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衝咖啡方法到底哪裏不對,看完這篇就懂了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7:15:17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  
“手衝咖啡最重要的關鍵,不在於沖泡手法,而在於研磨和水溫的掌控。”
這個心得,或許很多人未必同意,不過,請耐心看接下來的說明。
 
很久以前我曾想過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要把一杯接近完美的手衝咖啡評爲100分,那麼整個調理過程的各個環節,像是研磨、水溫、沖泡手法等,所佔的分數,應該照怎樣的比例分配比較合理?
 
 
很遺憾,這種問題,通常只能訴諸於感覺,難以給出合乎科學,能夠量化的答案。我自己思考後的答案是,研磨和水溫加起來,大概佔80分,剩下來的20分可以配給沖泡手法。當我把這個觀點在我的咖啡俱樂部提出時,得到會員的認同(或是不好意思反駁);因爲每位會員都曾體驗過,只要掌握住研磨的粗細和均勻度,並確定手衝壺內水溫適當,即使沖泡的手法不很熟練,也一樣能夠衝出一杯相當可口的咖啡(也許不夠完美)。這證明了,沖泡手法並不是手衝咖啡最重要的關鍵。
 
 
降低沖泡手法的重要性,這個論點,一定會引起爭議,甚至會激怒一大票咖啡從業人員,因爲這似乎是對他們專業的否定,但這並非我的本意。畢竟,對於咖啡要有相當程度的瞭解,才能把研磨、水溫這些細節處理妥善。我要強調的是,完成一杯成功的手衝咖啡,應該先拿下那比較容易獲得的80分,然後纔在剩下來的20分裏,施展漂亮手法,把沖泡逼向完美。
 
所以接下來,就要好好研究,佔去手衝咖啡80分的兩項要點,研磨和水溫,有哪些該注意的細節。
 
 
 
首先,咖啡顆粒的粗細。
使用濾紙的手衝濾杯,理想的研磨大致是500~600微米,但必須根據三個要點作調整:
1、根據實際品嚐時的感受
如果咖啡偏苦澀,舌面有“幹”的感覺,通常表示磨得太細,萃取有點過頭;反之,如果咖啡淡薄,或感覺有點“水水的”,那大概就是磨得太粗,萃取不足;
2、根據粉量
沖泡一兩杯咖啡所適合的粗細程度,如果用在沖泡一大壺(5、6杯或更多),就可能嫌太細,因爲增加杯數就要增加咖啡粉用量,粉的厚度增加,水通過的阻力也隨着增加,其結果就會延長水與咖啡粉的接觸時間。所以當沖泡量增加的時候,應該要略微放大研磨的尺寸;
3、根據新鮮度
太新鮮的豆子,研磨要稍微粗一點,新鮮度較差的豆子,就該磨細一點。這是因爲,咖啡顆粒接觸到熱水時,會釋出內部的氣體,產生泡沫;泡沫大部分會浮在液麪,形成“咖啡花”,但部份會混雜在咖啡泥牀內部,增加水通過時的阻礙,因而延長了水與咖啡粉接觸的時間。豆子愈新鮮,泡沫愈多,這種阻滯現象就愈明顯。所以根據咖啡新鮮程度,適度調整研磨粗細,是高手常用的手法。
 
 
只是,咖啡新鮮度判定的標準該如何訂呢?此處,我把自己的作法提供給讀者參考。我通常只把烤後不超過3天的豆子歸爲“極新鮮”,烤後7、8天以上的豆子歸爲“較不新鮮”,介於這之間的算“正常”。如果“正常”豆子選擇了“4”的研磨刻度,那麼另外兩種情形,就一個選擇“4.5”,另一個選擇“3.5”。
 
 
 
其次,研磨的均勻度。
理想的研磨,最好是磨出來的每顆咖啡粒子都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狀,使得沖泡時,均勻度能達到最佳。可是實際上,無論使用什麼研磨器都作不到這一點。再高檔的研磨機,磨出來的咖啡粉,都難免會含少許較粗的顆粒和過細的粉麈,其中粗顆粒還比較容易閃掉,粉塵則絕難避免。這些過粗或過細的粒子,如果量少,問題不嚴重,如果量多,沖泡就會出現“部分顆粒萃取尚不完全時,卻已經有些粉塵萃取過度”的現象,所以使咖啡顆粒儘可能大小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主張,研磨不均勻反而可以帶給咖啡更多的“層次感”,但這是個錯誤的觀點。因爲咖啡顆粒的大小和形狀,本來就不可能相同,所以可溶物的溶出速度也不可能一致,換言之,不均勻的層次感原本就存在。另外,幾乎所有專業人士都同意,研磨愈均勻,沖泡效果愈好。
 
但要作到這一點,大概只有兩個方法可行,一個是買比較高檔的研磨機,提高研磨的均勻度;另一個是加購篩粉器作爲輔助。這兩種方法,我比較贊成第一種,因爲買篩粉器要增加一筆開支,而且在篩粉過程中,新鮮咖啡的香氣多少要犧牲掉一點;而購買一臺高檔研磨機,卻只要心痛一次(可能還要向另一半隱暪真實的價錢)。
 
 
 
最後,沖泡時的水溫。
這可能是意見最分岐的一項。不少人,包括很多業界人士,傾向於使用溫度較低,約介於攝氏85~90度的熱水來沖泡咖啡,與國外專家所建議的92~96度有段差距。我自己曾反覆實驗過各種不同溫度的沖泡效果,結論是,92~96度確實比較理想。另外,不妨看看2016年在都柏林舉行的世界盃衝煮大賽(WBrC),由Sprudge Media Network 所紀錄,進入決賽的六位選手,他們沖泡時的用水各是幾度:
第一名,日本,Tetsu Kasuya ,不詳;
第二名,芬蘭,Mikaela Wallgren,96度;
第三名,臺灣,王策,92度;
第四名,香港,Benny Wong,94度;
第五名,美國,Todd Goldsworthy,95度;
第六名,挪威,Odd-Steinar Tøllefsen,90度。
 
除了查不出日本選手的水溫資料,我懷疑,挪威選手是否因爲使用90度的水而被裁判壓低了評分?
 
 
 
關於水溫,還得作些補充說明。
92~96的溫度範圍,該如何拿捏高低?其原則大致如下:水溫若偏高,萃取率會增加,無論是酸味、苦味、澀感、濃郁度都會增加;水溫若偏低,萃取率會降低,但在比率上,苦和澀感降低較多,酸味比較容易突顯;
 
雖然92~96度被多數人認同,但飲食是很個人化的行爲,如果你認爲85~90度纔是自己最喜歡的溫度,就不必聽別人怎麼說,照喜歡的方式作就是了,不過我建議,偶爾試試用93度左右的熱水來作手衝,說不定會改變你的觀點。
 
 
前面說過,研磨和水溫,佔去手衝咖啡100分中的80分,相形之下,只佔20分的沖泡手法,有點像是枝節。話雖如此,爲了追求完美,對於這剩下的20分也不該放棄,但那可就超出了本文,而是下一篇的主題了。

 
  相關推薦:手衝咖啡真的好喝嗎?爲什麼咖啡聞起來比喝起來香?

 

 

2018-12-06 16:24:01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