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法國傳教士波旁咖啡豆介紹 肯尼亞咖啡豆風味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06-03 07:20:42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肯尼亞 哈尼亞莊園 法國傳教士波旁 日曬】
    國家:肯尼亞
    地區:錫卡(Thika
    處理廠:哈尼亞莊園(ChaniaEstates
    海拔:1,525公尺
    品種:法國傳教士 波旁種
    處理法:日曬處理
     
     
     
     | 產地介紹
     
     
         肯尼亞每個縣(county )的咖啡都非常不同,肯尼亞全國分爲47個“縣”(county)。
      
       不同縣的咖啡特點分明,肯尼亞的咖啡樹多栽種於海拔1400公尺-2000公尺,一年中收穫兩次,生長區域包含Ruiri, Thika、 Kirinyaga、 Mt. Kenya West、 Nyeri、 Kiambu 和Muranga。以Mt.Kenya及Aberdare 的山麓爲主。比如,Embu產區咖啡特徵,平衡,柑橘類水果、巧克力、蘋果、酸度。 Nyeri產區咖啡特徵,白葡萄,多汁,葡萄柚和小番茄風味,果味十足,甜如焦糖。
      
        不同縣的咖啡特點分明,肯尼亞的咖啡樹多栽種於海拔1400公尺-2000公尺,一年中收穫兩次,生長區域包含Ruiri, Thika、 Kirinyaga、 Mt. Kenya West、 Nyeri、 Kiambu 和Muranga。以Mt.Kenya及Aberdare 的山麓爲主。比如,Thika肯尼亞錫卡高原產區咖啡特徵,平衡,柑橘類水果、巧克力、蘋果、李子酸。 Nyeri產區咖啡特徵,白葡萄,多汁,葡萄柚和小番茄風味,果味十足,甜如焦糖。

     


         Thika 肯尼亞錫卡
     
      
      肯尼亞位於大裂谷以東中部高地的基安布(Kiambu)咖啡種植區,錫卡是一個次要區域。這裏位於Aberdare山脊的山腳下,土壤爲紅色火山土,富含有機質。基安布(Kiambu)地區由於溫和的氣候和適量的降雨,咖啡農一年可以有兩次收穫——在5月至7月,以及9月至12月。
     
     

     
     
    KIAMBU(基安布)
     
    KIAMBU:這個位於肯尼亞中部的產區有着區內最高海拔的咖啡種植區。
    基安布(Kiambu)地區有一些大型咖啡莊園,小農和他們的合作組織合作緊密,他們大都有自己的加工廠,爲種植者提供了比統一收購出售咖啡更好的選擇。農民在自己的工廠進行咖啡生豆加工,並且在拍賣會上獲得合理的價格。
     
    不過某些位於高海拔的咖啡樹會得枯枝病(Dieback),進而停止生長。此產區以Nakuru鎮爲名。咖啡種植在此則是莊園與小農戶的形式兼具,不過產量相對較小。
    海拔:1850~2200米
    採收期:10月~12月(主產季)、6月~8月(副產季)
    品種:SL-28、SL-34、Ruiru11、Batian



     



     
        |莊園介紹
      
     
        哈尼亞(Chania)和奧雷蒂(Oreti )莊園是肯尼亞唯一的大中型私人咖啡種植園,自1904年以來由哈里斯(Harries)家族管理咖啡莊園的生產。哈尼亞莊園(Chania Estate)和奧雷蒂莊園(Oreti Estate)與哈尼亞河接壤,建有大壩和水庫以及近200英畝的土地,河岸種植森林,以保護鳥類和野生動物。

     

     
      
      莊園主BoyceMarquis Allen Harries於2013接管了Estates和A.I.R.的家族企業( Harries&Son Ltd.)。如今有40名僱員爲Boyce工作,其中許多人3代都服務於Harries家族,員工有自己的自選委員會,每月開會討論社區安全,社會和健康問題。除了照顧自己的工人外,Harries家族也向Thika市議會捐贈土地,並共同創立了Wabeni技術學院,該學院教授製衣,機械和木工等實用技能,幫助當地居民謀生。

     
     
     

     
     
     
    哈里斯的故事:這個莊園有着100多年曆史
     
     
    哈尼亞和奧雷蒂莊園是唯一的大中型,肯尼亞私人咖啡種植園。
     
     
    在1904年,艾倫查爾斯·哈里斯抵達南非,來到肯尼亞,他在全國的全面堪察後,艾倫查爾斯平原在後來成爲錫卡的範圍內設立Karamaini莊園。花了他兩天,用驢車和搬運工覆蓋從內羅畢30英里的旅程。



     
     
     


    他的第三個兒子奧爾德雷德伊萬規則哈里斯仍留在南非,並幫助支持他的父親在經濟上,最終在1912年加入了他的咖啡事業。
     
    1926年伊萬搬到哈尼亞村。這是在幹尼亞河的混合農場,舉行咖啡小面積。
     
    這裏伊萬着手發現什麼可以成功地養殖,試圖用手牛,劍麻,菠蘿,同時緩慢增加咖啡的總面積。他還買了相鄰的小農場創造了地產,因爲它是在今天和50年代初,基於自己的名字縮寫,他任命他的企業AIR哈里斯父子有限公司,在1946年,伊萬的兒子彼得·艾倫·哈里斯完成了他在新西蘭的研究。

     

