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星巴克中華區董事長王金龍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星巴克 > 2024-06-03 04:03:52

  全球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中國區總裁王金龍先生來到深圳,參加了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三屆深圳高峯會。會後,記者對王金龍進行了獨家專訪。

  王金龍溫文爾雅,作爲曾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爲最閃亮的明星品牌、被《財富》雜誌評爲全球500強企業的星巴克的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王金龍透露,目前星巴克在全球已經有12000多家店鋪,而中國已成爲他們重點發展的區域。目前深圳已開有10個店面,年底前他們還將推出新店,以適應深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服務最爲重要

  由於政策原因,星巴克最初在中國開店都是以合資的形式。2004年底,隨着政策的放開,星巴克開始以直營店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但縱觀星巴克在全球市場的經營情況,基本都是根據不同市場建立了不同的商業結構,如在英國等地的門店,星巴克持有100%股權;而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區的門店基本是與當地企業合作,星巴克僅佔一部分股權;在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星巴克則採用了純粹授權經營的方式。

專訪星巴克中華區董事長王金龍

  隨着星巴克對中國市場的加強,是否意味着將收回以往在國內合資公司的股權呢?王金龍認爲,“經營模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給消費者提供一樣的服務,讓消費者說好的服務。”王金龍說:“要知道,優秀的種子來自不同基因的組合”。他稱:“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合資發展是成功的,因爲當地企業更瞭解當地的口味和當地文化,這樣的強強聯手,就可以把市場迅速做好,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王金龍稱:“對中國的星巴克而言,股份比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作雙方能夠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認識,有共同的發展遠景。公司的成功,經營上的成功或者是投資上的成功,最大的成功首先是被消費者接受,只有消費者接受了,公司才能夠真正有長遠的發展。”

  專訪星巴克中華區董事長王金龍

  他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爲星巴克開拓海外市場立下汗馬功勞。他現在執掌星巴克大中華區業務,爲星巴克在中國的發展定下宏大目標。2011年星巴克換商標、轉定位,這些會對在中國的星巴克們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期《財經會客廳》專訪星巴克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總裁王金龍,敬請關注!

  星巴克要在中國開1500家門店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於1971年,當時在美國西雅圖的派克市場經營咖啡豆業務。1987年,現任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收購了星巴克,並開出了第一家銷售滴濾咖啡和濃縮咖啡飲料的門店。1992年6月,星巴克作爲第一家專業的咖啡公司在紐約納斯達克上市。目前,星巴克已在全球39個國家擁有超過13000家門店和145000名員工。

  在亞洲地區,星巴克早在1998年和 1999年便分別進軍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市場。2005年底,星巴克在上海成立了星巴克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統管星巴克大中華區的業務。

  記者:今年星巴克在中國大陸地區的佈局上有什麼規劃?打算新開多家門店?

  王金龍:星巴克在中國大陸目前已經有450多家門店。我們是1999年11月11日,在中國開的第一家門店,在大中華區大概有800多家門店。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在中國到2015年,至少在中國能夠營運1500家門店,在中國大陸。具體每一年當然我們有一個很詳細的發展計劃。那麼在3-5年這個計劃當中,更多的是向新的城市,會給更多的消費者提供星巴克體驗和經驗。中國也是星巴克第二本土市場,我們始終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我們相信在2015年一定會實現。

  記者:從地理上講,新開門店的佈局將是怎樣的趨向?

  王金龍:那麼從前10年發展來看我們絕大部分門店都是在沿海城市,一線城市和一些省會城市、中級城市。比如說我們在北京有將近80多家門店,在上海有130多家門店。今後的發展恐怕會更多的向中部或者是西部,隨着國家整個發展的階段各個方面,我們會更多的進行新的城市。我們現在在中國大陸一共有35個城市在經營,希望在今後能夠進入更多的市場,能爲更多的消費者提供星巴克的體現和它的服務。

  記者:三亞還沒有(星巴克)?

