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比卡咖啡品種 Coffee Arabica 咖啡樹植物學分類特性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豆 > 2024-06-03 04:19:53

很多人都見過烘焙過的咖啡豆,但除非生活或遊歷過咖啡產地,你可能並不認識咖啡樹。 樹苗被修剪的很矮,成熟後卻高達30英尺,被深綠色對稱生長的蠟質樹葉覆蓋。咖啡果實沿着枝條生長。白花盛開受粉後,果實需要一年的時間成熟。結實是一個連續的循環,所以花朵並不罕見,青澀和成熟的果實共掛一枝。咖啡樹通常可以活20-30年並且在沒有氣溫突變的很多種氣候條件下生存。有選擇的話,它們更適合在土壤肥沃,氣溫柔和,雨水充足並且在有遮掩的陽光下生長。

植物學分類

咖啡從生物學上歸爲咖啡目植物。其中有超過500科 6000屬各種熱帶樹和灌木。咖啡科植物最早由瑞典植物學家CAROLUS LINNEAUS在18世紀描敘,1753年在他的著作《植物分類》中描述了ARABICA 種咖啡植物。 植物學家至今仍在爭論準確的分類。考慮到咖啡植物從矮小的灌木到高大的樹木。葉片尺寸1-40公分的差距,顏色由紫色-黃色-漸變深綠色。據估計地球上25-100種咖啡種植物,爭論情由可緣。

完整咖啡分類:

Kingdom Vegetable

Sub-kingdom Angiospermae

Class Dicotyledoneae

Sub-class Sympetalae

Order Rubiales

Family Rubiaceae

Genus Coffea 咖啡屬

Sub-genus Eucoffea

Species C. Arabica

C. canephora

現在的商業咖啡產業中,兩個重要的咖啡種是ARABICA和CANEPHORA(更多的叫ROBUSTA)。

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主要有:BOURBON波邦,TYPICA鐵皮卡,CATURRA卡杜拉,MUNDO NOVO 新世界,TICO,SAN RAMON,JAMAICAN BLUE MOUNTAIN

ARABICA種源自埃塞俄比亞發現的最原始的咖啡樹。這種咖啡樹生產出優良,柔和,香味濃郁的咖啡豆,佔世界上全部產量的大約70%。在世界市場上,這種咖啡豆價格最高。好的ARABICA生長在海平面以上2000-6000英尺之間—最理想的高度隨距離赤道的遠近而變化。最重要的因素是溫度必須保持柔和,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最好保持在59-75華氏度並有大約60英寸的年降雨量。ARABICA生命力強,但是突然的強霜能致它於死地。值得去人工耕種,因爲野生的生長在陡坡上很難採收。並且,需要額外的關照,因爲ARABICA比ROBUSTA容易感染更多的疾病。ARABICA自我授粉。豆子的形狀比ROBUSTA更扁,瘦長且含更低的咖啡因。

羅布斯塔ROBUSTA種咖啡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ROBUSTA生長在非洲中西部,巴西、東南亞包括印度尼西亞、越南也能找到。雖然它的產量只佔世界總量的30%,它的種植卻在不斷擴大。因爲從基因學角度而言,ROBUSTA種咖啡的染色體比ARABICA少,咖啡豆的形狀更圓、更小。樹種生命力更旺盛,對於病毒和寄生蟲的抵抗力也更強。以上的原因使得種植更加簡單和低成本。也使它能適應更高的溫度。適合在75-85華氏度的氣溫,比ARABICA低很多,年降雨量60英寸的條件下生長。和ARABICA一樣,它也不能抵抗霜凍。 比之ARABICA咖啡豆,ROBUSTA豆的口感差很多,咖啡因含量高50-60%。最初,它只用於調配和速溶咖啡。

解剖咖啡果

咖啡果外果皮的下邊是一層薄薄的果醬狀的中果皮果肉,內果實(咖啡豆)包裹在羊皮紙袋狀的鞘膜裏,鞘膜內是薄膜分隔的兩顆咖啡豆。生物學家把這層薄膜叫做SPERMODERM,但在咖啡貿易中更普遍的叫做“銀鞘”。

From: NCA 翻譯:Peter Mett

阿拉比卡咖啡(what is Arabica?)什麼是阿拉比卡咖啡豆?

