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樹的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拿鐵咖啡奶泡要打成什麼樣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莊園 > 2024-06-03 06:14:49

5 栽培技術 編輯
關於人們發現咖啡的傳說很多,有一種傳說是,13世紀,埃塞俄比亞有個王子,發現他的駱駝特愛喫一種灌木上的小槳果,而且喫後顯得格外興奮,精力充沛,於是他自己也採了一些小漿果品嚐,最終就發現了這種提神醒腦的咖啡飲料。
 
另一種傳說是,公元前500年的一天,一個埃塞俄比亞的牧羊人把羊羣趕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牧。在一個小山崗上,羊羣喫了一種小樹上的小紅果,傍晚歸來後,羊羣在圍欄中一反常態,不象平日那樣安詳溫順,馴服平靜,而是興奮不已,躁動不安,撕打鳴叫,甚至是通宵達旦地歡騰跳躍,主人原以爲羊喫了什麼草中毒了,幾次起牀打起燈火細看,但卻見羊羣精神抖擻,活蹦亂跳,不象中毒疼痛的樣子。第二天早上,牧羊人準備把羊羣趕到另一個地方放牧,打開圍欄後,羊羣拚命地往長有小紅果的山上跑,牧羊人怎麼鞭打阻攔都無濟於事,當牧羊人精疲力竭之時,只好尾隨羊羣來到小山崗上。牧羊人見每隻羊都爭搶着去喫小紅果,感到十分奇怪,於是就採摘了一些小紅果反覆咀嚼品嚐,發現這種小紅果甜中帶有一些苦味。
 
放牧歸來,牧羊人感到精神無比興奮,一夜難以入眠,甚至想跟隨羊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跳起來。小紅果的神奇作用很快傳開了,埃塞俄比亞的牧羊人四處採摘小紅果咀嚼,並拿到市場上出售。後來,這種小紅果就發展成了當今世界最走紅的咖啡飲料。
 
咖啡果實內含有兩顆種子,也就是咖啡豆。這兩棵豆子各以其平面的一邊,面對面直立相連。每個咖啡豆都有一層薄薄的外膜,此膜被稱爲銀皮,其外層又被披覆着一層黃色的外皮,稱爲內果皮。整個咖啡豆則被包藏在黏質性的漿狀物中,形成咖啡果肉,果肉軟且帶有甜味,最外層則爲外殼。
 
種植歷史
 
實際上,公元前525年,阿拉伯人就開始種植咖啡了,阿拉伯地區也隨之開始盛行咀嚼炒的咖啡豆子。公元890年,阿拉伯商人把咖啡豆子銷售到也門,也門人第一次把咖啡豆製成飲料。15世紀,咖啡傳入歐洲、亞洲,又很快入美洲。到18世紀,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咖啡,併成爲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咖啡每年銷售量躍居三大飲料之首,是可可的3倍,茶葉的4倍。雖然世界上栽培咖啡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但中國栽培咖啡卻只有幾百年的經歷,1884年,臺灣省開始引種咖啡。20世紀初,華僑從馬來西亞帶回咖啡在海南省種植。後來,南方熱帶和亞熱帶的各省區才陸續開始種植物咖啡。雖然栽培的時間較短,但我國海南省和雲南省的咖啡具有超羣的品質,獨特的魅力,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一些外國商人低價買去後,經加工再銷往國際市場,就成了價值昂貴的世界一流飲料,尤爲突出的是雲南省種植的小粒咖啡,因雲南晝夜溫差大,利於其內含物質的積累,所以品嚐起來給人感覺濃而不苦,香而不烈,含油多,帶果味,從而被國內外咖啡商人稱讚爲“國際上質量最好的咖啡”

2016-06-08 10:39:5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