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初學者書籍推薦 三本關於咖啡的書帶你從新手走向高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小知識 > 2024-06-26 10:16:38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咖啡書籍推薦 |科普讀本《咖啡咖啡處處開》
  • 這個週末去書店看了很多咖啡的書,還有幾個咖啡用品,介紹三本我買回去覺得很有用的,第一本是實用型的,坊間看得到21種咖啡用具都寫在書中,介紹如何泡出好咖啡,它是韓國翻譯的書,到底要悶十秒還是悶二十秒,不同用具有不同用法,看了這本可以從咖啡的烘焙程度該搭配何種器具,在拓展咖啡的視野上它各種器具都有介紹很棒,但是沒介紹到我用的mini espresso
     
    衝一杯好咖啡 커피 브루잉
     
    如果預算只夠買一本咖啡書,我覺得會買第一本(後來又改變想法,會買手衝咖啡大全,現再每天睡前看一點點都有不同感受),因爲至少選對了器材搭配對的咖啡,泡出來便不會太難喝,當成傻瓜入門,接觸咖啡的心路歷程,我試了很多次失敗的,周圍的人都當過我的實驗品,因爲沒有參加咖啡類的社團,周圍只有兩三個人能跟我討論咖啡,所以我都是自己嘗試
     
    我試過泡整杯只有奶泡加上一點點咖啡,因爲沒有公杯,所以用自己的杯子倒給別人,讓對方只喝到全部都是奶泡,哈哈哈太失敗了
     
    還有試過打出的奶泡不夠細緻,打出來泡泡很大,上面淋上焦糖醬結果當場井字形的焦糖整個往下沉倒杯底,哈哈哈又失敗
     
    還有更失敗的是我剛進入手衝咖啡,自己磨粉放在濾紙上,剛好房東來,我就加了三大湯匙的咖啡粉,水慢慢滴下去,到三杯的份量,直接加入牛奶給了房東,然後發留下一點點自己喝,哇超級苦的……真難喝,隔天到辦公室就不敢放那麼多粉,一湯匙粉放濾紙上直接沖水衝到滿兩杯份,結果超淡的——
     
    我有好多好多爲什麼,要放多少粉,水流速多少怎麼控制,粉的粗細有什麼影響,要不要悶,產地是哪裏的咖啡粉要用哪種器具比較適合?哪裏的咖啡苦?哪裏的咖啡酸?什麼咖啡粉適合冰滴?
     
    以前我是完全不喝咖啡的人,因爲會心悸,整個人都感覺脊椎那裏太興奮,可是現在的工作真的讓我晚上靠白酒白天靠咖啡,新手咖啡的前幾篇有人來留言說喝濃縮咖啡泡那麼濃用什麼豆子都一樣,我覺得對我而言如果買很好的咖啡豆用手衝,那是一種興致一種興趣,要有時間的時候有朋友的時候來分享,可是上班前先來一杯咖啡提神,此時我需要濃縮加牛奶的拿鐵,兩者是不同的。
     
    老實說,喝咖啡真的很主觀,當我喝過手衝咖啡之後,我都稱手衝咖啡爲豆豆水,因爲那是一種很單純嘗豆子的味道。
     
    因爲我一開始都是喝濃縮咖啡加牛奶,以前的同事來留言說其實單品咖啡比較多種變化,我心裏想濃縮咖啡才比較多變化吧?可以加奶、加鮮奶油、加糖、加奶泡,比例不同可以有拿鐵、卡布奇諾、焦糖瑪其朵等等。
     
    但是自己開始手衝咖啡之後才懂,濃縮咖啡有它適合的豆子,但也只能做剛剛講的那幾種變化,可是單品咖啡可以嘗試好多好多種,每一次喝到的豆子不同,酸、苦、香每個豆子都有不同百分比,不管當下喜不喜歡這款豆子,都也是一種嘗試,變化非常多,也就是因爲我試驗過這麼多失敗的,覺得衝咖啡真的是一種技藝,因爲剛開始都是喝義式濃縮加牛奶,所以手邊都是知名咖啡連鎖店的那包豆子,開始接觸其他豆子之後,有天再回去拿連鎖店的咖啡粉來手衝,哇,還真不能喝,原來它只適合做濃縮咖啡。
     
