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常識 咖啡豆的烘焙理論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06-03 07:12:01

  抓一把咖啡生豆聞聞,總有一股刺鼻土腥味,迥異於印象中迷人的咖啡香。然而,生豆經過正確烘焙〝催香〞後,就會散發出世界最濃郁的香氣。

  小小的高海拔阿拉比卡咖啡生豆,猶如一座儲滿化學物質的倉庫,目前科學家鑑定出的已知成分超出二千多種,其中有七百至八百五十種物質屬於芳香成分,堪稱人類飲食中香味最龐雜者。餐飲界用來調味的香草,芳香物質也不過一百五十種,而葡萄酒的醇香成分,也遠不及咖啡豐富。

  烘焙喚醒芳香精靈然而,咖啡生豆所含的七、八百種芬香〝精靈〞是不會自己跑出來,必須靠專業烘焙來〝喚醒〞,少了這道手續,咖啡頂多只有日曬味或水洗味,聞起來都不舒服,更遑論飲用。生豆經過五至二十五分鐘加熱(注:快炒派和慢炒派兩大學派的烘焙設備不同,所需時間也不相同,稍後詳述)化學成分起了劇變,進而散發人間少有的濃香,這段複雜化學反應,就連當今最精密的實驗室也無法模擬,不過,大概可歸納爲幾個要項。

  首先,生豆經過攝氏二百度以上烘焙,水分開始蒸發,體積膨脹百分之六十,重量則減輕百分之十至二十五,視烘焙程度而定,烘焙愈深,重量損失愈多,難怪許多業者不喜歡重烘焙,以節省成本。另一個重要現象是排氣,生豆在烘焙過程釋放二氧化碳,烘焙過後三十天內,還會繼續排氣。有趣的是,排放二氧化碳有助於咖啡豆的保鮮,因爲排氣過程,氧分子不易入侵,也就是說破壞咖啡風味的氧化作用無法進行,然而烘焙七天後排氣現象逐漸減緩,氧分子很容易依附豆表,咖啡風味很快走衰,這就是爲何咖啡豆開封后最好在一週內用完的重要原因。

  烘焙祕訣: 取得最高焦糖化和最少的碳化。焦糖化則是影響咖啡風味最巨的一個環節,生豆經過六至七分鐘烘焙,吸收大量熱能,啓動了熱解反應,出現第一次爆烈聲,有些糖分轉化爲二氧化碳,水分繼續蒸發,新的芳香成分逐漸發展出來,形成所謂的咖啡油脂,並和尼古丁酸、檸檬酸、奎寧酸、蘋果酸、醋酸、咖啡因等數百種芳香物質結合。熱解反應可持繼到第二爆,雖然焦糖化是喚醒芳香精靈的重要過程,但是隨着烘焙時間拉長,有些成分也會被碳化掉,形成不好的澀苦物質,如何獲得最高的焦糖化,同時也把碳化減到最低,看似矛盾卻是烘焙師最大挑戰。

  注意聲音、顏色和味道的變化上述化學反應,在烘焙時可藉着聽聲音、看顏色、聞味道來判斷進行的程度。咖啡豆顏色會隨着持續加溫,由灰色轉成金黃色進而淺褐色、再而呈微量出油的赤褐色、接着大量出油呈油滋滋的黑褐色,如果再烘下去,豆表的咖啡油變幹,呈死黑色,並冒出大量藍煙,夾着一股焦味,這是接近燃點的警訊,準備打一一九幫助滅火吧。有經驗的烘焙師都會選在淺褐色至油滋滋的暗褐色之間出爐,以策安全。咖啡豆由淺轉深,是因爲焦糖化和酸性物質起變化所致。

  聽聲音也是判斷烘焙度的依據。如果烘焙機的溫度夠熱,咖啡豆在烘焙過程會發出兩次爆裂聲響,以曼特寧和安地瓜等耐高溫的生豆爲例,七分鐘左右會發出第一爆,聲音低沈稀落,這表示〝熱解〞作用啓動了,即澱粉開始轉化成焦糖,水分也隨着二氧化碳噴出豆表,發出低沈爆裂聲,兩分鐘歸於平靜,十二分左右又發出更猛烈尖銳的爆裂聲,這是咖啡豆細胞纖維斷裂的聲響,這表示烘焙近尾聲了,再搞下去香味就要衰減了。可見咖啡豆是會說話的。

來源:網絡

2015-05-28 17:06:50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