阿拉比卡豆

學名:coffea arabica(阿拉比卡豆)

科屬:茜草科咖啡屬

咖啡樹主要可分爲兩大品種:阿拉比卡種(coffea arabica)與羅布斯塔種(coffea robusta/coffea canephora)(市場上不多見)。

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種,是最傳統的阿拉伯咖啡品種。原產於東非,在西元15世紀以前,咖啡長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壟斷,因此被歐洲人稱爲“阿拉伯咖啡”。

原來世界上的商品咖啡都是小粒咖啡,只是到了19世紀末,發生了一次大面積的病害,種植者纔開始尋找其他抗病的品種,目前小粒咖啡仍然是最主要的咖啡品種,約佔世界咖啡總產量的3/4。主要在拉丁美洲各國種植,也有部分在印度尼西亞和太平洋島嶼種植。目前世界最大的咖啡產地巴西的地理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小果咖啡的生長,種植的主要咖啡品種也是小粒咖啡,巴西的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3以上。

小粒咖啡的果實比中粒咖啡和大粒咖啡要小,漿果橢圓型,一般內有兩粒種子,即所謂的“咖啡豆”。

亞種:

小粒種咖啡阿拉比卡種(Coffea arabica)系列中三個出現較早的亞種是∶藍山亞種(varietal Blue Mountain),鐵畢卡亞種(varietal Typica)以及波邦亞種(varietal Bourbon)。牙買加藍山是公認世界上最好的咖啡。鐵畢卡咖啡原產於埃塞俄比亞及蘇丹的東南部,是西半球栽培最廣的咖啡變種,在夏威夷產量較高;夏威夷可那,是和藍山咖啡不相上下的,在價格上也只有1~3美金的差距。波邦亞種是十八世紀由法國移民從波邦島(Island of Bourbon,今天的法屬留尼旺島 Island of Reunion 位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邊的印度洋中)傳入美洲,如今在巴西等西半球產地廣泛種植,在中國雲南有少量種植。波邦亞種的咖啡因含量比鐵畢卡亞種高20%~30%,但是要少於絕大多數咖啡亞種。主枝最初和主幹呈45度向上生長,隨果實負荷下垂,側枝節部較密,結果多,產量較高。但漿果較小,成熟較快,因此不耐強風及大雨。波邦咖啡是小粒咖啡中僅次於鐵畢卡的變種,結果多,產量較高,但漿果較小,成熟較慢;

中國雲南種植的小粒咖啡主要是鐵畢卡亞種和波邦亞種,從咖啡的植物學角度來講,雲南小粒咖啡和公認最優秀的牙買加藍山(Jamaica Blue Mountain)、夏威夷可那(Kona)有基因上的相近性。

阿拉比卡咖啡樹

世界上最主要的咖啡樹種之一。

阿拉比卡種(學名Coffee Arabica)。阿拉比卡種的原產地是衣索比亞(即埃塞俄比亞)的阿比西尼亞高原(即現在的埃塞俄比亞高原),初期主要用做藥物來食用,十三世紀培養出烘焙飲用的習慣,十六世紀經過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進一步成爲全世界人們共同喜愛的飲料。

全世界的咖啡豆中,阿拉比卡種的咖啡約佔65%—80%,它絕佳的風味與香氣,使其成爲這些原生種中唯一能夠直接、單獨飲用的咖啡。但其對乾燥、霜害、病蟲害等的抵抗力較低,特別是對咖啡最大的天敵—葉鏽病,因而各生產國無不致力於改良品種。比如,衆所周知的斯里蘭卡,過去斯里蘭卡曾是遠近聞名的咖啡生產國之一,19世紀末卻因爲葉鏽病的肆虐,咖啡莊園無一倖免。此後,斯里蘭卡轉而發展紅茶,並於印度同爲紅茶王國。