     
    他和他的妻子伊娜(一名新西蘭人)加入他的父親買了一塊地5英里以上哈尼亞從上向下的山脊阿伯德爾山。他們命名爲奧雷蒂,並建立了菠蘿,咖啡,澳洲堅果的混合農場。
     
    彼得繼承了這兩個農場的運行在50年代末,他的父親去世了。這個農場菠蘿,家畜和澳洲堅果都有,但咖啡成爲了農業經營的重點。當彼得在1983年突然去世,他的長子以及後來唯一倖存的兒子大衛·休·艾倫·哈里斯(b.1947)臨危受命,延續家族傳統。
     
    大衛的侄子博伊斯侯爵艾倫·哈里斯(出生於1976年)來加入他在2004年,住在Peter的老家在奧雷蒂。繼大衛退休後在2013年博伊斯接手這兩個莊園的運行,和AIR哈里斯父子有限公司的家族企業AIR哈里斯父子有限公司。


     
     



     



     
     |生豆分析

     
    法國傳教士在西元1892-1893年左右,將波旁樹種帶入肯尼亞種植。這種原生波旁樹種被稱爲 renchMission Varietal(法國傳教士種),在栽種過程中避免了科學方式的改良,保留了波旁最原始的風味。哈尼亞莊園(Chania Estate)獨特的紅色火山土壤,再搭配適合的咖啡生長溫度以及降雨量,加上優異的自然環境,創造了錫卡哈尼亞莊園法國傳教士種的獨特風味。

     
          波旁種
      
      簡單說說什麼是波旁咖啡。 波旁咖啡最初栽種於留尼汪島,當地在1789年前也被稱做波旁島(le Bourbon)。波旁種,是鐵皮卡(Typica)突變產生的次種,與鐵皮卡同屬現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種,綠色果實成熟時會呈現鮮紅色。
     
     
          波旁種的傳播路線
      
      由於1727年引入巴西的鐵畢卡種產量少且容易干擾疾病,波旁種於1860年左右經由南部的坎皮納斯(Campinas)引入巴西,並迅速向北擴展到南美和中美洲的其他地區。今天的拉丁美洲,波旁種雖然大部分已經基本上被其變種代替(特別是Caturra,Catuai和Mundo Novo等),在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祕魯等國家仍然種植有波旁。
      
     

     
      而在非洲,被稱爲Spiritan(來自聖靈集會)的法國傳教士對波旁種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1841年,留尼旺成立了第一個教會,並於1859年在桑給巴爾成立了一個分支;而從桑給巴爾,1862年在巴加莫約(Bagamoyo,坦桑尼亞沿海,當時稱爲Tanganyika)和聖奧古斯丁(Kikuyu,肯尼亞)各成立了一個分支,而1893年在 Bura (Taita Hills, Kenya)又成立一個分會。而每一個分會的成立,都伴隨着從留尼旺帶出的咖啡種子的種植。
      

     
          
     
      
      1899年Bura 培育的幼苗被帶到聖克魯斯(內羅畢附近)的另一個法國教會,1900年引入到坦桑尼亞的乞力馬紮羅地區,並把將種子分發給當地願意種植咖啡的居民,這就是稱爲“傳教士波旁”的起源。接着就是Kent種在1920年也被引進。因此,到現在爲止,在坦桑尼亞的咖啡也是以波旁和Kent爲主。
     
     
     

             
           杯測結果

          這支咖啡風味不錯,但瑕疵率偏高,烘焙前後請仔細挑選。幹香氣有着日曬發酵、果乾及香草味,啜吸能喝到焦糖、香草、綜合水果,紮實的果汁感,餘韻有莓果、濃厚菠蘿蜜、咖啡花香。整體表現有着非洲狂野的地域風味,適合小口啜吸慢慢品嚐,複雜的香氣讓人難以割捨~        

     
     
     
     
      | 衝煮數據
     
    推薦煮制方式:手衝
    研磨度:3.5(日本富士R440
    水溫:90~91°C

     
     

    V60濾杯, 15克粉,研磨3.5,水粉比接近115
    30克水悶蒸,悶蒸時間爲30s



      水位在下降時,水流會順着螺旋狀肋骨,將水流做集中的動作,而這個動作就如同擰毛巾時的狀態一樣,會將水中的咖啡顆粒做一次性的擠壓,而且爲了將擠壓功能極大化,在給水的控制上,水位都不可以超過粉層的高度。

     
      
    第二次注水也是從中間開始,以小水柱注入粉層底部,爲了讓水柱的穿透力可以集中,繞圈移動的範圍要小,大概是一元硬幣大小,然後再往外繞出。第二次給水開始就要注意水量,儘量不要超過粉層的高度,也就是說,當水柱繞到快靠近濾紙時,就可以停止給水。

             分段:注水到120ml 斷水,緩慢注水到225ml,   30-120-75,萃取總時長2分鐘左右。
     

     
    其他滴濾式萃取建議:
    法壓,建議3.5-4的研磨度/水溫90°C
    愛樂壓,建議2.5研磨度,水溫90°C
    手衝:3.5研磨度,水溫91°C
     

     

    1、稱20克豆子,磨粗砂糖大小,粉水比是1:15。

    2、法壓壺加水預熱一下再,倒掉;將咖啡粉倒入法壓壺。

    3、把89度的熱水倒進去開始計時,倒完水之後輕輕攪拌一下,以保證所有的咖啡粉都能被浸溼。




                 4、四分鐘後把壓桿慢慢的壓下去,倒出來就可以了。

     
     

 

2018-07-07 19:56:0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