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的咖啡樹“要不要上來看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03 05:41:36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某天早上,阿凱打電話來說後山的咖啡樹開花了,約了下午兩點在芝山加油站見面。
 
  一路上有點兒興奮,早就知道陽明山上有咖啡樹,只是一直不得其門而入,阿凱說好像有三個品種,一個是大葉種,一個是阿拉比加種,另一個就不知道了,管他是哪一種,在都市裏能看到咖啡樹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背陽的斜坡上,咖啡樹夾雜在其他的樹種中,不仔細看還分不出來,不過現在是開花期,白白的花掛滿枝頭很好認。斜斜的坡有點陡不是很好走,不小心還滑了一跤。很久沒有走山路了!
 
  枝頭上白花的背後摻雜著綠色的小果實,一顆連著一顆形成一串,一串一串的的包夾著樹枝。土土的,很不出色,大概是野生的關係吧,沒有圖片上那樣密集地很豐富的感覺。樹底下有一些小小的芽,還有一些小樹苗,因爲沒有采摘的關係,果實熟了自動掉落土裏,有的腐爛,有的繼續它的生命旅途,自然形成一區一區的咖啡樹的地盤,說是地盤也不大,總共只有三叢,每一叢約有七八顆成樹,每棵樹大約有二到三邁克爾,不難採,不過地勢的關係,樹頂上就只能望而興嘆了!
 
  開花以後大約要兩三個禮拜果實才會成長,由綠轉紅還要兩個禮拜吧,又約了一個月後再來看看有沒有紅色的櫻桃果實可以採。阿凱說他如果看到果實成熟了就會通知我。
 
  再次上山是一個半月後的事,這次紅色的果實已經結滿了枝頭,中間還雜著深綠色、暗紅色的,還有一些營養不良的,準備了幾個塑膠袋就採將了起來。採著採著,逐漸體會出果實採收的難處,高低起伏不平又是斜坡,果實又結的稀稀鬆松的,沒幾下就覺得累了,而且叢與叢間相隔的蠻遠的,一陣子下來只採收了一公斤多的量,順道挖了一些樹苗準備帶回家種種看。
 
  收穫不重要,過程纔是重點,書本上的知識和實際上的經驗永遠都隔了一座山,親身體驗過後感覺咖啡的功力又加了一層。開始處理紅色的櫻桃吧!
 
  仔細的清洗乾淨,一部分用瓶子裝起來連皮一起發酵,一部分剝皮後裝瓶發酵,一部份剝皮後立刻清洗。剝皮後露出了一層黏黏的薄膜,用清水洗不掉,洗了之後還是黏黏的,原先以爲這層薄膜是銀皮,後來才知道是外皮。洗不掉,想想就和已經裝瓶的種子一起發酵吧!
 
  第二天,打開瓶子,一股酸味沖鼻而來,真不是好聞!不過用水洗一洗,昨天那洗不掉的黏液竟然一衝就掉了,原來發酵還有這個功用。洗掉了黏液就露出了外皮,接著,用布將這些咖啡豆擦乾,分成兩份,一份放在墊著報紙的寬盤子裏讓它乾燥,另一份用烤箱略爲烘乾後,將外皮剝掉再放到罐子讓其自然乾燥。
 
  第三天,發現兩份生豆都明顯的縮小,另外一份沒有剝皮的櫻桃果實,則呈現乾枯變暗的樣子,味道仍帶著果實的原味但更濃一些。
 
  又隔了兩天,看看那剝皮的種子也乾燥的差不多了,想想準備來煮咖啡吧!就將這些乾燥的生豆秤一秤;竟然只剩下大概十分之一的重量,也就是說,原先一公斤多的櫻桃果實處理後只剩下一百多公克,搞了好幾天所得的收穫只能煮五、六杯,原來種植咖啡還真不是好賺!
 
  手邊剛好有朋友從網絡上購買的烘焙機---fresh roast,一次可烘焙60公克,剛好可以烘焙兩次,烘焙好後又放了一天,準備煮來喝時離採收時已經一個禮拜了,真是“不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優雅的酸味,水水的質感,不濃,不澀,不過有一股很熟悉的味道,一時想不起來,仔細的在記憶裏搜尋---這個味道很本土!莫非------?問了阿凱,果然不錯,咖啡樹生長的土壤是---“蕃薯田”!難怪濃濃的蕃薯味!
 
  有了這次經驗後,我開始珍惜每一顆咖啡豆!

2017-09-14 14:43:09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