花結果。從斑嶺口岸到緬甸木巴壩陸凹亞大粒種咖啡種植地大約有45公里的路程)。咖啡鮮果經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專家鑑定:“該品種鮮果平均大小(長1.66cm、寬1.527cm、厚1.243cm)、葉片平均大小(長20cm、寬10.5cm、厚0.040cm),株高13m,莖粗約40cm。系大粒種咖啡”。

  根據兩位來自緬甸木巴壩的朋友介紹說,在木巴壩很多寨子都有小粒種咖啡的種植,頓時歡喜十分,我們決定驅車深入木巴壩。2010年3月11日,經商定由兩個緬甸朋友爲嚮導,瑞麗市農業局張糯東作翻譯,瑞麗熱作所張洪波副所長、科辦主任高級農藝師周華、研究生白學慧、駕駛員蔣嶽春和筆者一行8人,從瑞麗出發驅車50多公里經斑嶺口岸進入,縱深緬甸境內13公里,來到木巴壩卡弄小粒種咖啡種植地。經現場查勘並與當地農民座談,瞭解到緬甸木巴壩卡弄於1910年8月16日開始引種種植,該地區位於東經97°32′36″,北緯24°04′15″,海拔爲1114米,目前該地區存活2100多株。木巴壩地區的買貢、嘎銳、卡翁、扎買、臘凹亞等地還有小粒種咖啡種植。卡弄寨主人按常規習慣爲我們煮咖啡,同時我們取回咖啡鮮果800克留存熱作所。

  在緬甸境內我們還專程考察了設在木巴壩的百年基督教堂,與在堂傳教的大牧師德毛通拉交談中,他從基督教記事本中給我們提供了英國傳教士首任大主教景極1837年1月27日到達木巴壩當天,就種下了一棵咖啡樹,以供自已飲用。隨後早期進入木巴壩英國的傳教士還有:卡龍極(1881年—1883年);曼算(1873年7月);古青(1876年12月22日)。

  當我們來到中緬第一所傳播克欽文文化的百年老校,不得不提到景頗文化的先驅,據史書記載,外國傳教士歐文·漢森(HanSOn)生於瑞典,16歲到美國,擅長語言,懂得瑞典、英、德、希臘和希伯萊等多種文字。他於1890年到達八莫木巴壩,他以羅馬字母爲基礎,創制了克欽文。1892年以後,他又把(聖經)譯成克欽文,於1906年正式出版,漢森還編寫了克欽文的教科書和語法書。漢森本人在克欽人地區住了38年(1890-1928),曾深入到中國境內的景頗人中活動。孟壩壩還有一個景頗牧師,都莫糯,爲漢森創制景頗文字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3月在木巴壩舉行隆重紀念活動,慶祝景頗文字創制100週年,在此期間漢森和都莫糯是大家共同緬懷的人物。由此可見,西方傳教士不斷頻繁進入木巴壩中緬邊境地區活動,與我國景頗族人民的密切交往,所以,當時“弄賢有人背咖啡到南坎和木巴壩出售給他們”和我國景頗族弄賢寨最早引種時間應該要比1908年還要早的這一說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在瑞麗弄賢考察中,筆者還驚喜地獲知在景頗族中還有健在的107歲的老人,曾在緬甸木巴壩生活了80多年,於1986年才遷回到瑞麗市景頗弄賢至今,她的外孫翁草弄定,現任戶育村的村委會主任。在翁主任和市農業局助理農藝師克張糯東先生的翻譯下,筆者與景頗老人有下面一段錄音錄像對話:

  問:“我想了解一下老人家,你在緬甸木巴壩的時候,你懂事的時候看沒看到過咖啡的種植?”答:“當時已經有三種,茶葉、酸棗、咖啡,從小的時候我就看見了。”問:“你有沒有看到過木巴壩賣咖啡,交易咖啡,做這種生意的?”答:“那時候不賣,自己種自己喝的。”

  問:“你記得自己現在有多少歲了,有沒有看到過外國傳教士?”答:“我今年107歲了(考注:國內戶口本上的出生年代是1906年)我在緬甸以前也有戶口,被緬甸燒了。那時我見過外國人,他們是來傳教的。”問:“你以前喝不喝咖啡?”答:“我以前也喝咖啡,和高祖在一起的時候就喝咖啡加牛奶”。

  四、關於景頗族引種咖啡的年代應鎖定1893年的結論

  關於雲南瑞麗景頗族最早引種咖啡的年代,可以鎖定的年代是1893年。綜上所述,並根據一:中緬兩國老人關於瑞麗景頗族地區在1908年以前多處都有咖啡種植的回憶與證詞;根據二:景頗文的探索是1834年由布朗森先生(Brownson)開始的,緬甸木巴壩早期咖啡引種年代是1837年1月27日,是英國傳教士首任大主教景極(Eugienio Kincaid)爲自已飲用習慣而引種的,隨後中緬邊境的景頗族人逐漸開始了咖啡種植。考證景頗咖啡早期引種傳播的原由是“景頗族是個跨境而居的民族”“雖然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國度,但是相互間探親訪友、通婚互市、從未間斷過,關係十分密切。但景頗文產生後,聯繫更比以前便利密切”「1」。文字對景頗族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和景頗咖啡早期引種傳播等方面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巨大的促進作用;根據三:據史料記載,外國傳教士歐文·漢森(Dr.Ola Hanson hte Ma Ma )是1890年到達中緬邊境木巴壩傳教的,1890~1893年之間漢森經常深入瑞麗景頗族地區交流,並把聖經譯成克欽文(即景頗語),就這樣咖啡隨基督教文化和教規與景頗文字的創立和傳播而引入了瑞麗景頗族地區。經考察論證認爲,雲南瑞麗景頗族早期引種咖啡的年代應鎖定在1893年與景頗族開始有文字的歷史同步是比較符合歷史本來面目的。因爲,景頗族引種咖啡和景頗文(即緬甸克欽文)的創制同是外國傳教的產物。

2014-12-01 16:50:37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交易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