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家小咖啡館,要不要學“定位”?

作者:咖門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知識 > 2024-06-29 13:31:31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一週前,“定位之父”傑克·特勞特溘然長逝,讀過“定位”理論的人們紛紛在社交網絡上悼念。

過去十多年中,“定位”理論被稱作二十世紀來最重要的商業理論之一,不少企業主對“佔據心智”“領袖法則”“階梯定律”如數家珍。

它是很多人從產品經營到品牌經營的啓蒙。近兩年的餐飲行業,運用達到了一個高潮:不斷做減法的菜單、越來越多的單一品類門店、甚至將產品名稱寫進自己的招牌裏。

開一家咖啡館,在產品剛需不足的市場現狀下,一上來就談“定位”理論或許顯得有些縹緲。但至少,你應該想過這樣一個關於定位的問題——

“要給誰在哪兒開一個什麼樣的咖啡館?”

今天這篇文章,就從選址維度探討一家咖啡館的“自我定位”。

1

不理清“定位”,就得時時“補位”

先來看一個餐廳案例——

小C並不是第一次創業了,之前他開過一個餐館,日子過得還算滋潤。恰逢原來的店舊房拆遷,他就和朋友商量開一家新店。

很快,在朋友的推薦下,新店定在了離市中心較遠、但是“附近小區多得數不過來”的地方。

有過開店經驗的小C是懂得“數燈看入住率”這種套路的——

一到晚上,燈火通明,證明入住率不錯。人這麼多,喫飯又是剛需,難道還愁沒生意麼?

於是,沒幾天時間,他就拿下了一個200平方米的門面,房租、裝修……前期投入了80萬,但是店開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數來數去還是和現實不一樣

首先,入住率虛高。小C後來才發現,店面附近小區雖然很多,但是業主要麼只是正在裝修房子,要麼是剛搬進來,實際入住率沒有“數燈”數出來的那麼好看。

更慘的是,餐廳定位出了問題。

這一片回遷房多,多是老人居住,年輕消費者少,消費力不高,也更宜清淡口味。

小C在這裏開的,偏偏是一家大店面、正餐式環境的川菜館子,菜品普遍很辣。另外,此前小C擅長的是餃子店,不熟悉涉及更多食材的後廚管理流程,影響了上菜速度。

種種原因,導致即使偶有客人,來喫一次也就不回頭了。

不得已之下,小C更換了廚師班底,改做沒那麼辣的家常菜,但已經“受傷”的消費者,不願意再輕易進店嘗試。

——這就是沒理清自己的定位,急於先把店開起來的結果。

▲思路沒理清,沒想好定位,選址也盲目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總結的很好:不要拿店面經營挑戰所處位置的環境屬性。

尤其對於咖啡館來說,目標消費者本就對氣質調性敏感,你一個不慎,就會流失掉一批目標客戶。

以盈利爲目的咖啡館,選址之前就要先對自身進行定位。誇張點來說,你真的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位置,甚至可以配合地段調整咖啡館本身來匹配。

來看看咖啡館基於選址的5個基本分類——

2

基於選址的5種咖啡館定位

1

商場型

▲競爭太激烈

優勢:“看中的就是客流量!人氣Upupup~”

問題:“蛤?!旁邊是家星巴克?對面有個太平洋?Costa也要來?”

Tips

商場的不同樓層適合的咖啡館定位不一樣——

以超市、小喫爲主的樓層,消費特點往往是求快,小店較多、重效率、以外賣模式爲主;

而如果處在餐飲大店較多的樓層,消費者到這層目標明確——“喫飯”,要考慮自己的咖啡館定位是否要加餐。

位於非餐飲但主力店較多的樓層,消費者逛累了需要歇腳時,咖啡館的環境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另外,在商場做進一步鋪位選擇,有時並非是商場規劃或者你想象中的那個位置最合適,要從消費者角度思考,根據動線和商場外部交通環境,多模擬幾遍消費者可能的行動軌跡。

