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書籍介紹:品嚐你錯過的味道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06-02 22:42:08

 中文書名:品嚐你錯過的味道

  英文原名:Taste what you’re missing

  又名:Taste:Surprising Stories and Science about Why Food Tastes Good

  作者:芭波.斯塔基 Barb Stuckey

  譯者:夏愉

  出版社:金城

  書籍分類:食物品評的原理,非專業科普文,更像是作者樂在其中的經驗分享文

  適合:對咖啡品評有基本認知,有興趣瞭解一些感官體驗背後的科學常識

  提示:純文字,二十幾萬,少圖,無彩頁。有讀者給出“枯燥”、“需專業知識”的書評。

  第一次跟同事們一起品嚐幾組玉米餅配方,同事們給出了關於味道的細緻描述,那些描述味道的方式和詞語令作者“我”感到難以置信加沮喪莫名,忍不住想,難道自己的嘴巴有問題嗎?爲什麼自己感受不到那些同事口中的差異?

  這樣的情節,似曾相識,把上文的“玉米餅”換成“咖啡”,再想想初次接觸咖啡品評的場景,浮想聯翩。

  英文再版的書名,對內容概括的更清楚些,全書講述的是人體是怎樣感受味道的,以及味道的具體表現。瀏覽書籍目錄可以清楚看見文章邏輯脈絡,簡單明瞭。

  第一部分,講解了人體不同感官系統對味道的把握,包括味覺、嗅覺、觸覺、視覺、聽覺,以及專業人士對味道的品嚐方式。

  第二部分,着重講解了傳統意義上的“味覺”,從五個基本味“鹹”“苦”“甜”“酸”“鮮”入手。

  此外,對另一個重要感知系統,味覺,進行了描述,在此基礎上,講解了美味的構成。

  雖然全篇文字,但是實際上作者的描述很風趣,就像作者自己說的,雖然“我”很想知道人體感知味道的科學原理,但是“我”對純粹的科學論述沒多大興趣,雖然會去參考許多科研機構的研發成果,但是更多限於挑選那些易於普通人解讀的內容。

  普通讀者跟作者的想法是一樣的吧,想要了解一些原理,但是排斥一本正經的專業科學論文,想想那些專業術語,可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耐心來消化的。

  整本書都是以一種近於聊天的口氣,來介紹作者職業生涯中累積起來的關於“品嚐味道”的種種知識,有一定食物品嚐經驗的話,閱讀的感受會很棒,否則,只能像某些讀者評論的那樣,枯燥,囉嗦。

  文字很多,講解的是品嚐味道的基本原理,但是並沒有很複雜的專業術語,對味道品評擁有足夠好奇心和耐心的話,可以開卷了。

來源:青島休門咖啡博客

 
 

2015-05-04 17:24:56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