  王金龍:三亞目前沒有,所以今天完了以後我想再去三亞去看看。

  記者:現在星巴克有這麼宏大的開店目標,但是這些年來成本是在斷上升的,包括資本價格、資產價格和勞動力價格等等。那麼星巴克怎麼應對這些成本問題?

  王金龍:我覺得從整個星巴克的發展來講,你也看到,實際上我們經濟危機以後,星巴克的transformation(轉型)是非常非常成功的。我們剛剛過去的季度,也是星巴克歷史上,不管從消費者的滿意度上也好,服務產品質量各方面來講,還有包括它的finacial performance(財務表現),財務上也好,整個利潤也都是歷史上最好,40年來最好的。中國(市場)可以說,我們在中國發展趨勢各方面,不管從品牌上也好,還是從消費者的認可也好,還是我們在財務各方面的經濟上,生意上的表現來講,也應該是全球最佳之一。我想對中國(市場),我們始終是充滿信心,但充滿信心和發展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對中國(市場)投資,我們會加大加快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這也是我們發展當中很重要的一塊兒,也是能夠把更多的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也好,或者新的理念引入中國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所以我們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資本上來講,我們在絕大部分星巴克很多大部分的門店都是直營門店,我們在中國大陸基本都是直營,在華東我們和統一有合資企業在經營。資金上我們可以非常放心的告訴你,我們這方面投資是有充分的準備,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記者:都是自有資金?

  王金龍:對,都是自有資金。

  中國咖啡消費者可能逾兩億

  “星巴克”這個名字來自於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這部書中有一位極愛喝咖啡的大副,他的名字就叫星巴克。雖然麥爾維爾在美國和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很高,但是他的讀者羣並不廣泛,主要集中在受過良好教育、並有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中間。因此,從星巴克對品牌的命名上,就可以感知到它的目標市場定位。那就是,崇尚休閒和擁有知識的城市白領。

  記者:您是怎麼評價連鎖咖啡零售店產業在中國的前景,是堅持小資相對小衆的客戶羣,還是針對更廣泛的客戶羣?

  王金龍:星巴克在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茶文化的國度和文化,能夠創造一個新的咖啡文化,我們一直講,我們並不是要取代茶,也不是要跟其它各種service provider(服務供應商)去競爭什麼。競爭也是好事,重要的是爲消費者提供一個新的選擇,新的生活方式。實際上中國的咖啡文化的發展,我過去講了很多,中國的咖啡文化,比咖啡本身要增長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實際上,我可以說我們咖啡文化已經更快,更加逐步地轉變到咖啡消費。大家也知道,我們市場上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預測和說法,中國的咖啡產業鏈,整體來講,它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鏈。據說在它的前景,至少是有一萬億人民幣的產業鏈,所以我們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的計劃。它的對象,我想將來肯定,不管是將來還是現在,會有更多更多的人,這是每個人生活當中的選擇,是一個方式,會服務到更多的消費者。我們也估計,和各方面調查裏面,中國咖啡消費者可能性可能會達到兩個億,或者兩個億以上,這個的話你也知道,美國是全球咖啡消費第一大國,他的人口也不過三個億。

  記者:進入2011年,星巴克咖啡提價了。那麼星巴克在中國遵循怎樣的定價原則?

  王金龍:我們更加關注,更加重點是怎麼樣能夠爲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價值。價格是反應了其中整個服務和產品質量,以及包括他對社會的回饋和對社區的回饋當中,只是其中的一塊兒。從中國的情況來講,我們肯定要把,一個是整個咖啡的情況。你也知道咖啡最近這一年多的時間,價格是飛漲,漲得很厲害,其它大宗商品漲得也比較厲害,我們會根據整個國際市場的情況,再加上中國很多經濟也好,地理環境也好,因素也好,各方面會有一個綜合考慮。實際上我們最近做了一個調整,我們所謂的調整,並不是一味的在往上漲,我們把消費者很喜歡的商品價格調下來了,會對各方面的因素,地理方面也好,環境因素也好,會有一個調整,所以它不是一個一味的增長,因爲你最主要還是要以你的消費者爲中心,看消費者對整個價值的認可。

