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種植業發展的第一個高潮期在什麼時候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17 19:50:12

  至40年代末期,據有歷史記載的數字,海南島有橡膠園2173.33公頃,共有橡膠樹86.76萬株,年產幹膠199噸;種植咖啡30餘萬株,年產咖啡豆1噸「1」。據50年代初期調查,澄邁縣福山地區留下的咖啡數量較多,共有7萬株,其中,大吉村有4萬多株,福山農場(紅光農場)1萬多株。據1954年調查,全島共有29萬多株「2」。雷州半島引進咖啡是在1949年前後。徐聞縣老歸僑陳景堯從馬來亞帶回一些阿拉伯小粒種子,育苗後,種植在坑仔村。

  新中國成立之時,百廢待興。這個剛剛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以及連年戰亂中走出的國家,進入了全面的社會轉型:經濟、政治、文化、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等都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變化、發展、創新。積極的、科學的、進步的事物,在與消極的、愚昧的、落後的事物的立與破的對抗中成長壯大。爲鞏固新生政權和提高人民羣衆對新民主主義政治的認同感,加速社會變革的完成,以毛澤東爲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致力於恢復國民經濟。廣東的農墾事業是在建國後由國家投資,在國有土地上開墾、建設、經營而發展起來的一項嶄新的事業。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對農墾事業十分關心,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董必武、陳毅、劉伯承、葉劍英、鄧子恢、郭沫若、王震等均曾親臨墾區視察,關心咖啡事業的發展。1952年,新中國第一家咖啡專營廠商——太陽河咖啡廠成立於海南省萬寧縣興隆鎮的華僑農場。

  廣東農墾發展咖啡種植業是從1954年開始的。以原來的咖啡樹爲基礎,認真選擇種子進行繁殖。1955年,海南墾區各國營墾殖場栽植咖啡127.47公頃。1956年,華南墾殖局向國家申請外匯,從印尼、馬來亞進口一批咖啡種子共581.6公斤;並將這批種子分發給海南墾殖分局、粵西墾殖分局、合浦辦事處、燕塘墾殖場、華南亞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以及各縣示範農場等單位試種。從1956年至1959年的4年中,共種植咖啡1426.67公頃。種植咖啡(含試種)的單位達55個農場(站),其中:海南墾區有33個農場(站),種咖啡906.67公頃;粵西墾區有22個農場(站),種植(含試種)咖啡520公頃。在這4年中共生產幹咖啡豆53.7噸。這是廣東農墾發展咖啡種植業的第一個旺盛時期「3」。

  雲南省五十年代爲滿足東歐國家和蘇聯的需求,促進了保山市潞江壩咖啡的發展,使潞江壩成爲全國第一個小粒種咖啡生產基地。目前(1994年)這批原種仍爲雲南小粒種咖啡的當家品種,面積達到2666.67公頃,當然其原始母株已不存在。但從目前大田種植的情況來看其品種結構鐵畢品種佔83.6%,波幫品種佔16.4%。目前這批原種的種子不僅提供省內種植的需求,而且提供海南、廣東等地種植,同時也不斷提供相應的栽培技術資料。這樣就使保山市潞江壩成爲我國小粒種咖啡的科研中心和發祥地,對咖啡生產起了積極的作用「4」。

  雲南農墾咖啡早期試種擴種全記錄(1955~1980)

  序號

  單位

  試種年代

  試種面積(公頃)

  種植年代

  種植面積(公頃)

  收成年代

  產量(噸)

  備註

  1

  德宏分局試驗站

  1956

  8.2

  1961

  458.6

  1961

  34.6

  2

  國營潞江農場

  1955

  不詳

  1959

  100

  1984

  454.6

  公頃產達2854.05公斤

  3

  國營新城青年農場

  1956

  0.97

  1957

  15.4

  1960-

  1985

  307.33

  公頃產達5692.5公斤

  4

  國營雙江農場

  1956

  10.47

  1956

  10.47

  不詳

  不詳

  1975年全部改種

  5

  國營遮放農場

  1956

  53.33

  1961

  84

  1985

  1.52

  投產面積13.73公頃

  6

  國營河口農場

  1955

  0.51

  1985

  4.47

  0.43

  7

  國營景洪農場

  1958

  不詳

  1979年

  246.67

  不詳

  8

  國營橄欖壩農場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不詳

  9

  國營畹町農場

  —

  —

  1960

  不詳

  —

  —

  10

  國營勐省農場

  —

  —

  1959-1961

  186.67

  —

  —

  1963年全部報廢

  11

  國營天保農場

  —

  —

  1959

  84.93

  不詳

  —

  1963年全部報廢

  12

  國營八布農場

  1960

  13.33

  1980

  2.28

  1982-1985

  67.28

  13

  國營健康農場

  1958

  320

  1962

  85.6

  不詳

  —

  1961年全部報廢

  14

  國營思茅農場

  —

  —

  1968

  不詳

  —

  —

  15

  國營孟連農場

  1962

  2

  1985

  2

  16

  國營勐養農場

  —

  —

  1958

  239.6

  1961

  1.94

  收穫面積22.67公頃

  17

  國營孟定農場

  —

  —

  1959

  10.4

  1985

  47.69

  收穫面積85.87公頃

  雲南省農墾從5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咖啡生產,主要在臨滄地區的雙江農場和德宏分局試驗站種植,面積18.67公頃;也在遮放、河口、潞江、景洪、橄欖壩等場小面積試種。因各地環境適宜咖啡生長,從1957年起,各農場便大面積發展,出現了雲南農墾咖啡種植史上的第一個高潮。1960年,全墾區種植面積達2186.67公頃,佔全省種植面積的60%左右,約佔全國栽培面積的1/4「5」。

  1952-1961年,中國咖啡種植業發展處在第一個高潮期中,全國咖啡種植面積主要以海南島、雲南省農墾爲主,總面積爲5066.67公頃,其中:海南島爲1426.67公頃(栽培品種爲羅伯斯塔);雲南爲3644公頃,其中雲南農墾爲2186.67公頃,佔60%左右;全省農村爲1457.33公頃,佔40%左右(栽培品種爲阿拉畢卡)。

2015-02-07 16:25:00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