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星巴克一樣賣空間、生活方式?或許最終賣的是一種情感

作者:C2CC新傳媒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館經營 > 星巴克 > 2024-06-03 04:44:52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從前車馬慢,書信遠,一生只夠愛一人。”

現在,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卻盛行“求快風氣”。然而,快節奏生活使得不少人暴露於很多挑戰之中——高壓力、超負荷、不停地加速所帶來的窒息感和不斷尋求更佳應對方法的掙扎。於是,在快節奏的時代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非家、非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去體驗一下慢生活,以此作爲某種針對快節奏的解藥。

提及第三空間,多數人會想到星巴克。

而對於人們的生存空間,“星爸爸”似乎頗有研究。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認爲人生存的第一空間是家,第二空間是辦公地點,而星巴克對應的第三空間是除此之外的另一個場所。它處於一種“非家、非辦公”的中間狀態,是使消費者感到放鬆、休閒的一個空間。

就行業業態的發展過程而言,不同的消費需求會催生相應的經營模式,大體上可將其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賣產品,第二階段賣品牌,第三階段賣的則是生活方式。“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傳遞出一種令人羨慕的“小資生活”的態度,但這也恰恰證明了星巴克販賣空間、生活方式的成功。

“星爸爸”的成功似乎給行業帶來一些新的啓發,或許賣產品的同時,可以用賣空間的方式進行店內引流,抑或開家“咖啡+”的店,販賣一種生活方式。當然,同樣的啓發也適用於化妝品行業,尤其是對化妝品單店、小店而言,如何用消費者接受的方式,讓消費者舒適的“慢”下來去感受其文化,增強消費者認同感,進而輸出其品牌價值,在消費者心中留下烙印,是化妝品門店應該思考的方向。

賣空間?強化“沉浸感”是關鍵

“星爸爸”的商業模式的成功,引來一大波“模仿者”,不少品牌開始像星巴克那樣開始賣空間、生活方式,但是,簡單的複製粘貼,並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想要模仿“星爸爸”賣空間,關鍵之處在於學會強化店內的“沉浸感”。對於化妝品行業來講更是如此,當化妝品行業處於賣方市場時,爲消費者提供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利於其獲得競爭優勢。但是,隨着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如何爲顧客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強化沉浸感、體驗感則成爲企業克服同質化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美妝行業的跨界經營應運而生。

現今,美妝行業的跨界合作方式繁多,但是,能讓消費者在快節奏時代,體驗一把慢生活的,當屬美妝咖啡的跨界運營。美妝行業內,與咖啡的異業聯盟,現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據悉,較早成功的案例是悅詩風吟,2015年11月,INNISFREE在中國上海開設旗艦店,集美妝、咖啡、休閒爲一身,成爲上海南京路上新的年輕人的聚集地。店內小清新風格的裝修設計、自拍、手工互動等等,無一不強化了品牌的“沉浸感”。美妝咖啡結合的旗艦店,不僅是爲品牌打廣告,也是在輸出其文化價值。

悅詩風吟上海單品牌旗艦店

店內隨處可見的綠植

自從悅詩風吟帶火了“單品牌店+咖啡”這一概念之後,這股“咖啡+”的風就沒有停過,越來越多的美妝品牌開設了咖啡廳,消費者再不用去日本、韓國才能找到這樣的店。對於消費者而言,不單是多了一個喝咖啡的地方,還增加了其把玩美妝的機會。而對於化妝品店來講,則是通過賣空間或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消費者進行一種“浸入式”教育。

比如,有機美容品牌Patom將其新店開在曼Thonglor住宅區,這裏一向是文青潮人們的聚集地,國際化的料理,時髦新潮的酒吧,各種前衛的生活方式店鋪。Patom對新店的定位是一個有機生活館。

據瞭解,此店的外立面是選用玻璃材質,館內包括身體護理產品的商店、展示廳、小型咖啡館。NitaProw的兩位創始人Nita Yuvaboon和Prow Puttorngul認爲裝在玻璃房子的咖啡館,可讓內外空間產生互動、銜接的感覺,不管是身處店鋪之中,還是從旁經過,都容易讓人聯想到綠色、生態等和Patom品牌相關的關鍵詞。