    我想這就是連鎖咖啡廳和專門咖啡店的差異,連鎖咖啡廳看不到時節、限量、比賽的咖啡豆,連鎖咖啡廳喝不到藝妓咖啡,喝不到強調某個莊園的咖啡,如果能進到一個咖啡店,老闆能夠有耐心地介紹每一款豆子的不同,帶領一個人進入咖啡的世界與差異,真的是可遇不可得…
     
    其實我接觸的咖啡很早,種類也不少,大學的時候在教授那裏做助理,也會用虹吸式來煮咖啡,那時我只知道聽老師說要放幾匙,水上來以後攪拌五下,可是我不知道攪拌是做什麼用,用虹吸式和手衝有何不同,還有人問我會使用塞風壺嗎?我說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原來音譯Siphon也翻譯叫做塞風(以前我們是念作音“塞on”)看了這三本書我才知道,原來虹吸式適合萃取比較濃的咖啡,以前覺得用一塊布加上彈簧擋在玻璃管,很擔心布都洗不乾淨,看完書才知道原來法蘭絨不只是爲了環保,是可以讓咖啡流過去更溫順,用過幾次後要換一塊新的布。
     
    所以去老柴咖啡現場看老闆娘手衝咖啡三次,心境差異很大,第一次看覺得我還是喜歡義式咖啡,第二次看正逢進入手衝,覺得底座也有保溫好酷,第三次已經自己手衝失敗很多次,也懂手衝要讀秒,所以第三次看了覺得深深敬佩,一切都有原因和順序。
     
    我還有接觸過非營業用的濃縮咖啡機,以及越南咖啡與摩卡壺,大概都是在大學畢業那時候,當時自己沒有辦法喝,也不是很喜歡喝、不懂喝,所以沒有研究,可是現在再回去想想那時接觸過的東西,原來有這麼多學問。我現在辦公室的主任也有一臺飛利浦,豆子自動磨成咖啡粉之後也要等待熱水滴漏完畢至少快五分鐘吧,可見細口壺緩緩淋上熱水的重要,水量過大直接衝上咖啡粉萃取的會非常少。
     
    我很想知其然,以及知其所以然,所以纔會買書,想知道產地的差異,想知道生產方法水洗與半水洗的差異,想知道手衝、虹吸式、摩卡壺、義式咖啡、咖啡粉加水一起煮過濾掉、像泡茶濾網那樣往下壓,這些方式泡出來的咖啡差異(義式咖啡加水真的就等於美式咖啡嗎?我覺得不一樣耶)
     
    第二本會推薦的是它,這本是日本翻譯類似教科書,從產地到烘豆選擇
     
    咖啡入門教科書 珈琲の教科書
    一爆後幾秒的意思是什麼、咖啡櫻桃(還沒去果肉的咖啡豆)、產地、烘豆我都好有興趣喔……
     
    我想喝咖啡並不是要考證照或參加比賽,就是想慢慢找到自己喜歡的風味,目前還是喜歡淡淡的豆豆水(美式咖啡),以及香濃不苦的拿鐵,我曾試過想去星巴克想客製化自己的拿鐵,發現一杯濃縮咖啡太淡,兩杯濃縮咖啡太苦,不好意思客製化到付兩杯錢只加一杯半濃縮咖啡,於是還是覺得自己每天泡拿鐵。
     
    每天非常忙,忙到我想過買萬元的咖啡機按下去就好,可是說真的,如果每一杯都有一致的精準性,那泡咖啡就失去樂趣了,每一次我做完都會說,下一次我要修正一下某項
     
    看完書會知道爲什麼有些放在咖啡杯上濾咖啡的座會製作成立方梯形而非倒椎型(水流方向與壓力會影響粉被萃取的程度),爲什麼有些濾紙或是濾咖啡的座會設計有荷葉弧度或是刻紋(避免咖啡粉黏著在濾紙壁上受水萃取出的濃度會不同)、金屬壓咖啡粉那支是做什麼用的、手動還有電動磨咖啡豆有什麼差異、陶瓷刀、磨豆刀的刀片設計不同會有什麼差異
     
