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界活化石也門摩卡咖啡該怎麼喝 也門摩卡掛耳咖啡哪個牌子好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也門咖啡豆 > 2024-06-03 07:25:04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擁有全世界最獨特、豐富、最令人著迷的複雜氣味:“紅酒香、狂野味、乾果味、藍莓、葡萄、肉桂、菸草、甜香料、原木味甚至巧克力味…”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形容詞,被用來形容也門摩卡咖啡
     
    摩卡”的故鄉--也門
     
    說到也門咖啡,就必須提到“摩卡”。大家都聽過“摩卡咖啡”,到底何謂“摩卡”?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種,有人說摩卡是某個產地,某些人印象裏,摩卡又是甜甜的巧克力咖啡。事實上,正宗的“摩卡咖啡”只生產於阿拉伯半島西南方的也門共和國、生長在海拔三千至八千英尺陡峭的山側地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
     
    早在距今五百年多前,也門(又譯“也門”)就以古老的方式生產咖啡。十七世紀初,第一批銷售到歐洲的也門咖啡經由古老的小港口-摩卡港出口,令歐洲人驚豔,把摩卡港運來的美味咖啡稱作“摩卡咖啡”,這是“摩卡咖啡”稱謂的由來。
     
    隔著紅海對望的鄰國埃塞俄比亞也借道摩卡港外銷咖啡,因此埃塞俄比亞日曬處理咖啡也經常被稱爲摩卡。(如摩卡-哈拉 Ethiopia Harrar)如今摩卡舊港因爲泥沙淤積早已廢棄(今日地名 Al Makha),改由西北方的侯代依達港(Hodeida)出口,然而人們早已習慣摩卡名號,摩卡之名響徹雲霄。
     
    深焙的也門咖啡時常顯現巧克力般的苦甜韻味,影響今日加入巧克力醬調味的花式咖啡也被冠上“摩卡”一詞。因此,當你看到“摩卡咖啡”四個字,指的可能是純種也門咖啡、或鄰國埃塞俄比亞咖啡、或者單純地表示“加入巧克力醬的花式咖啡”。無論如何,對於挑嘴的咖啡饕客而言,只有真正的也門咖啡,纔夠資格被稱做“摩卡咖啡”。
     
    “摩卡”一詞擁有多種拼寫法:Moka、Moca、Mocca都是常見的拼法,在也門咖啡的麻袋與文件上見過當地的拼寫法就多達四種:“Mokha”、“Makha”、“Morkha”、“Mukha”,代表的意思都是一樣的。
     
    也門摩卡是世界咖啡貿易的鼻祖,對於把美味的咖啡推廣到全世界功不可沒。十七世紀稱爲“阿拉伯咖啡”(Arabia)(這也是後來“阿拉比卡種”名稱的由來!)的也門摩卡飄洋過海來到了意大利等歐洲天主教國家,此後超過一百五十年的時間,也門咖啡一直是唯一銷至歐洲的咖啡產地。
     
    在古老的年代,保守的天主教國家裏,超乎尋常美好的事物往往被認爲是邪惡,一度讓咖啡揹負著莫名的罪惡。直到也愛喝咖啡的梵諦岡教宗宣佈咖啡是天主教的飲料,賜福給喝咖啡的人,咖啡纔開始在歐洲廣爲流傳開。埃塞俄比亞雖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咖啡的國家,然而讓咖啡發揚光大的卻是也門。
     
    咖啡世界僅存的活古蹟
     
    時至今日,也門咖啡農人仍然使用與五百年前相同的方法生產咖啡。咖啡漿果在樹上自然生長,沒有使用任何人工肥料與農藥,在夏天接受山坡少量雨霧滋潤、開花結果,到了乾燥的冬季,成熟的咖啡漿果被允許掛在樹上自然風乾--這是非常獨特少見的作法,因爲阿拉伯極度乾燥的氣候與猛烈的日曬才能允許這麼做,在其他咖啡產地,相同作法可能導致咖啡漿果在樹上腐敗。
     
    熟透或幹掉的咖啡漿果從樹上自然掉落、或被搖落、摘採下來。將近也門總人口數四分之一的咖啡農人們,將帶果肉的漿果鋪曬在住家屋頂、門前矮棚、甚至直接平鋪在泥土地上,接受猛烈乾燥的冬陽照射。果皮與果肉曬乾以後,用老式的石磨(兩具石磨相疊)碾去幹燥的硬殼與果肉,咖啡豆就這麼處理完成了!
     