2

校園型

▲這纔是更吸引學生到來的理由

優勢:“考試複習、社團活動、班級聚會通通來這兒”

問題:“寒暑假什麼的最討厭了啊啊啊~”

Tips

從自我定位角度來說,校園型咖啡館裏的咖啡可能不是最主要的,要知道,產品上你的競爭對手包括但不限於奶茶店、冰淇淋店甚至快餐店……

差異化的點,或許在環境——這裏並非指店面裝修,而是如何與學生羣體互動、能否組織或承接一些活動、以產生更多文化附加值。

要做好準備的是,校園型咖啡館,每年可是有那麼幾個月沒生意的哦。

3

社區型

▲傳送門:開在裝了門禁的小區裏,這家12㎡的咖啡館,僅靠賣咖啡月入3萬+

優勢:“暖光、綠植、咖啡香…滿足城市客廳功能的‘多面手’”

問題:“求再別問‘有沒有蓋澆飯賣’了好麼?”

Tips

不少人希望自己小區門口,能有一間咖啡館。但社區咖啡館卻往往是玩家多,贏家少。

其中一個關鍵,在於選址時有沒有儘可能瞭解該社區的住戶構成、消費習慣。

開頭提到的小C的餐館就是個例子。

再來看一個例子:青島有一家開在小區裏的咖啡館,面積只有12平方米,椅子兩隻手就數的過來,最便宜的美式15元,最貴的是25元的獼猴桃汁。

雖說門店月租只有2000元,但“可怕”的是,這個小區還裝了門禁。但店內沒有wifi,沒有廁所,也不賣甜品,想想是不是挺讓人擔心的?

但這家店每天平均卻能有1000+元的營業額。在相關成本不高的情況下,可謂是“美滋滋”。

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個小區的住戶構成,首先,主婦較多,社區人“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的問題不明顯,把這兒當成一個小客廳,相互有的聊;同時,相當一部分住戶對咖啡有剛性需求。

4

景區型

▲就怕預期中的人從衆沒有來

優勢:“玩兒累了吧?需要歇歇吧?總得點些什麼吧?(微笑臉)”

問題:“別人的景區‘衆衆衆衆衆衆衆衆衆’,自己選的這個‘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森’?”

Tips

景區型咖啡館本身在選址上就夠特殊——

特定的環境、旅遊的心理,消費者多種需求疊加而來,只要景區名氣夠、咖啡館位置又不偏,基本不用愁生意。

不多說,想開一家這樣的咖啡館擔心的是租金問題,你有沒有足夠的實力,進入一個熱門的,或者,一個更熱門的景區?

5

辦公型

▲理想狀態是這樣,可實際呢?

優勢:“離潛在的剛需近一點、再近一點……”

問題:“哈?‘星爸爸大魔王’又出現了?1樓還臨街?”

Tips

辦公型咖啡館形態就比較多。

——有實力坐落在1層,一面兒還對着街的,比如你常見到的“星爸爸”。

而寫字樓或高新園區內,插件式、自動販賣機式的微型咖啡館,如今也很常見了。

開辦公型咖啡館,你需要花時間去判斷,寫字樓裏的公司員工,消費一杯咖啡是否有壓力,又有多大比例是有喝咖啡習慣的。

值得一提的是,寫字樓裏還有另一種“樓咖”,它們往往文藝溫暖,寄身在中間樓層,出了電梯,要在算不上明亮的樓道中曲曲折折才找得到——

看上去,租金相對商鋪要便宜、不臨街道足夠安靜有情調、又直面目標客戶白領,但實際上,常常是對自身店鋪吸引力與目標客戶的消費頻次過於樂觀,加之藏身高樓幾乎沒有自然客流,只得掙扎在生存線上。

當你資金還沒有多得足夠養得起情懷時,不要輕易嘗試。

要在哪兒給誰開一個什麼樣的咖啡館?你想好了麼?

2017-06-13 14:07:23 責任編輯:咖門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