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無人零售“淘咖啡”看起來只省了個收銀員?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2024-07-01 07:30:40

  關注咖評(微信公衆號 vdailycom ) 發現美好咖啡館 開一家自己的小店

  四天前,在淘寶造物節上,阿里的無人零售“淘咖啡”2.0版正式揭開神祕面紗。作爲杭州首家無人零售的“樣板”,“淘咖啡”很快吸引了衆多顧客的眼球。

  從2016年12月5日,亞馬遜推出線下實體超市Amazon GO起,“無人零售”的概念就火了。緊接着,羅森、7-11、全家等五家便利店都紛紛引入無人收銀臺與電子標籤,加入無人零售的大軍。

  6月初,一家叫“繽果盒子”(Bingo Box)的無人便利店登陸上海,號稱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可規模化複製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7月8日當天,一家名爲“Take Go”的無人智能店宣佈經過試營業後也正式亮相上海。

  隨着阿里、娃哈哈等巨頭的加入,無人零售這一概念很快成爲衆人熱議的對象,更有自媒體發出“再不努力,以後你連售貨員都沒得做……”的感慨。值得思考的是,現在的無人零售智能程度到底如何?它真能成爲傳統零售的終結者嗎?

  無人零售體驗:雖然方便,但不省力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的“TAO CAFE淘寶會員店”前,這裏排滿了前來體驗“淘咖啡”的顧客,而“淘咖啡”的面積僅200多平方米。

  “淘咖啡”的整個自助購物流程是:第一次進店,消費者需打開“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同時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然後通過閘機,開始購物(後面就不用再掏出手機了);接着選貨,在商店內用戶可以隨意拿起任何一樣商品,或者在餐飲區點單,和日常購物並沒有什麼區別;最後支付,離店前,用戶必須經過一道“結算門”,它由兩道門組成,當第一道門感應到用戶的離店需求時,便會自動開啓,幾秒鐘後,第二道門開啓,此時“結算門”已經完成了扣款,然後,旁邊的提示器會發出語音提示:支付寶共計扣款XX元。

  進入“淘咖啡”,映入眼簾的是貨架、餐飲區、休閒區,由於餐飲區和休閒區佔比較大,零售區目測只有店面的一半,貨架上的商品也很少,以淘寶內部的公仔、玩偶以及文創產品爲主。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在店內購物的消費者,發現他們都是爲了體驗無人零售的新模式才進店消費的,且對此的評價褒貶不一。

  “太方便了,感覺以後都不用排隊收銀了。”傅女士在“淘咖啡”買了一個公仔,她覺得這種新型的購物模式很適合年輕人,“每次週末去超市購物,結賬時都要等很久,但是剛纔大概只等了六七秒鐘的樣子,很快。而且對於我們來說平時也已習慣用手機消費了,所以這種方式並不複雜。”

  除去嚐鮮的心理,也有人認爲這種購物模式並沒有看上去那麼方便。“整體購物下來感覺還不錯,但是沒想象中的方便,現場會有很多工作人員把規則跟你說好,比如剛纔在買咖啡的時候有個可以測試取餐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要對着那邊幾秒纔可以,她如果不說我也不知道。”吳先生是在電商公司上班的白領,他認爲這種無人零售的購物模式看似方便,實則並不隨意,“我認爲購物是一件很隨意的事,但是這種無人便利店反而給我一種‘我要按着你的規矩來’的感覺,比如進去要幹嘛,出來要幹嘛,正常購物不會給你設定這樣的規矩。對於大型超市需要排長隊的消費環境來說會方便一點,但如果我只是想買一樣或者少量的商品,這樣的流程就有些繁瑣了,還不如拿出來掃一下呢。”