  星巴克要做中國茶

  2011年3月,星巴克啓用新的品牌標誌,以此“獻禮”公司創立40週年。新的設計將老商標中的“STARBUCKS COFFEE”字樣和外圈去掉,把底色由黑色變爲綠色,並將美人魚標誌擴大。星巴克這次換標行動主要是爲了配合“全方位消費者產品公司”的定位轉換。在這之前,星巴克已經在美國地區推出了一系列非咖啡類的產品,包括茶類和冰淇淋等,再用“星巴克咖啡”的字樣顯然並不合適。在銷售渠道方面,星巴克宣稱今後將不再侷限於零售店,而是會延伸到超市等其它領域。

  記者:去年年末霍華德•舒爾茨總裁提出了轉變成具有多渠道、多發展平臺的全球消費產品公司,這方面業務在中國今年會有一個什麼樣的體現呢?

  王金龍:我們在全球55個國家在經營,主要的業務目前來講還是在零售在我們的門店。今後的發展實際上我們在其它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美國已經有了很多的發展,比如說我們的RDD,這是一個快速消費品,在美國也有將近10億美金的生意,這也是我們星巴克創立自己在美國創立一個的新的品類。最近也看到我們的VIA免煮咖啡在全球也在發售,這一方面是經過了20多年的研發,的確是創造了一個新的品類。我們是2009年10月份推出,目前是在美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和英國,4月6號我們剛在中國推出,實際上在這短短的時間之內VIA的銷售在這些國家的銷售已經達到了2億多美元了,也是受到了消費者的非常歡迎。這樣的話你可以看出星巴克是一個新的文化,一個生活方式的代表,我們會在其它的渠道也是在能夠利用我們零售的基礎,能夠更多的在其它方面能夠有更多的發展,將來我們在food service(食品服務)方面也有很多的發展,所以多元化的發展只是其中一塊。

  同時,大家也知道星巴克創造了一個第三空間,現在從我們整個形勢,經濟也好各方面,尤其科技方面的發展我們也在digital,在數碼、科技這塊,在social media(社會媒體) 和e-commerce(電子商務)這塊,也是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在建立第四空間fourth place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你可能也知道我們星巴克在facebook是No.1 brand(第一大品牌),大概有三千多萬的fans在facebook上。在中國我們也是在開心網、在微博也開展了我們很多這方面的,從social media (社會媒體),從digital(數碼)這塊,給我們消費者一個很大的溝通也好,interaction(交流)也好。所謂的多元化的發展,實質是從更多方面,包括科技方面更好地能夠使我們星巴克和我們消費者,和社會能夠有更緊密的聯繫。

  記者:您剛纔說到星巴克的銷售渠道比較強大。星巴克利用這個強大的渠道推出了一些產品。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在這種強大的渠道下面,星巴克還會推出更多的產品呢?

  王金龍:對,實際上整個消費者,因爲咖啡是一個非常,很基礎的,可以作爲很基礎的element (元素)或者原料,它可以加入很多的產品,比如說我們有比如說我們有starburk icecream(星巴克冰淇淋),在美國已經做了很多年了,我們希望能夠更快把這個產品引入中國。在這些其它的發展方向,我們也是做了很多很多研發,以咖啡爲主還會做很多,比如在比如在refreshment(茶點)這塊,在beverage(飲料)這一行,不管是食品也好,或者是咖啡爲原料的其它衍生消費者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發展。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在茶這方面能夠有所作爲。我想能夠把星巴克創造品牌,保持質量,能夠把國際上很多好的品牌的創立也好,產品也好,包括茶,能夠把它作爲我們發展的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實際上星巴克茶的生意和茶related(相關的)的生意也有將近11個億美金的生意,因爲星巴克是以咖啡爲主,所以讓人知道。我們最近,今年很重要的一塊兒,是在中國把全球第二個研發中心建在上海,我們今後的發展希望能夠,因爲中國的茶文化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有很深厚的歷史,有很好很好的產品,我們希望能夠把中國的茶,茶文化,通過星巴克的品牌在中國在全世界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推廣。我剛纔介紹了,我們的第二個研發中心會建在中國,在上海,希望它很joint(融合),能夠成爲一個茶文化和發展的中心,全球的中心。

