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接受更多可能 專訪年度烘豆師大賽亞軍 王詩如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03 08:06:39

讓心接受更多可能
專訪年度烘豆師大賽Roaster’s Choice Competition亞軍 王詩如


“數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或許能做一個好的註釋。當你走在所有的商展、課程、咖啡界的活動上,如何從一個參觀者變成一個可敬的競爭者,王詩如有更多背後不爲人之的努力過程。

與時間追逐 對壓力抗衡
       參賽過程其實真正辛苦的、困難的點是在克服時間迫在眉睫的壓力;以及對於空運過去的豆子如何能夠不變質,在這個角度上做了很多實驗。一年當中會出國六次的王詩如,從兩年前就開始,每次出國都帶一支豆子,紀錄並瞭解到空運對於風味的影響變化,甚至說,連在飛機上,豆子怎麼放都有不同的訣竅。兩年之中,忙碌之餘爲準備本屆美國年度烘豆大賽(Roaster’sChoice Competition),大多隻能用深夜的時間烘豆,半夜的氣溫、溼度都是和白天不同的,因此做了許多調整。特別深夜的時候,烘豆機的聲音也是一大考驗。(畢竟鄰居都在睡覺了啊)

拉丁美洲配方 驚豔衆人
       年度烘豆師大賽皆以每年咖啡趨勢的轉變而定出不同主題,比賽前15天會公佈主題。去年主題是非洲單品,今年以拉丁美洲配方爲方向,每隻豆子比例限制在20%-50%之間,最後選擇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巴拿馬三國的咖啡。呈現出一款具有花香氣息、蜜漬橘子風味、順滑又餘韻綿長的個人配方豆。整體來說,單品烘豆就相對比配方難分出勝負,配方主題會比較考驗技術。如果用項目比擬,單品豆像是打個人賽,豆子原本的品質就像個人選手本身的實力;配方主題像是團體賽,不用每個選手都很強,考驗的是彼此的默契(豆子融合的程度、風味出現時間的分配等)


我必須得拿出五杯,配對出北意大利,南意大利,西意大利,東意大利等各產區的味道。



世界經驗 幫助破除迷思
       一腳踏進烘豆世界,就從2003年在臺灣,開始跟在老師傅們旁邊,聽他們說種種經驗。一開始接觸烘豆都以爲烘豆是件容易的事情,後來才知道完全不是這樣;而後就走了幾趟日本,去自家烘焙的店查訪詢問;還是覺得不夠,就飛去了意大利。從意大利開始才真正知道了“杯測”這件事。在意大利遇到了很好的指導者,一開始從三杯中叫你選出一杯你喜歡的,當時我選出來的那杯並不是最好的。但教練說:“你選的這杯不是最好的,但是是你喜歡的。”這個觀點給我很大的開放性。進階訓練的時候,會拿出五杯,配對出北意大利、南意大利、中意大利、東意大利等各產區的味道。這實在是困難的事情,現在的認知是北意偏果酸調;南意偏苦。但事實並非絕對如此,這只是一種大概的方向。其實當時在做的事情,學習的是打破大家對於既定風味陳述的迷思,一直到現在,如果還有機會出國去意大利都會希望可以回去看看。所以找對好老師(帶你入門)是很重要的。

多嘗試 熟分辨 明記憶
       問到如何成爲一個好的烘豆師,這一路旅程到底會經歷哪些步驟?王詩如以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們:“一開始就要做到基礎的味覺訓練,訓練你的嗅覺和味覺都可以辨別更細微的味道。比如說有一種甜度,初學可能只說的出是甜甜的,進階就要可以說出是水果的甜、糖果的甜還是黑糖的甜。再來,必須瞭解更多莊園資訊。再進階,幾乎就是在研究化學的東西了。


       舉個例子,咖啡香氣中帶有揮發因子的分子結構鏈,這影響到你是知道某種影響穩定值的原因,而可以做到刻意保留咖啡香;還是你只是不小心做出一個好咖啡,這之中差距就是很大的。”成爲烘豆師,建議應該保有最低限度的物質慾望和需求、飲食上清爽。去各國的經驗來說,基本上就是跑展覽;上課;喫住幾乎都很簡約。“確立自己的方向對,是很重要的。”因爲走了五年對的路累積自己,不一定會輸給走了十年的冤枉路。比賽回來之後對於自己的改變,最大應該是證明自己的訓練,以及確立自己走的是在一個對的方向,必須繼續努力。


遵循校正基準 一視同仁
       杯測其中一環,就是要測試者描述自己感受到的風味和口感。杯測是非常個人經驗的,並沒有對與錯的分別,針對一種味道,大家可以先提出自己的觀點。多利用生活經驗中實際喫過的食材下去比擬:例如梅子(Plum)、荔枝(Litchi)或是龍眼(Longan)或有人直接照字面上翻成(dragon eyes)。這些在我們生活上會出現的味道,在國際場合上,大家也會樂意聽到這種不同說法,然後再共同校正。


校正,是重要的過程。就像磅秤儀器也常常要歸零。大家取得共識成爲一種不再更改的原則,就要遵循,作爲一個評斷的基準。



那導師會讓我從三杯咖啡中選出一杯我最喜歡的,當時我選出來那杯並不是最好的,但導師說,你選的這杯不是最好的,但是是你最喜歡的。





開放的心 積極學習
       保持開放的心,積極學習也是咖啡人必須重視的一種態度。王詩如笑稱說自己平常忙到恨不得有分身,但是切割時間之後,依舊飛到世界各地上了很多相關的課程。她的學習筆記和獎狀證書堆疊起來的話,應該是非常驚人的。“我是很鐵齒的人,上課只是一種印證。真正還是要自己烘的出來,我才相信。”高度的求證精神,在外界看來這個不容易衡量的嗅覺和味覺領域,勢必得更紮實耕耘,步步艱辛。付了好多學費在上課這件事,上課,重點有兩個:第一,要注重是哪個單位的課。第二,如果面對非英語系的國家,要特別注意老師。(萬一老師其實很厲害,但英文就是讓你聽不懂,就很遺憾了)

       要成爲一個好的烘豆師,市場反應是最終衡量是否成功的依據。儘管已經在世界大賽得了優異名次的王詩如,回到生活上、事業上最重視的是每一位客人到底喜不喜歡每一支客制的豆子。期許臺灣可以開創更好的杯測環境以及咖啡評監技巧,這一路上,相信還是有一羣人默默的在自己的領域,踏實耕耘。
(責任編輯:咖啡館)

2014-04-27 22:04:1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