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 | 商業咖啡人於精品咖啡人 是戰友還是損友?

作者:奧焙客咖啡中心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點評 > 2024-06-03 03:15:06

  問難
  
  做精品咖啡的偶爾也會和商業咖啡有交集。
  
  來自朋友圈或者對精品咖啡好奇的人也會上門來探路。
  
  他們的共通點是:
  
  1、對使用電子稱做咖啡覺得沒必要。——“憑我自己的經驗調整就很好喝。”
  
  2、想合作烘焙咖啡,但是對咖啡的產區和品種一無所知。“我有關係,我有資源,我有300家咖啡館可以聯繫。”
  
  3、對需要調整磨豆機不耐煩。“一鍵式是最好的,最好做成標準化,你們對人太依賴。”
  
  4、做精品咖啡的人比較懶。“無所事事,就是爲了自己享受。”
  
  5、所有不能掙錢的生意都是扯淡。“你們把精品咖啡神化了。”
  
  反詰
  
  做咖啡這行的,不只有和你志同道合的一羣人,更有和你引以爲自豪的觀念相沖突的一羣人。
  
  本來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做精品咖啡這一行久了,拋棄了很多舊觀念後,相同於洗腦,幾乎忘了,原來還有一些人對精品咖啡充滿了揶揄和懷疑。
  
  前不久一篇意圖“震醒精品咖啡人”的文章在朋友圈轉來轉去,主要意思是投資大鱷不鳥精品咖啡就是因爲不能標準化,精品咖啡人只顧自娛自樂,所以前途堪憂。
  
  但是,精品咖啡真的需要一個投資人來控制嗎?它真的需要一個名不副實的標準化嗎?追求技術就是神化嗎?你看到的“葛優躺”似的咖啡人是做精品咖啡的嗎?
  
  回答
  
  上述五個問題先輪番回答一下。
  
  1、使用電子稱是裝B嗎?
  
  在衝煮時使用電子稱的第一目的是爲了控制口感,控制口感的目的是爲了使咖啡適口。適口的目的是爲了服務於不同飲者的偏好。在臺灣耕耘精品咖啡十幾年之久的賴昱權這樣說:
  
  客人在我這裏學到了怎麼喝好豆子,
  
  我把自己的客人教育好之後,
  
  他們去其他家也會要求有好喝的豆子
  
  如果這個客人足夠重要,
  
  廠商就會改變烘焙法。
  
  整個市場發生了變化。
  
  這個過程反而是屬於數據化、標準化的,它的標準相當於爲消費者親身定製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貫穿了從生豆、烘焙、衝煮環節。而不是像星爸爸那樣,爲了所謂的出品的標準,讓單品咖啡用kalita直接注水,保證“一樣的口感”。可是這個標準你覺得好喝嗎?
  
  2、很多商業咖啡人一上來首先聲明:自己對咖啡完全不懂。但是,我有門路,我有大把的資源,我就是需要一個信得過的產品。
  
  精品咖啡藉助自己的品質優勢,給商業咖啡館供應性價比高的好豆子,雙方相得益彰豈不是很好?但從目前的案例看,觀念的差別會導致合作出現諸多問題。
  
  比如,對方會說,豆子的質量有問題,因爲味道焦苦,和原先剛合作時不一樣。然後你實地去考察發現,一個月下來都沒有根據豆子的發展狀況調整過意式磨豆機的研磨度,萃取時只看時間不看流速和實際萃取量,導致每一杯咖啡口感都不一樣,而且多數萃出的都是不好的風味。而經過精品方萃取的意式咖啡飽滿的甜度十分驚人。
  
  只供豆,但人員的培訓跟不上,操作的流程沒有把控,精品豆反而壞了自己的名聲。精品咖啡是一套系統,不是隻有好豆子那麼簡單。所以合作時是要相當謹慎的。
  
  3、標準化的問題。
  
  在第一個問題的回答裏已經有講過一部分標準化的問題。
  
  精品咖啡立志於把不可量的風味、口感通過數據來校正和說明,爲此建立了一整套杯測系統。杯測的水溫、研磨度、衝煮手法、時間都有統一的規定,甚至建立了風味輪來找到共語。
  
  建立國際組織爲生豆評分,80分以上的豆子方能進入視線。所以,在世界咖啡師大賽、咖啡烘焙賽、衝煮大賽上很難見到商業咖啡的身影。商業咖啡從生豆的採購標準和烘焙的標準等方面都是從成本和效率考量的,而不是風味品質。
  