  中國是星巴克的第二本土市場

  作爲星巴克高層裏的第一個中國人,王金龍早在1992年便加入了當時還算小公司的星巴克,職務是法律總監。三年後,王金龍開始承擔起星巴克國際拓展的任務,在六年的時間裏,爲公司開拓了20多個海外市場,爲星巴克進入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市場立下汗馬功勞。2000年,王金龍從星巴克退休,攜夫人回國定居。2005年,王金龍重返星巴克,出任星巴克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長。

  記者:您兩次進入星巴克,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王金龍: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塊兒就是說,以前是在support center支持中心,全球的支持中心,也就是所謂的總部。它的確是,很多的創新也好,新的發展也好,管理也好,都是爲既有品牌的建設。全球要堅持一個原則,一個標準,很多的都是從那裏面推向,推向其它的。尤其是剛開始發展幾大新的市場的時候,它是往外走。現在我的感受就是,現在再成立星巴克,因爲我是在中國,是在大中華區,怎樣能夠使星巴克這樣的企業,能夠更加走向國際化。星巴克是把中國作爲它的第二本土市場,它的研發中心也好,更多的發展也好也都在中國,我是通過這個,星巴克更加國際化,更加成爲全球性的公司,同時更加能夠理解,怎麼樣能夠把在中國,能夠堅持有星巴克的文化和星巴克的價值觀,怎麼能夠把更多的中國的,我們講的local relevance(與中國本土相關的東西),更多中國和中國文化也好,產品也好,有關相關的,更加適應我們中國,能夠把它通過這個系統,進入星巴克系統,最好的是怎麼能夠把東西方最好的,把它結合到一起,纔是你創新的源泉,纔是你真正能夠,不光是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更重要的是引導消費者需求很重要的一個做法。所以我覺得星巴克會發展的更加,使它也更加國際化,同時中國會起越來越重大作用。

  記者:管理決策上有不同嗎,有什麼你感覺差異比較大的變化?

  王金龍:整個來講中國的發展,中國第一是唯一的,極少的大的經濟,中國的體量很大,面積也很大,人口也很多。第二個方面,我是覺得中國整個速度,更快的速度。第三方面,我覺得在中國,整個intensity(強度),就是各方面需要的精力和需要的effort(努力),需要的資源,各方面都是非常非常,怎麼說呢,

  非常非常的demanding(需求)。第四個方面,我覺得在中國的競爭,雖然我們很多時候,你可以從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我們競爭很激烈,另一個方面,競爭也很原始,很初期,因爲還在發展,餘地還很大,就像咖啡行業一樣。但是它的發展比較快,這些加起來是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包括公司發展過程當中是沒有經歷過的,這個我們叫做game changer(規則改變者)。你怎麼樣做生意的規則也好,方法也好,方式也好,很多必須要改變,才能夠真正適應這個市場,各方面的發展,從這個方面來講,不光是對星巴克,實際上對很多國際上的大公司,我也跟很多國際廠商,尤其在中國這些大公司,大家一起坐下來做了很多的溝通,實際上大家有一個共同感覺,很多的時候,中國改變了很多,他也可以用這個觀點去改變,或者是應用到其他正在發展的國家,包括市場,包括他在國內的一些做法。我也想,會有今後更多的發明創造,更多新的東西也會從中國來開始,這樣它更多是一個雙向。所以不管是在中國管理企業也好,還是作爲國際性公司在中國,更重要的要在中國和西方的文化,和他的消費者的心態各方面要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對文化你必須要尊重,必須要能夠融入,融入你的經營管理當中去,才能真正的融入,在這裏紮根,有更好更大的發展。

2015-04-09 16:58:01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