  省去人工成本,無人零售成本不低

  在此前的公開視頻中,“淘咖啡”的技術工程師紛紛扮成顧客,用各種奇葩的方式在無人便利店內購物,他們分別嘗試了把商品放進書包裏,塞進褲兜裏,多人擁擠在一個貨櫃前搶購爆款,戴墨鏡,戴墨鏡+戴帽子等7種極端購物場景,主要目的是測試無人支付系統在極端場景中的識別率。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便利店對技術的要求很高。以“淘咖啡”爲例,其應用的技術是一整套無人解決方案,主要分爲三個體系: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主要解決開放空間裏消費者的識別問題;第二個是結算意圖識別和交易系統,商品識別就在兩道“結算門”之間完成,至於使用的是RFID還是機器視覺技術,目前尚不得而知;第三個是目標檢測與追蹤系統。在持續追蹤消費者時,體態識別比人臉識別可行性更高,不易跟丟,這主要是靠多路攝像頭。

  目前來講,無人便利店基於三種技術形態,第一種是高大上的視頻識別、生物傳感器,對標產品有Amazon GO、深蘭科技的Take Go;第二種是RFID零售應用,對應的是繽果盒子;最後一種是傳統的二維碼掃描,對標的便是便利蜂。

  據全天候科技報道,Amazon Go目前有兩個問題尚未解決:一是當店內要追蹤的人數超過20時,系統會出現故障;其二,因爲亞馬遜受RFID和感壓層板的侷限,顧客將取下的商品再放回貨架時,如果位置移動得太大,也會影響追蹤的準確性。

  天若科技CEO陳維龍也曾表示,無人售貨便利店中用到的圖像識別系統在小範圍場景中比如10平米、100個商品品類、2個用戶,和高資本、技術投入下,準確率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要進一步擴大,則將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深蘭科技是一家2014年成立的爲“全球範圍傳統零售智能升級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科技型創業公司,其創始人陳海波表示,目前深蘭科技已經在部分技術上領先亞馬遜這樣的巨頭,但是任何一種人工智能系統都需要大量數據的訓練,需要時間完成訓練和自我學習,起初由於時間較短,欠缺訓練,可能會出現漏洞和失誤。

  陳海波認爲,新零售就是要解決零售業“兩高一降”的根本痛點,且根據《2016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招商證券》顯示,房租是便利店成本上漲率最高的一部分,但是無人便利店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從陳海波向全天候科技提供的數據看,改造一個類似全家的門店成本在10萬元以內,再加之頻繁遇到BUG(漏洞)、升級、更換,其技術成本並不少,而以月薪5000元計算,兩個店員一年的工資也就10萬左右。可見無人便利店雖然省了人力成本,卻提高了普通便利店不存在的技術成本。

  有調查顯示,中國零售網店約350萬家,其中KA賣場(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等大型超市)約2700家,hyper market(世紀聯華、華潤蘇果、紅旗等超市+小型百貨)約2萬家,supermarket、minisupermarket、CVS等約15萬家。而在剩下的、龐大的實體零售網點中,“夫妻店”佔據整個零售業態約60%的份額,這些店且基本存在於3-6線市場。對於佔據半個零售業的“夫妻店”來說,這樣高成本的技術支持還不如相對比較低的人工費來得實際。

  無人零售的智能化和信用化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現有的無人便利店只是少了位收銀員,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無人”。傳統便利店原有的貨物大小中轉、大小倉儲、本地經銷商供應、單店店務(理貨、上架、盤點、錄入、清潔)這些工作都無法擺脫人工,物流、倉儲、店面管理很長時間都處於並行狀態。

  而在無人看店的情況下,商品的折損率和偷盜率會不會隨之上升?從前段時間共享單車的經歷中可見一斑。而與傳統便利店相比,現有的無人零售嘗試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售賣的產品都是不需要額外的人力來服務的,主要集中在飲料、食品、常用日用品等快消品品類。至於強調體驗的商品,或者購物過程複雜一點的商品則無疑難以實現無人零售,比如佔連鎖便利店比重較大的鮮食產品以及收銀員導購日常推薦的產品。而恰恰,這些需要人的項目和服務又是其利潤構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陳海波曾表示,“要真正走向新零售,絕不是依靠現在的物聯網和互聯網的掃碼方案,或者‘線上、線下融合+物流’的方案,最終是要真正地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零售的無人化、智能化和信用化,深蘭科技就是要用人工智能重新定義新零售。”而無人便利店要達到其口中所描述的“無人化、智能化、信用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017-07-12 09:38:58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