  在衝煮方面發明聰明杯、自動手衝機等簡易工具萃取咖啡。在今年三月的展會上韓懷宗老師就曾給大家分享過自動手衝機的發展狀況。在美國,一些大型精品咖啡店是必須用自動手衝機的。美國的人工費較高,出品量又太大,所以自動手衝機可以發揮最大效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論聰明杯還是自動手衝機,都需要人去確定衝煮數據,才能衝出好咖啡。所以人的能力依然發揮很大。這是由精品咖啡本身的定位決定的,負責品質和口感,而不是像商業咖啡負責效率。
  
  4、“做精品咖啡的比較懶”這一條真的是無妄之災。
  
  真正的精品咖啡館主是很累的。
  
  每天調整口感參數,做咖啡的同時與客人攀談獲得個性化的數據,晚上沒準還要回家烘焙幾鍋咖啡,每週還有教學,免費的分享會,真是忙得顧不上裝範兒。賴昱權每天烘十小時的豆子,晚飯直接改成夜宵了。
  
  我們所認識的真正的精品咖啡人無一不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熱愛分享好東西,性格溫和有禮,不裝大師,不搞等級,你可以隨意和他探討一杯好咖啡的故事。在他們身上體現了精品咖啡的精華所在,那就是分享。
  
  懶在店裏玩手機的,真的不是精品咖啡館的老闆。
  
  5、精品咖啡被神化了嗎?
  
  神化,直白的說是認爲名不副實。“你們用電子稱做出來的咖啡也許還沒我的好喝呢。”“數據並不能代替感受。”“你們說的那些風味都是編出來的吧?”“你們越來越小衆了。”“你們瞧不起人。”
  
  用電子稱做出的某一杯咖啡也許不如你碰運氣做出來的好喝,但是起碼在向好喝的方向努力,正是爲了永遠都好喝而準備的,不是爲了偶爾好喝。
  
  精品咖啡的風味傳達確實是個難點,捏着鼻子喝單品,還要品出風味,真的不容易被一般中國人接受。從被動喝咖啡到主動喝咖啡是從消費者到愛好者的過程,需要很多的幫助。簡嘉程、黃柏勲都曾在採訪中提到,他們會贈飲給客人咖啡,也許就有那麼一款擊中了味覺,打開了味蕾,從此對咖啡的品鑑上升了一個層次。
  
  精品咖啡憑自己的乾淨、健康值得被尊重。而從商業咖啡頻頻向精品咖啡示意的狀態來看,精品咖啡正在大陸日益擴大影響,但愁的是很多人還沒有機會喝到這樣一杯好咖啡。因爲這樣的咖啡往往出現在一個不顯眼的小店裏,環境分會打折,侷促之下也不適合嘯聚。只有愛好者才知道他們的地點。
  
  另外咖啡的價格還普遍偏高。主要是我們在生豆採購時本身的量少,價格不佔優勢,市場不大,價格自然不夠爽氣。但是已經有很多咖啡人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想盡辦法降低成本,以低價高質來招攬客人。據說,臺灣也是這樣做起來的,咖啡像奶茶一樣便宜,味道又好,要不要來一杯呢?
  
  這些星星點點的小店如果特別多,就會形成一片星空,自成一股引力,成爲和商業咖啡抗衡的不小的力量,因爲熱愛咖啡才喝咖啡的人聚集在這裏,比起喝環境的人聚在一起要有力的多。最具體的例子,就是臺灣。
  
  尾聲
  
  說到底,分享纔是生命所在。這一點確實做得還不夠。
  
  精品咖啡的投資人必須是一個懂得這個行業的人,然後纔是一個商人。這樣才懂得如何運作,如何不走彎路。因爲它和商業咖啡的定位是根本不同的,是差異化的夥伴。
  
  但話說回來,精品咖啡本身就是以小而精着稱,投資人都是希望擴張、做大、標準化,這是衝突的。看來,唯有精品咖啡各個行業聯合起來,不斷以星火之力,緩慢燃燒,直至“整個世界都被精品咖啡的大火蔓延”(賴昱權馬來西亞分享會)。
  
  同時感謝商業咖啡悠久的歷史鋪墊。

2017-03-21 14:16:19 責任編輯:奧焙客咖啡中心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