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咖啡品鑑的知識

作者:咖啡沙龍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26 16:37:51

  關於咖啡品鑑的旅程, 尤其是Espresso。我的經歷過程,頗有點從見山不是山, 到最終又回到見山不是山的味道。

  此話怎講?並非把自己上升到悟道的高度。 初出茅廬之時, 我坦白, 的確有過追求風味之旅程。 曾經爲了那一點點留存的柑橘味之感知而欣喜若狂。 ”哇, 在espresso裏喝到了柑橘味!!!!) 再接着, 開始質疑, 如果espresso捨去了平衡, 只有所謂的風味, 那真的還叫espresso嗎?? 其實, 現在意式咖啡行業也的確從一位追求風味開始理性迴歸, 重新在平衡的框架下找得風味。

  接着,咖啡烘焙程度上, 我由淺烘走入中深,然後, 就在中度烘焙程度中追尋平衡。 當然, 並不是我排斥淺烘焙的es

  presso, 而是淺烘焙的espresso實在不容易有醇厚度, 酸甜苦平衡的咖啡。

  Handsome Coffee有這樣一個理念,如果咖啡足夠好, 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拼配, 而且在某種烘焙程度上, 我們可以即製作手衝, 又製作意式。

  所以, 遵循這樣的理論, 我就用這包尚不知配方的咖啡進行了評測。。。。

  只是, 只是, 當我把最後一顆豆子放入磅秤上,

  114g。 我要做一份手衝, 並且通過相應的調節,製作至少一杯口感正確的espresso, 和一杯卡布基諾。。。

  咖啡設備:La Marzocco Mistral, Hario V60

  研磨機:Mazzer Mini

  評測週期: 烘焙後1周, 未開封。

  粉量範圍:雙份 大約19g ------ 21g

  水溫: 94°

  額外因素: 運氣。。。。。

  手衝部分,

  這部分相對較爲簡單。 根據烘焙程度, 和豆子顆粒形狀。 和這次展會哥倫比亞COE的2011年第三名相接近(是的, 那款哥倫比亞, 我也用來只做了espresso)因此研磨程度是差不多的

  設計的溫度94°, 使用了20g咖啡豆, 粗研磨, 350ml的水。 其中60毫升用於燜蒸45秒。 整個衝煮時間在2分30秒內完成。(也許有朋友會說, 可能會淡了。 我將在手衝專欄中特別解釋)

  60g的水用於悶蒸45秒

  這是一款非常柔和的咖啡。 雖然烘焙程度在中淺烘焙, 但酸度並非像很多淺烘焙咖啡那樣, 一路高歌地唱着獨角戲。 如果讓我來形容, 風味應當屬於果味類較爲柔和的梅子酸(相較於柑橘)。 之所以酸味沒有喧賓奪主, 很大程度上甜味是和梅子酸齊頭並進的。

  就質感而言, 咖啡是柔順的, 而且後味並沒有雜味。 只是畢竟咖啡不多, 我無法多次調節。 或多或少, 我感覺酸甜感明顯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我可能製作了有一些萃取不足。 因此, 後味的持久不是很長, 再者咖啡的確缺少一些些苦味來支撐整體的平衡。

  我想, 這款手衝我最多能描述的就這麼多了。 在品嚐到最後, 我的思緒早已轉向了意式。因爲, 我還剩下不到100g的豆子了。。。。。。。。

  意式

  意式是要拼人品的!

  因爲我的機器上每次製作需要20g左右。爲了不浪費, 我還特地像proud mary那樣, 準備了一個小刷子待命。 把粉倉中的積粉挖出來。。。

  這筆帳是算的出來的,

  我調節流速需要1-2次, 調整風味1-2次。 好了, 我的豆子就玩完了。。。。

  實際情況是, 前1次流速過快,第2次加了粉量, 流速正常。 然後根據口感的判斷, 再稍許調細了研磨機。 再製作了2次, 四杯, 兩杯卡布, 兩杯espresso。

  Espresso是讓我最驚訝的。 因爲一旦看到淺烘焙的espresso,尤其你看到其油脂時,你會有一些些擔心的。

  但是, 我首先想到的不再是風味, 而是尖酸。 但這款從我的認知度上, 已經是將烘焙程度做到極限了。 因爲再淺一點點, 就會變成風味有餘,質感不足。

  和手衝一樣酸甜感依舊佔據了主角。質感稍許有一些些偏淡, 但依舊還可以屬於Full Body的邊緣。 還算粘稠。 苦味是佔據弱勢的, 但對於這款咖啡而言, 這不是壞事。 因爲或許你分不清這是何種酸, 酸和甜讓你可以聯想到何種風味。 不再是尖酸酸味, 苦味稍許的缺失是可以讓人記得住這款咖啡是怎樣的風味。

  和手衝一樣, 後味很乾淨, 沒有任何雜味。 而且, 由於我有了機會調整風味。 後味的持久力明顯很長。

  卡布是另一個故事了。。。

  其實, 卡布在這裏是判斷它是否是用於做意式拼配的關鍵。 因爲,一般而言, 淺烘焙的咖啡, 醇度和苦味的降低, 使得espresso一旦和牛奶融合,其風味會輕易地被牛奶的奶味吞噬。 再者, 如果酸味過於明亮, 過於強烈。 酸味和牛奶相結合, 你真的願意喝一杯果酸味的酸奶嗎?

  但, 這款handsome coffee讓我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東西。

  鑑於咖啡的特性, 我的萃取比espresso延長了2秒, 從而增大了咖啡的穿透力。(被萃取物的可溶解物增多從而融合牛奶。)

  坦誠地說, 牛奶和咖啡味的抗衡, 依舊是牛奶佔據了上風。 但不多, 因爲咖啡中不多的可可味, 和大量牛奶的混合, 逐漸變成了淡淡的牛奶巧克力味。 再者, 柔和的梅子酸使得這款卡布基諾呈現了宜人的果味牛奶, 外加上咖啡自身的甜度和乳糖結合,使得卡布分外的甜。

  我喜歡這款咖啡嗎?

  我的言語已經給出了答案。

  如果我開店會讓它作爲主打espresso嗎?

  可能不會, 尤其在中國。卡布基諾,顧客期待的焦糖和可可會更多。

  這款咖啡能給你一些啓示嗎?

  絕對有。 淺烘焙也是可以有一個度讓espresso接受的。

  附錄

  “如果你比賽, 會選擇怎樣的咖啡豆” 我問Michael

  “首先要平衡, 然後把重心放在風味上” Michael

  “你個人喜好怎樣的咖啡呢” 我

  “其實是偏酸的,稍許失衡。 然後我用我的演講, 來心理暗示裁判, 這款咖啡依舊是平衡的” Michael如是說

  如果是這款咖啡的話,

  “極其柔和的梅子酸(酸)和明顯的甜水果甜(甜), 在可可味(苦)的承託下帶給你豐富並極其乾淨的口感” 我在假設這段心理暗示了。。。。。

2014-09-02 15:57:32 責任編輯:咖啡沙龍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