    然後在誠品我看到了好多精美的玻璃制,從露營這件事情我知道,寧可買貴不要買錯,買錯就是白買了,已經有一個咖啡壺就不要再爲了美觀而多買,不只多花錢又佔空間,但如果是法蘭絨加上手網這款曲線型的,美到可以考慮放一組在辦公室
     
    【KINTO】CARAT teapot 茶壺 600ml
     
    真的看了很久很久,每款都拿起來摸摸,首先最後方有一個漂亮的玻璃制壺,咖啡粉最怕浸泡在水中過久,如果我買它勢必要用手提起來直到水都滴完
     
    因爲家裏已經有了這款,上面還有一個硅膠漏斗我帶去辦公室了,
     
    不鏽鋼濾網會不會有金屬味?看書裏面有介紹KINTO的第二代還是第三代有改進了比較容易苦的缺點,可是一般來說買的時候不會知道自己買到哪一代,還有低階塑膠咖啡機,我都擔心會有塑膠味……
     
    然後我好想找一個地方能夠逛到所有的手衝咖啡用具,google了一下發現線上咖啡用品最多的是上田咖啡,他們手衝、機器都有,之前我真的做了很多功課,從東龍到伊萊克斯到迪朗奇(好友在國外是建議迪朗奇Delonghi),從3000元看到3萬元。上面那個KINTO應該可以搭配濾杯木架。
     
    然後發現上田的官網可以直接勾選咖啡機做pk比較
     
    然後博客來也有可以買到他們的咖啡豆,通通都是48小時以內烘焙出來的咖啡,這樣購買好方便喔,然後再搜尋發現他們的咖啡店面竟然在離我家不遠的苗栗通宵(上田咖啡莊園),等我去過實體店面再來補上照片。
     
    我喝咖啡沒有辦法買獨享杯,如果只有我自己喝的話那可能我會買一臺幾萬元的放家裏,自動衝好完美的濃縮咖啡加入奶泡後出門,可是我真的是很愛服務別人的人,會希望在有限的辦公室內,用最精簡快速的方法能做出超好喝的咖啡分大家(而且又不失敗),明年如果不幸還是要當組長,要想辦法改裝自己的置物櫃變成咖啡機放置處了……
     
    最後一本要推薦的是手衝咖啡大全
     
    所以我真的真的很想不要失敗。
     
    手衝咖啡大全
    博客來點下去那個出版者,這本還有第二集耶
     
    第二集第一句話是這樣的“我希望咖啡也可以被系統化!”
     
    超酷的今年12/28才上市,手衝咖啡大全2:完美萃取(首刷限量特裝版)
     
    引述博客來介紹:
     
    ◎醜小鴨咖啡師訓練中心強力推薦神級濾杯“Melitta SF-T 1×1”
     
    說到手衝濾杯,“Melitta SF-T 1×1”應該不是各位最常看到的濾杯,而且它在市面上也不常見到(物以稀爲貴!?),但要是說到德國的梅莉塔夫人,各位應該多少就會有印象了。這個濾杯最初設計只是在做“濾泡”的功能,說穿了就只是爲了過濾咖啡顆粒,不過同樣是在做過濾的動作,似乎用法蘭絨做萃取的咖啡,會比用濾杯衝煮出來的咖啡更加滑順。日本的Melitta爲了能達到這個效果,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設計出這個最接近法蘭絨萃取的咖啡濾杯——“Melitta SF-T 1×1”。
     
    “Melitta SF-T 1×1”具有扇形濾杯的滑順口感,同時也保有圓錐濾杯的迷人香氣,是目前手衝濾杯功能性極高的濾杯。而且也因爲具有法蘭絨的萃取特性,其製作的手作濃縮咖啡,甚至可以跟義式的濃縮咖啡有一樣的口感喔!
     
    買!馬上按下可訂購時通知我……神杯是吧!
     
    如果首刷版無法訂購了,點這裏是一般版:手衝咖啡大全2:完美萃取
     
    手衝咖啡的食譜
     
    買咖啡豆的時候老闆就有給我這張沖泡咖啡的方法。如果手衝咖啡可以這麼簡單就成功,那也就不用這幾本書了——
  •  

 

2018-01-05 18:11:2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