    也門至今仍有少數咖啡農家使用動物(如駱駝、驢子)作爲石磨動力來源。與使用先進機械設備,大量處理咖啡豆的中南美洲國家、甚至咖啡歷史淺短的鄰國肯尼亞相比,也門摩卡簡直是咖啡世界裏僅存的活古蹟!知道嗎?你今天喝到的也門咖啡,與數百年前歐洲貴族商人們,在意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上,歐陸最古老的咖啡館裏啜飲享受的“阿拉伯咖啡”,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令人著迷、獨一無二
     
    相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咖啡產地的水洗法,也門咖啡完全以天然日曬處理,石磨(用兩塊石磨碾壓)去殼的過程使得碎豆夾雜,造成不整齊的外觀。生豆時常摻雜小樹枝、小石頭甚至曬乾的昆蟲(會在烘焙時篩除)。它也擁有全世界最獨特、豐富、令人著迷的複雜氣味:“紅酒香、狂野味、乾果味、藍莓、葡萄、肉桂、菸草、甜香料、原木味甚至巧克力味…”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形容詞被用來形容也門摩卡
     
    因爲含著果肉曬乾,咖啡漿果的風味有機會“滲入”咖啡豆,當咖啡果實掉落在非洲高原的乾燥土壤上,也會吸收周遭有機物質的味道,加上阿拉伯半島猛烈冬陽賦予的“太陽味”(你可以在曬過太陽的棉被上聞到類似味道)、果肉天然發酵的熟果發酵味、些許泥土味…遍佈海拔3000英尺至8000英尺的卅萬個咖啡農園,以及古老、100%有機的處理方式,造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也門摩卡
     
    各有風味、不同特色
     
    在常見的也門摩卡裏,以摩卡瑪妲莉(Mokha Mattari)最負盛名。產於Bani Matar(又名 Bany Mattar)省的瑪妲莉,是高海拔生產的咖啡,通常具有很好的紅酒香、乾燥水果味、口感厚實、深焙時常展現巧克力苦甜味。
     
    由於近年來也門政局不穩產量銳減,咖啡界名聲最響亮的摩卡瑪妲莉成爲摻水標靶,與較低等級劣質豆摻雜時有所聞。如今,即使標示爲瑪妲莉,也不是高品質的保證。品質好的瑪妲莉豆型細小,生豆有撲鼻甜酒香與適度的熟果發酵味,優良的瑪妲莉表現決不會讓咖啡老饕們失望!
     
    摩卡山娜尼(Mokha San'ani)是首都San'a附近山坡數萬個小農園的混合豆(圖二)。栽植海拔比瑪妲莉稍低,一般而言,口感較瑪妲莉薄,酸性較低,但果香味良好,時常具有比瑪妲莉更好的熟果味與狂野味。根據經驗,山娜尼品質落差甚大,時有風味平板、土腥味、發酵味過重的劣質品,仔細的杯測挑選是咖啡進口商必作功課,絕對偷懶不得。
     
    摩卡依詩瑪莉(Mokha Ismaili )是傳統古老樹種之一,種植海拔很高,在6500英尺以上,特色是豆子外型更渾圓,豆型比瑪妲莉更小,口感厚實,複雜度高,一般而言,經常有超越瑪妲莉的表現。這是產量最少,價格最昂貴的也門摩卡(也門摩卡本來已經不便宜)。品質優良的摩卡依詩瑪莉產於Hirazi區(雖然名氣如Bani Matar響亮,卻是也門當地口碑最好的產區)高山山側地帶,Hirazi區最高海拔高達8000英尺!
     