阿拉比卡種屬較大的灌木,葉子呈橢圓形、深綠色,果實也是橢圓形,一般有兩棵略微扁平的豆子,豆身小而渾圓,正面呈長橢圓形,中間裂紋窄而彎曲呈S形,豆子背面的圓弧形較平整。咖啡因含量約1%—1.7%。

阿拉比卡種咖啡樹多生長在海拔900米—2000米高度之間;較耐寒,適宜的生長溫度爲15—24℃;需較大的溼度,年降雨量不少於1500毫升,同時,對栽培技術和條件也要求較高的要求。

阿拉比卡種咖啡豆主要產地爲南美洲(阿根廷及巴西部分區域除外)、中美洲各國、非洲(肯尼亞、衣索比卡等地,主要是東非)、亞洲(包括也門、印度、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區域),中國的雲南、海南、臺灣地區也種植有少量的阿拉比卡種咖啡豆。

阿拉比卡咖啡

阿拉比卡咖啡(Coffee.Arabica):又稱阿拉伯咖啡,由1753年林內烏斯確定了其在分類學上的位置,它能結出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豆,在全世界稱得上是優質咖啡豆,也是唯一可以不加任何配料便可以飲用的咖啡。

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中兩個最好的品種是蒂皮卡咖啡(C.Typica)和波旁咖啡(C.Burbon),但其他品種也已有了很好的發展,其中包括卡圖拉咖啡(C.Caturra)生長在巴西和哥倫比亞、蒙杜咖啡(C.Mundo)出於巴西、梯高咖啡(C.Tico)中美洲廣泛種植和大名鼎鼎的牙買加藍山咖啡(Jumaican C. Blue Mountain)。

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樹適合種植在海拔1000—-2000米左右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有高山地形的國家,生長在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山坡上,需要充足的陽光和持續的雨季和充沛的雨量,溫度在15~~24度的季節性氣候,白天溫和不酷熱的氣溫,以及少於兩小時的直接日照,因此農夫通常在咖啡圓中夾種許多高一點的相近品種的樹來遮陰;夜晚溫度在15度左右,溫度過高則會使咖啡漿果發育太快,結不出小而味濃的堅硬優質的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過低而結霜就會凍死咖啡樹。

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樹通常是較大的灌木,葉子爲綠色、橢圓形,抗鏽蝕病能力較差。其壽命在20~~30年不等(視生產條件和護理好壞程度),之後還需重新栽種,一般3~4年收穫一次,果實爲橢圓形,一般有兩顆較扁平的咖啡豆,溝紋曲折,有點很花生。如只有一顆就叫peaberry豌豆形咖啡豆。其產量約佔世界咖啡總產量的70%。

羅伯氏塔咖啡 羅布斯塔

羅伯氏塔咖啡(Coffee. Robustra):更精確地說是羅伯氏塔卡尼福拉咖啡(C.canephora,var.robusta),能結出羅伯氏塔咖啡(C. Robustra)豆,因滋味較貧乏,咖啡因含量是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的2~3倍,通常用作供給大型咖啡工業生產速溶咖啡和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的補充。

羅伯氏塔咖啡(C. Robustra)樹可以在較低的山地生長,喜歡溫暖的赤道氣候,溫度穩定在24~~29度範圍內。具有較強的鏽蝕病抵抗力,產量也較高。羅伯氏塔咖啡(C. Robustra)樹是很茁壯的灌木或小樹,有10米多高,但樹根較淺。成熟期長達11個月,羅伯氏塔咖啡(C. Robustra)豆外型較爲渾圓,中間裂溝那面有點脹脹的,溝紋很直,很像半顆黃豆。多產於非洲中西部、整個東南亞以及巴西科尼倫(C. Conilon)地區。

2022-06-29 10:19:0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