 

此外,在毗鄰的花園,Patom還計劃創造一處公共空間,用於舉辦圍繞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生活等主題的研討會,或是成爲當地農民販售新鮮有機農產品的農貿市場。可以說曼谷這個裝在玻璃房子裏的咖啡館,美妝、食物、體驗、空間都賣。其房屋的設計、空間的佈置、周圍的環境等,極有利於對消費者進行其品牌的“浸入式”教育。

據悉,2017年6月份,科顏氏品牌的全球首家以“紐約”爲主題的COFFEE HOUSE會在臺北開業,屆時店鋪會以"護膚品專櫃加咖啡店"的複合店形式亮相,店內採取店中店的設計,黑白線條搭配木質色調包裝,顧客在享受咖啡、甜點的同時收穫護膚諮詢。科顏氏此次將目光放在咖啡店上,不失爲一個爲店內引流的方法。與此同時,也可讓進店的消費者坐下來體驗、瞭解其產品,通過賣空間形式,強化沉浸感、體驗感,在消費者心內留下品牌獨特的烙印。

不論是像悅詩風吟這樣的單品牌店,在店內設立咖啡區,還是像"美俏咖啡館"以"美膚體驗"爲理念的美妝買手店,它們都提供了一個讓消費者能親密接觸"尚未購買"的美妝產品的機會,也能解決一些消費者站在櫃檯前"要麼買要麼走開"的尷尬問題,就算是不買也可以喝喝咖啡嘛,沒準喝完就想買了呢!

咖啡與化妝品的結合不只是存在於單品牌旗艦店,對於一些化妝品專營店、單店而言,也可結合自身的消費者階層,做出些新嘗試。

但是,中國美妝店鋪的轉型不可一味模仿“咖啡+”的方式,不能將其轉型停留在“無知無畏的大多數”的層面上,而應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深挖品牌內在價值,讓消費者自發的“慢”下來、留下來。

“下午茶+線下體驗店”或成流行模式

咖啡館作爲可與“星爸爸”齊肩的“第三空間”,其承載的價值早超越了人們最初的想象。在此背景下,各種專注於細分市場的特色咖啡館也開始興起。比如,車庫咖啡、護膚品專櫃咖啡店,越來越多的品牌都逐漸開啓了“咖啡+”的店。咖啡與茶,已被視爲一種傳遞生活場景的媒介,在這種場景下,包括非正式的會面、社交、等待或者閒逛間隙的歇腳,消費者大多願意爲安置零散的碎片化時間付出一杯飲品的報酬。

不妨腦洞一下,如果下午茶式的社交場景下沉到國內三四線城市,除餐飲之外,還有何種商業價值可挖掘呢?是單純賣飲品?或是賣空間、生活方式?抑或是像“星爸爸”賣咖啡那樣去賣下午茶?

有人認爲,或許可以嘗試打造一個“下午茶+線下體驗店”的模式。據瞭解,2015年9月6日,一個活躍於線上平臺的的美妝護膚品牌——AimeeLu的創始人劉璐,在湖南婁底開設了一家以護膚體驗爲主題的咖啡館。嘗試走到線下,打破其微商身份下所面臨的僵局。

AimeeLu借“能和閨蜜分享下午茶的咖啡館”,來打動三四線城市的一些潛在客戶,用舒適的環境、輕鬆的氛圍、時尚的體驗等提升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強化消費者體驗感、沉浸感,促成其對於化妝品的感性消費。在館內,消費者享用咖啡甜品的同時,可體驗護膚產品,線上線下都可進行選購。此種模式使得化妝品行業除了開設專賣店、線上銷售之外,還能與下午茶結合,給消費者在快節奏的時代裏,提供一個體驗慢生活的場所,同時,也有助於在消費者心內留下品牌印象,提升其品牌的內在價值。

“下午茶+線下體驗店”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了推廣中“產品與消費分離”的這一難點。這種模式下,有利於在消費者心中樹立其新的新品牌形象;通過讓消費者近距離的接觸、瞭解護膚品,強化消費者體驗感,提升其購買慾望。

