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萃、冰滴、氮氣咖啡的區別_如何製作氮氣冷萃咖啡液?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26 09:10:48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你或許已經發現家附近的咖啡廳都在爭相推出“冰滴”和“冷萃”咖啡,有些還推出了最新的“氮氣冷萃”咖啡。這些咖啡爲何如此火爆?每種咖啡都有哪些特點?
     
    這三種咖啡的外觀看起來大同小異,創造它們的目的也都是用特殊的低溫萃取方法來使咖啡在不加牛奶、奶油和糖的前提下,口感變得更加絲滑,味道變得更加豐富。
     
    ●除以上三種咖啡以外,還有一種用意式濃縮咖啡製作的冰咖啡也非常流行,它的製作方法大致如下:
     
    1. 咖啡經高溫高壓的水萃取,釋放出其中的苦味和酸味物質;
     
    2. 萃取出來的意式濃縮咖啡第一時間與杯中的冰塊接觸,隨着冰塊快速融化,咖啡的口味在短時間內被稀釋。
     
    冷萃和冰滴咖啡則不同,它們是用冷水對咖啡進行萃取的,萃取時間通常需要12-24小時。
     
    製作出來的咖啡酸味和苦味非常柔和,天然甜味更濃,由於本身溫度很低,在接觸冰塊之後口味不會迅速稀釋。
     
    正是因此,冷萃或冰滴法被認爲是製作咖啡冰飲的最好方法。
     
    ● 家庭製作冷萃配方
     
    在家制作冷萃咖啡只需3步:
     
    1.沖泡:將咖啡粉和冷水以1:8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放入清潔的密封容器儲存一晚
     
    2.過濾:先用細篩過濾咖啡渣,再用濾紙進行過濾;你也可以直接用法壓壺進行製作和過濾
     
    3.飲用:加奶、加水、加冰塊隨你喜歡!
     
    ● 意式濃縮馬提尼
     
    將60毫升意式濃縮咖啡和30毫升伏特加、30毫升甘蔗酒或咖啡龍舌蘭酒、冰塊倒入調酒器搖勻,倒入馬提尼酒杯中,放入咖啡豆進行裝飾,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味道簡直沒得說!
     
     
    現在你已經學會如何製作冷萃咖啡了,但氮氣咖啡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其實在啤酒釀造業,人們造就開始利用氮氣或氮氣+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釀造啤酒,這會使啤酒泡沫更加細膩,口感更加絲滑。人們會用專門的加壓裝置,將氣體壓入啤酒當中。
     
    隨後啤酒會被儲存在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容器當中,壓力通常在10-12磅/立方英寸。壓力超出這一數值,會使太多的二氧化碳融進啤酒當中,令啤酒泡沫過多。但要使啤酒過篩,通常需要更高的壓力,大概30-40磅/立方英寸,因此人們選用了氮氣,因爲氮氣不會輕易溶解在液體當中。相比之下,在5℃的環境下,二氧化碳的可溶性要比氮氣高100倍。這意味着我們可以用更高的壓力儲存啤酒,還不用擔心過多的氣體溶解在啤酒當中。
     
    在相同壓力環境下,二氧化碳會大量融入啤酒中,造成過於酸澀的口味,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這便是氮氣咖啡誕生的故事!
     
    如果你將咖啡倒入特殊的高壓容器中,再打入氮氣將咖啡與氧氣相隔離(氧氣會使咖啡加速變質),你便可以將容器放入冰箱並儲存數週之久。
     
    加壓後的咖啡可以通過容器上的閥門隨時倒出,經過氮氣加壓的咖啡口感絲滑,酷似啤酒,無需加奶,味道就已堪稱完美。
     
    *請注意,相關氮氣加壓設備一定要到具備相應技術和經驗的咖啡廳購買,高壓氣體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哦!

END

 

2018-09-15 14:12:00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