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塞,咖啡的分級和質量控制體系分爲生產者、地區性和全國性三個層次。所有的咖啡在離開產地前都要經過當地檢驗機構的檢驗,然後在亞的斯和迪雷達瓦的咖啡檢驗和分級中心再次檢驗,確定其質量等級。咖啡在拍賣和銷售之前進行分級,對所有參與生產、收購、出口及消費的羣體來說都很重要。出口之前,咖啡還必須送到一個全國性的質量控制機構進行檢驗,確認產地、顏色等符合出口標準,以確保埃塞咖啡的聲譽。
目前,埃塞的咖啡分級和質量控制體系主要有兩項指標:目測和杯評估,考察項目包括咖啡豆的顏色、清潔度、產地、口味以及特徵等。出口分級以簡單的數字標明,最好的水洗咖啡爲5級,最好的日曬咖啡爲4級。分級之後,標上產地就可以出口。通常出口以信用證方式付款,這樣既可以減少出口商的收匯風險,又可以給進口商以質量保證。
根據法律規定,所有咖啡都要通過亞的斯和迪雷達瓦舉行的拍賣會交易。在咖啡收穫季節,這樣的拍賣會甚至每天進行兩次。
咖啡的出口
咖啡是埃塞最重要的出口經濟作物,是埃塞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埃塞的咖啡出口大約佔世界市場份額的3%,是世界第八大咖啡出口國。咖啡出口量從1990-1991年度的58,000噸穩步增長至1995年-1996年度的110,000噸,接下來幾年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2001年-2002年出口量突破了110,000噸,2002年-2003年更達到127,000噸。由於國際市場上咖啡價格持續十年下降,嚴重影響到埃塞的外匯收入。在咖啡價格大幅下降之前,咖啡出口收入佔埃塞外匯收入的一半以上,而現在只佔到35%左右。但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報告,咖啡價格2002年開始回升,由2001年9月的每磅41美分上升到2002年的52美分,2003年又升至每磅59.7美分。2004年3月的平均價格是每磅60.8美分,比2001年9月的價格增長了50%。這對埃塞來說是個極好的消息。
埃塞人民嗜飲咖啡,2003年的國內消費佔總產量的42.3%,人均消費3公斤。但每年一大半的咖啡產量用於出口,賺取外匯。主要出口國包括:美國、意大利、英國、瑞典、挪威、希臘、法國、比利時、德國和澳大利亞等。
1974年以前,咖啡的生產、加工及貿易權都掌握在私人手中。在軍人執政期間,私人農場被收歸國有,小農咖啡生產商遭遇冷落。1991年,埃塞俄比亞過渡政府頒佈了一項新的經濟政策鼓勵私商出口咖啡。結果,私人咖啡出口商的數量急劇增加。目前近90%的咖啡出口掌控在私人出口商手中。
埃塞咖啡的特色
咖啡豆的自然特徵包括大小、形狀、酸度、質感、口味和香氣。埃塞的咖啡豆小、香濃,有着葡萄酒一樣的酸味,深受咖啡愛好者的喜愛。由於埃塞咖啡獨特的芳香和口味,常被用於飲料、冰淇淋和糖果的生產及品種改良。

埃塞俄比亞的耶加雪菲(Yirgacheffe )咖啡雖身形嬌小,卻是溫婉秀氣,甜美可人。作爲咖啡的故鄉,埃塞俄比亞上千年的種植歷史和加工傳統造就了優質的水洗阿拉比卡豆。淺度烘焙有着獨特的檸檬、花香和蜂蜜般的甜香氣,柔和的果酸及柑橘味,口感清新明亮。不加奶也不加糖,就讓豐厚的質感與獨特的柔軟花香刷過你的味蕾,留下無窮回味……
耶加雪菲是座小鎮,海拔700-2100公尺,是埃塞俄比亞精品咖啡的代名詞。這裏自古是塊溼地,古語“耶加”(Yirga)意指“安頓下來”,“雪菲”(Cheffe)意指“溼地”。這裏咖啡的生產方式與風味太突出,致使埃塞俄比亞咖啡農爭相以自家咖啡帶有耶加雪菲風味爲榮,至而成爲非洲最負盛名的咖啡產區。
最初,耶加雪菲的咖啡樹是由歐洲的修道院士栽種,後來改由農民或合作社負責。耶加雪菲其實是由周圍的咖啡社區或合作社建構而成,大體包括:哈福沙,哈馬,比洛亞。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