然而,不論是化妝品連鎖店、專營店,還是化妝品單店、小店,想要嘗試“咖啡+”的方式,都需避免“銷售目的性明顯”的誤區,將產品與場景的有效融合、在店內發展一些具有自身品牌價值的產品,纔是美妝店鋪轉型的方向。要知道消費者進入咖啡館消費的原因,是在於館內提供的自由、舒適的社交環境。此外,對於空間的設計、咖啡的選擇、場景的佈置等都需要專業化,而且要與產品調性保持一致性。

不管是店內人性化的展示架,還是貼合消費者心理的陳列方式,化妝品店的轉型最終都是以“感動”與消費者產生鏈接,促進消費者的感性消費,實現品牌營銷的終極意義。所以,化妝品店應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爲消費者提供更“貼心”的服務,以期與消費者產生真正的互動,讓其自願的“留”下來。

或許是時候像星巴克那樣打一場感情牌?

一個品牌,不論是賣產品、空間、體驗感、抑或是生活方式,其最終目的應是得到消費者的價值、情感認同,讓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產生一定的情感聯繫。

換而言之,真正有情感訴求的門店,或許更容易打動、留住消費者。

對此,因經受電商衝擊而“遭遇中年危機”的星巴克,似乎頗有感觸。

此前,星巴克前董事長、創始人霍爾德·舒爾茨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曾說道,“因爲亞馬遜、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存在,每一家實體店都要因爲線上電商而改變,這意味着零售業待一個大的調整,很多實體店會關門,我們必須打造出更好的,有情感訴求的、浪漫的實體門店。”

爲此,星巴克打了一場感情牌,推出星巴克“全球臻選”計劃和“咖啡烘焙工坊”,迎擊已經到來的中年危機。通過做內容,用“攻心戰略”感動顧客,打造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繫,藉此來培養顧客的忠誠度。

據悉,星巴克將於2017年年底在上海開設一家星巴克咖啡烘焙工坊、臻選品鑑館。那麼,所謂的“咖啡烘焙工坊”究竟是什麼樣?又是如何體現其情感訴求的呢?

早在2014年,星巴克就開過一家“咖啡烘焙工坊”(美國西雅圖)。據瞭解,其店內有兩個咖啡吧、意見主題商店、一個透明的咖啡烘焙廚房以及一座圖書館,佔地攻擊1.5萬平方英尺。在坊內,消費者可近距離地看到煮咖啡的全過程,可以自選手衝、法壓等煮制方式,還可以品嚐到星巴克和當地廚師合作推出的甜品、沙拉等配餐。店內的整個環境佈置,加上圖書館營造的文化氛圍,使得消費者內心深處受到感染,讓其享受並形成與品牌良好的互動體驗。星巴克通過打造咖啡烘焙坊的形式,強化了其原有品牌的核心價值,擴展了消費者與品牌核心價值之間的情感聯繫,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其門店的情感訴求。

西雅圖咖啡烘焙坊外景

店內咖啡師用特殊方法制作咖啡

西雅圖咖啡烘焙坊吧檯

星巴克用“感情牌”這一招式,迎擊其中年危機。恰似給“遭遇零售寒冬”的美妝行業提了個醒。也許在專注賣品牌、產品的同時,可在店內做出一些改變,嘗試與消費者演繹一場“感情戲”。

不論是“咖啡+”的方式,還是“下午茶+線下體驗店”的模式,都可視爲美妝行業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做出的一些嘗試性的轉型,其真正目的是在於通過打造的一個空間,與消費者之間產生更多的連接,從中找尋一種能夠引起消費者共鳴的點,進而實現其與消費者之間的一個情感的聯繫。

不過,在化妝品門店的這場“感情戲”中,一定要緊扣品牌的核心價值,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情感需求越來越被重視,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也更傾向於精神層面的需求,更加註重追求精神、情感價值。所以,也許化妝品門店是時候像星巴克那樣打出“感情牌”了。在其之後的發展中,不妨嘗試一種新的經營模式,打造具有情感訴求、可引起消費者價值認同的實體門店,實現在強化品牌的核心價值的同時,擴展其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聯繫。以上僅是小C提供一個方向、思路,至於化妝品門店最終要用何種形式去做,還是要結合其自身特色及其消費階層的需求。

2017-06-21 11:03:55 責任編輯:C2CC新傳媒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