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式拼配咖啡風味組合 怎樣找到最符合你期望的拼配比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06-03 07:12:51

  有時候,你會在咖啡豆杯測評分表上看到很多以前不曾關注過的標註,比如杏仁派、醋栗乾兒、青桃子或者奶油。那麼,這些獨特的風味,哪些是咖啡豆與生俱來的,哪些又是經過烘焙而呈現出來的呢?

  咖啡生豆往往具有如青草或乾草般的“農場芬芳”,但如果在存儲和運輸過程中保存不當,生豆就會散發黴味、塵土味,甚至是溼貓糧的氣味,有時你還會聞到一股類似於經過長久放置的紅酒軟木塞的發酵氣味。當你在美好的天氣裏打開存放生豆的麻袋時,一股甘甜以及成熟紅色果實的氣味便會撲鼻而來。說句題外話,我確信顏色是可以通過嗅覺被感知的。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做個感官小遊戲,把自己的眼睛蒙上,打開一大袋棒棒糖,我敢打賭,你能分辨出大部分棒棒糖的顏色。

kafeihongbei2

  上面提到的關於咖啡豆發黴或塵土味等不好的氣味,多是在種植、儲藏、包裝以及運輸的過程中產生的,這些氣味,多數在烘焙後仍會被呈現出來。只有在極深度烘焙的情況下,這些風味纔會被掩蓋或是改變。

  咖啡豆的其他風味和香氣都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假設所有咖啡果實都是在完全成熟的情況下被採摘的,那麼咖啡豆的香氣將由種植品種、生長海拔、土壤條件以及生態壞境所決定。

  當咖啡烘焙師想要打造一款全新的拼配咖啡時,每一種咖啡豆就將被視作一種“食材”,就像廚師在料理臺上選擇調味料一樣。烘焙師熟知每一款豆子的特質,並清楚地知道它們將如何影響新款拼配咖啡的風味。有時候,一款單品豆子對於拼配咖啡最顯著的貢獻並不是味道或是香氣,而是它所帶來的觸覺感受,例如:醇厚度和口感。在不同種拼配咖啡中,每款單品豆子的主要作用都將不同。

  繼續用廚師製作料理舉例,不同料理程度的選擇也會影響食材的風味。例如,洋蔥在經過不同烹飪時長以及不同火候處理後,會依次呈現出辛辣、微辣、苦澀、香甜、焦糖、鐵板、烤糊、燒焦的味道。我們將其稱之爲洋蔥的“風味輪盤”。同理,我們是不可能從生咖啡豆上直接聞到它所有的與生俱來的風味的,不同的味道和香氣是在咖啡烘培的不同階段分別體現出來,但又隨着烘培的程度加深而消失的。

kafeihongbei3

  那麼,烘焙師能夠呈現出生豆的哪些風味呢?我習慣將其分爲8個階段,當然,在每個等級中間還存在着更多的狀態,這時呈現出的風味將兼具兩個階段的所有特點。但最基礎的風味還是如上圖所示。

  圖形的前半部分,風味接近生豆,那些未經烘焙或烘焙時間過短的豆子將呈現出乾草、小麥、秸稈或是採割稻草的風味。接下來,我們將能品嚐到類似檸檬的柑橘酸。隨着烘焙時間的拉長,柔和的酸味將被呈現,類似澳洲青蘋果味道。之後,酸味將變得更爲鮮亮,呈現紅酒般的酸味。

  圖形的後半部分,是多數人偏愛的咖啡風味。隨着咖啡豆的烘焙程度繼續加深,進入中度烘焙,甜味將替代酸味成爲最主要的風味。當咖啡豆漸變成棕色時,便會呈現出一系列的焦糖味,之後,會慢慢變成可可味,這也是咖啡呈現最佳醇厚度的臨界點。當烘焙程度更進一步,苦味將掩蓋甜味,變得更加明顯,風味類似80%可可含量的黑巧克力。如果咖啡豆的烘焙時間過長,就將失去所有的正面風味,我們將體會到的是燒烤、炭燒、煙燻等味道和氣味。

  咖啡師很難通過烘焙,在拼配咖啡中增加蘋果或是奶油的香氣,他們能夠做到的是,提升醇厚度,突顯甜味等口感(例如:奶油),然後再融入輕微的酸味和增加回味(例如:青蘋果的酸味)。

  當你打造一款全新的拼配咖啡時,及時將你的想法和反饋傳遞給烘焙師,是極其重要的。只有當你能夠詳細表述你的想法,並明確知道想要在咖啡入口、回味等不同階段呈現出哪種風味時,你的烘焙師才能找到最符合你期望的拼配比例。

2015-09-02 16:48:0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