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處理法 精品咖啡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處理法 > 2024-06-03 09:51:33


精品咖啡豆採用水處理的精製方式。水洗式精製方式可以得到雜質少的咖啡豆,但是採用水洗法的豆子在發酵過程中如果水質及時間掌握不當會容易讓咖啡豆感染過度發酵的酸味,而幹法處理的豆子也需要注意及時翻檢並防止咖啡豆受到潮溼地面及雜物的污染。加工好的豆子,要及時烘乾,而且烘乾也要有度,一般處理好的豆子含水率在11—13%,烘乾不足容易使豆子發黴,烘乾過度容易使豆子老化影響風味。

SaSa獲得WBC冠軍以後,雷米蘇丹的品種,以及其使用的紅酒處理法,一度成爲業內熱議的處理方式。
在咖啡果到咖啡生豆的處理過程中,會或多或少的發生“發酵”,不管是水洗處理方式,還是蜜處理方式,抑或是日曬處理方式都會經歷這個化學變化過程。參與發酵的物質不同(咖啡果皮,咖啡果肉,咖啡果膠,菌羣種類,菌數分佈),發酵環境的不同(有水無水,有氧無氧,PH值環境等),乾燥過程不同(容器材質,自然日曬,烘乾設備,翻動次數等),造就了不同的後期處理風味和口感。
老張(Jeremy Zhang,張寅喆)WBC世界賽用的咖啡豆,和90+合作的創造者系列,前期處理時有一個密封“溫水汆燙”的步驟,其目的也是爲了控制發酵的程度。

如果讓以上這些與發酵有關的因素變得可控的話,就可以根據咖啡豆的特點和自己的需要,對處理過程進行科學控制。韓懷忠老師在《臺灣咖啡萬歲》一書中,有記錄臺灣咖啡這兩年在後期處理中的一些嘗試和突破。我有跟韓老師請教過關於“換品種”和“做後期”這兩種方法孰優孰劣。(當然,如果是好的品種加上好的處理方式是最理想的狀態)兩者相較的話,後期處理的成本更低,風險更小,見效更快。

說回到紅酒處理的話題上來。SaSa選用哥倫比亞雲層莊園(Las Nubes)的雷米蘇丹種(Rume Sudan),參考了葡萄酒處理的發酵過程,將咖啡果置於密封金屬容器裏進行厭氧發酵,對發酵過程中的PH值,參與發酵的細菌種類和數量等因素進行有目的的控制,造就杯中的冠軍風味。這種控制發酵的過程,如果把它命名爲“紅酒式處理法”的話,那最近兩年巴拿馬和危地馬拉的winey處理法就應該叫“紅酒味處理法”更恰當了。

“紅酒式處理法”命名的來歷源於其處理過程,而“紅酒味處理法”命名的來歷就是源於其處理結果了——飽滿的醇厚度,紅酒發酵風味,低酸度和極佳的甜度。(The result is a more full-bodied, slightly winey, sweeter coffee with less acidity.)

那麼“紅酒味處理法”的處理過程是怎樣呢?其實Winey的處理方式嚴格意義上來說與日曬的方式更接近,或者叫“高效日曬法”。採摘完全成熟的咖啡果實,用工業風力設備增加咖啡豆乾燥空間內的空氣流動,加速果實幹燥。
作者:Fisher
鏈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538203/answer/591236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6-05-23 15:02:1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