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臺灣咖啡館密度超過巴黎 黑金風潮 商機無窮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點評 > 2024-06-29 03:09:44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據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2014年全球平均一天喝掉20億杯咖啡,若以零售價格來估算,咖啡年產值早已突破1000億美元。因此咖啡被稱爲“黑金產業”,當之無愧。
 
  採訪=林正文、陳韻竹
 
  撰文=林正文
 
  在大衛.柯特萊特(David T. Courtwright)所寫的《上癮五百年》一書指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癮品不是尼古丁,也不是酒精,而是咖啡因。含咖啡因食品中,又以咖啡的需求最驚人。咖啡是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貿易商品,也是20世紀全球流通範圍最大的農產品,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2014年全球平均一天喝掉20億杯咖啡,若以零售價格來估算,咖啡年產值早已突破1000億美元。因此咖啡被稱爲“黑金產業”,當之無愧。
 
  這股黑金浪潮之所以能夠快速席捲全球,除了咖啡本身香氣與咖啡因提神作用吸引人外,在於人類對咖啡的需求,混雜不只有飲用的功能,而是喝咖啡的行爲成爲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也讓咖啡成爲象徵懂得品味生活的全球通用食品。
 
  殖民文化讓咖啡成爲全球性作物
 
  十七世紀,歐洲人的殖民文化是把咖啡變成世界性飲料及全球化作物的重要因素,咖啡種植的範圍從中東到非洲、南美洲還有東南亞。就連臺灣開始種植咖啡,也是在1884年由英商德記洋行茶商自馬尼拉引進,開啓了臺灣咖啡種植歷史。
 
  咖啡從食品角色轉換爲生活文化的象徵,則要歸功於歐洲發源的咖啡館,將喝咖啡的場所變成閒聊、洽商甚至創作的重要地點,所以纔會有法國詩人巴爾札克留下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不過,真正讓咖啡從生活文化變成有規模產業,則拜意大利人之賜,1946年意大利人改良義式咖啡機,讓咖啡出杯速度更快更有效率,大幅提升了商業效益,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創辦人蕭茲,就是在米蘭接觸意大利咖啡後,回到美國將義式咖啡文化發揚光大,也不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光景,星巴克在全球共有21000家分店,年營業額將近百億美元。
 
  臺灣咖啡館密度已超越巴黎
 
  臺灣咖啡市場起步較爲緩慢,早在1988年星巴克進軍臺灣之前,臺灣已有日系連鎖咖啡店,但掀起外帶咖啡風潮則是由星巴克領軍,嗅到龐大咖啡商機的連鎖便利商店業者便仿效賣起外帶咖啡,更讓臺灣的咖啡市場邁向另一波高峯,在全臺近8000家的串連下,“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早已不是廣告詞,而是臺灣咖啡市場的真實寫照,走訪過20多個咖啡產國,從事咖啡研發超過30年的臺灣咖啡協會理事長吳怡玲都說“臺灣的咖啡館密度已經超過巴黎了”。
 
  深受殖民文化影響,臺灣曾經在1940年代期間咖啡種植面積高達上千公頃,但經過幾番更迭,日漸式微,直到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各地開始發展觀光休閒事業重振經濟,臺灣咖啡再度被挖掘,纔開始在中部山區嘗試種植。直到近5年,產量與品質趨於穩定,加上2012年臺灣咖啡風味在國際大賽中嶄露頭角後,農委會茶改場也開始投入臺灣咖啡研究,協助農民增加種植面積與產量。不過臺灣咖啡始終受限栽種面積少,採收人工昂貴(是中南美洲咖啡產國工資的5——7倍),售價居高不下,以最熱門的阿里山咖啡爲例,一磅2000元,只有玩家等級的人會消費享用。
 
  國際咖啡組織致力永續經營
 
  因此臺灣民衆喝到的咖啡有95%的原料都來自於進口。不過從產地栽培種植,到變成熱騰騰的咖啡,中間流程還包括栽種收成與果實處理,接著是中間商的生豆交易、烘焙和零售,最後纔是到消費端的研磨衝煮與出杯。這一連串的流程是所謂的“咖啡供應鏈”。全球約有60個國家以咖啡爲主要生產、貿易的國家,這些國家需要信賴合作,達到咖啡供需穩定平衡,才能藉由咖啡輸出提升生活水平。能夠串連全球各地咖啡供需機制調和的機構就屬國際咖啡組織(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ICO),ICO會派員訪視產地國家的種植加工條件是否符合標準,用以維持咖啡生產品質。
 
  經常參與ICO活動的吳怡玲發現,“市場會因爲消費者而改變,產地國也會因爲消費者的要求而提升自己。”因此國際間也出現的不少非營利組織,專門幫助中小型咖啡生產者,教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合法農藥,如何將栽種用水回收再利用,咖啡果實加工後剝除的果肉與外皮回收製作肥料等等方式,透過宣導教育讓咖啡種植能夠永續經營。
 
  臺灣咖啡產業吹起職人風潮
 
  臺灣咖啡產業的提升,也是來自於“需求”。吳怡玲投入咖啡產業已有30年,早年的咖啡豆進口商,不需接受邊境檢驗,因此曾經發生在船運過程中受潮變質的咖啡豆,被原來進口商退貨,但是貿易商覺得再退回原產地費時也會增加成本,就將該批咖啡豆焙炒成深色,看不出瑕疵,再利用超低價將這批咖啡豆賣掉,最後這批有問題的豆子就進到消費者口中。
 
  雖然這是發生在10多年前的“黑心咖啡豆事件”,但卻激起吳怡玲成立臺灣咖啡協會的動機,希望能夠仿效國際咖啡組織,學習更多咖啡產業知識。甚至以協會聚集業者的力量,協助官方制定能夠和國際標準接軌的相關規範,讓咖啡貿易更熱絡。甚至透過舉辦咖啡品質鑑定、咖啡杯測等課程,鼓勵臺灣咖啡從業人員參加WCE世界盃烘豆、拉花、杯測等各式國際競賽,從中學習觀摩成長,而這股風潮,讓近年投入咖啡產業的年輕人走向“職人化”,帶動臺灣咖啡另一股風潮。
 
  臺灣常見的咖啡產品,除了市佔率不斷上升的現煮咖啡外,還有罐裝咖啡、即溶咖啡、三合一咖啡等,林林總總加計,預估一年有將近千億元的商機。而對消費者而言,唯有好好認識咖啡飲品的製程,瞭解咖啡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才能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飲用方式,輕鬆享受咖啡生活。

2017-05-04 19:06:4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