    摩卡瑞米(Mokha Rimi)產於Djebel Remi( 又名Raimi, Rayma)區,品質類似山娜尼,在我經驗裏,摩卡瑞米發酵味通常稍重,偶爾出現驚人濃郁的葡萄乾甜香,烘焙妥當的話,咖啡豆聞起來就像打開一瓶濃郁的果醬。
     
    摩卡雅菲(Mokha Yafeh)產於也門南部Yafeh(又名Yaffe)省,屬於不常見的也門摩卡,是也門唯一的“南部口味”,產量也不多,幾乎都銷往鄰近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精品咖啡市場已甚少見到蹤影。
     
    曾有咖啡專家這麼說:“也門摩卡味道太多樣化了,何止不同產地、不同樹種、不同批次有差,每一麻袋、甚至每一杯的風味都不一樣。”因爲他的複雜多變化,對咖啡烘焙者來說,如何烘焙出也門摩卡的最佳風味是一大挑戰!中淺焙展現的水果甜香、溫和、暖烘烘的日曬發酵味;深焙展現出的濃郁紅酒香、苦甜巧克力餘韻,在在令人品味再三,“餘味繞樑、三日不絕於口”。這也難怪有這麼多熱中此道的咖啡饕客,將也門摩卡列爲心目中的最愛!
     
    令人混淆的命名
     
    也門咖啡的命名方式至今沒有通用準則,也沒有官方的分級制度。當地居民自有一套分類系統,有數以百計的咖啡代號與名稱做爲內部分類用途,但是對於商業市場(出口用途)咖啡並不適用。在商業市場上,也門摩卡通常採用以下兩種命名方式之一:“產地名”,或是“樹種名”。
     
    以曾經販售過的數款也門摩卡爲例:也門摩卡瑪妲莉 Mokha Mattari 與也門摩卡山娜尼 Mokha San'ani 是採“產地命名法”,分別表示生產自Bani Matar省,以及首都 San'a附近的山坡地帶;也門摩卡依詩瑪莉Mokha Ismaili 則是採“樹種名稱命名法”,它的生產地是位於Bani Matar西南方的Hirazi。
     
    值得一提的,Ismaili既是也門古老樹種名稱同時也是一個地名,時常令人混淆難以分辨。想知道您購買的Mokha Ismaili 是指樹種還是地名,唯一方法是向你的供應商詢問清楚。一般我們是如此標示:Yemen Mokha Ismaili (Hirazi) 在括號內指出產地是比較清楚的。

 

衝煮分析
 
粉層狀況在手衝中是不容忽視的,這是必須要強調的!粉層扮演着一個微妙的角色,其中一個功能就是負責提供阻力,讓熱水得以停留在濾杯裏足夠長時間,以保證溶出足夠的風味成分,中度烘焙粉層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支撐力,才能發揮“阻擋”功能。爲了不讓粉層支撐力減弱,就必須拿捏好【水柱的強度】、【注水的位置】,加上【穩定的繞圈手法】,纔是一套完整的【注水技巧】
 
1.濾杯:V60
 
2.水溫:88度
 
3.研磨度:小富士研磨度4
 
4.烘焙程度:中烘焙
 
5.燜蒸時間:25秒
 
風味:均衡,巧克力,尾韻持久焦糖甜感
 
前街咖啡建議手法:15g粉,小富士鬼齒刀4研磨,V60濾杯,88-89度水溫,第一次注水30g水量,進行25s悶蒸,注入至104g水量斷水,等待粉牀水量下至一半再注水,緩慢注水直至220g水量,尾段5克不要,水粉比1:15,萃取時間2:00左右(燜蒸注完水開始計算)

2018-04-01 22:01:2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