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resso的製作是技術活兒 Espresso拼配的重要性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意式咖啡 > 2024-06-29 10:56:35

  Espresso的製作:拼配

  總體上說,大的咖啡豆能產出較好的咖啡。在咖啡豆的質量已經有十足的把握的情況下,首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拼配”。“拼配”是指選取不同產地和品質的咖啡豆以獲得希望的結果。“拼配技術派”相信:完美的Espresso有50%成功要素取決於拼配的組成與拼配的品質。沒有哪一種單一產地的咖啡能完全實現Espresso要求的口感。非洲和阿拉伯的咖啡樹結出的咖啡豆的特點是複雜、漿果量多、香氣浮動;拉丁美洲的咖啡特點則爲乾淨、濃烈、爽口;東南亞的咖啡特點是果實圓滿、有泥土氣息。很多咖啡是好幾種類型咖啡的混合體,口味也就更爲複雜。

  理想水溫下煮出來的 Espresso 呈很深的紅棕色,表面的泡沫會有暗褐色斑點(意大利人把它稱爲“el tigre(老虎斑紋)”,而且泡沫厚度應該在4毫米以上。

  完美的拼配並非隨便把幾種精品咖啡豆混合在一起。基本的拼配過程是,先決定基準豆,再加入可增加香味及特殊風味的咖啡豆,按照各種豆的混合比例、烘焙程度變化組成拼配咖啡。拼配用的原豆要求各具特性,避免風味相似。拼配咖啡豆種類的數量和比例依賴的是不斷地嘗試,所以拼配前多數採用數學上組合的方式擬定一個拼配計劃表,然後通過拼配品杯的過程來確定最佳方案。

  先烘焙再拼配,還是先拼配再烘焙?這一直是烘焙師和拼配師爭論的話題。如同兌酒一樣,在烘焙前拼配,可以使香氣與品質更均勻一致,但必須考慮到烘焙的“折衰”,因爲不同產地的咖啡要求不同的烘焙時間和溫度。如果有確定的配方,可以先把不同的咖啡豆拼配起來,然後再一起烘焙。多數歷史悠久的咖啡廠家都有自己的保密配方。

  與“拼配技術派”相對,“烘焙技術派”相信,咖啡的味道80%取決於烘焙。忽略百分比數據不論,對“烘焙”程度講究與否、是否自己動手烘焙,這確實已經成爲驗證一個咖啡老饕身份的重要指標。“烘焙”是指將生咖啡豆用專門機器烘焙,使咖啡豆呈現出獨特的咖啡色、香味與口感,要點在於將豆子的內、外側都均勻地“炒透”而不過焦。烘焙的過程中會產生一連串的化學變化:水分從10%降到1%,脂肪從12%增加到16%,糖分從10%降到2%,綠原酸從7%降到4%~5%,氮化物從12%增到14%。物理變化則是:水分損失,重量減輕10%~15%,體積增加60%。

  一種形象的比喻是:“烘焙機是介於爆玉米花機和衣服烘乾機之間的一種機器。”大型工業烘焙桶裏的溫度可以達到288攝氏度,咖啡豆先變黃,並且散發出爆玉米花的味道。約8分鐘後開始啪啪作響並膨脹,當溫度達到了204攝氏度,咖啡豆開始變成棕色,裏面的油也開始溢出。溢出的油被稱爲“咖啡精”或“咖啡醇”,熱量和咖啡醇之間的化學反應被稱爲“熱解”,也正是這個過程會產生出香濃的咖啡味道。再過3至5分鐘,機器裏會再次發出啪啪的聲音,咖啡的顏色很快轉變成深色,說明已經烘焙完畢。當達到預設的烘焙溫度,可以用冷空氣來停止烘焙。烘焙完好的咖啡豆表面無皺紋、光澤勻稱,充分彰顯出其獨有的風味。如果烘焙初期過於急躁,豆子表皮就會出現斑點,味道也會變得苦澀嗆人。

  1992年,意利公司第二代管理者委託建築大師Matteo Thun設計一套白色咖啡瓷杯,由此誕生了一系列風靡至今的意利咖啡典藏杯。每年意利公司會邀請現代藝術家合作設計年度典藏杯。儘管外飾千變萬化,杯子本身始終嚴格遵循意利家族對完美Espresso咖啡杯的定義:“容量不超過50毫升的小型厚壁瓷杯……容量小,以保證煮出的飲料更加集中;使用合成材料,以保證泡沫與液體部分同樣清晰可鑑”

  一般烘焙分爲淺、中、深三種程度,烘焙時間長短也因所需要的咖啡種類而異。輕微烘焙的咖啡豆色淺多酸,中級烘焙中酸中苦,深度烘焙色濃味苦。烘焙程度越輕,咖啡豆酸味越強,烘焙程度越深,酸味漸失,苦味越重。專業的烘焙方式又通常分爲下列八個階段:極淺烘焙(Light Roast)、淺烘焙(Cinnamon Roast)、微中烘焙(Medium Roast)、中烘焙(High Roast)、中深烘焙(Cicty Roast)、深烘焙(Full-City Roast)、極深烘焙(French Roast)和極深烘焙(Italian Roast)。其中又名“意式烘焙”的極深烘焙主要流行於拉丁國家,被認爲最適合Espresso。極深烘焙的咖啡豆顏色爲黑色,油脂已經滲透至表面,故而帶有一種碳灰的苦味,醇度明顯降低。

  對於某些嚴格的烘焙技術派來說,用於Espresso的烘焙咖啡也要講究新鮮,因此要求使用烘焙四天之內的咖啡。但這條規則恐怕只適用於自己用小型機器烘焙的老饕。大咖啡廠會有種種專利技術確保烘焙後的咖啡豆密封保存,其中較著名的有Illy自創建起就申請了專利的惰性氣體保鮮法,其原理是:將容器中的空氣抽除,再灌入加壓後的惰性氣體。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情況可以證實,咖啡細胞組織中原本零星散佈着咖啡油脂,在加壓後這些油脂會集中貼附在細胞壁四周,把細胞中一些富含香氣、揮發性極強的化學物質包裹起來,從而隔絕空氣接觸,避免發生氧化。這種技術據信可以將烘焙後咖啡豆的風味與鮮度完整保持長達三年。

2015-11-11 16:38:1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