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小知識 > 2024-06-03 08:31:13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我開始追求喝咖啡這檔事兒,是差不多十七、八年前了,那是 bb call 走入歷史,手機正要普及的年代,我們一夥人受長輩影響開始認識咖啡,正好也是星巴客剛來臺灣的頭幾年,星巴客與本土品牌 IS coffee、西雅圖極品咖啡是我們聊天打屁的場所。喝了不多久就去搞了臺爆米花機,上西門町峯大買了些生豆玩起了自烘,後來玩沒幾回就把機器供起來,歸究原因是在那個年代,一個高中生哪裏有管道交流呢?所以很快失了興趣,作回消費者,那個時候的咖啡產業現在被稱作“第二波浪潮”。
 
  待我再重回咖啡烘焙,已經是累積幾年的尋味經驗後,Aricha、Beloya、Geisha…那些令人感動的咖啡的確是讓人眼界大開。不像以往老派咖啡的醇苦、炭燒,它開始像是紅酒一樣有著顯著的、不同程度的酸質、厚度、餘韻,年份、栽種者、製程、都深深影響著風味特色、口感。卻與紅酒相異的是,消費端同時也能參與到呈現,烘焙、衝煮是最後的關鍵。如好的高山茶菁輕焙能展現他的本質,豆質愈來愈好,才做極淺焙來表現精品咖啡豐富的滋味。當時還不知道原來北歐也吹起了類似的風潮,這個階段已經被歸爲“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
 
 
  咖啡只能與甜點搭配?
 
  對我而言,細緻口感的單品咖啡與甜點是不搭,因爲甜點不外乎乳脂與糖的結合,堆積在口中的油脂感,輕易能抹去各種咖啡風味,反而跟鹹食可以較不牴觸(在此我指的是特定濃度/粉水比的咖啡液),因此早早我便有了咖啡搭餐的概念。而近年我在巴黎 Yam’Tcha、龍吟嘗試過他們提出套茶搭餐概念,也在 Noma 有過成套果汁搭餐的體驗,更加鞏固了我的想法。如果比起純葉茶這種口感上實則飄逸的飲品,極淺焙咖啡是更有具體結構,強度更夠;比起 Noma 的果汁像是調酒一般的調和,單品咖啡是更純粹的表現,特別是那些果汁中共同的基調是“酸”(即使南瓜汁),淺焙精品咖啡本來就充滿酸、甜、甘與風味。
 
  今日精品咖啡/淺焙成了顯學,它躍上餐桌成爲更融入生活的一部份,是我對“第四波精品咖啡浪潮”的想像,迴歸味覺本身更追求形而上的品味也許將勢不可擋。

2017-08-22 18:06:17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