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焦糖瑪奇朵應該怎麼喝冰焦糖瑪奇朵咖啡因含量冰焦糖瑪奇朵做法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花式咖啡 > 2024-06-29 03:39:47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Iced Caramel Macchiato
 
 
  融合優質鮮奶及香草風味糖漿後,倒入濃縮咖啡並在牛奶上覆以香甜焦糖醬,呈現多層次風味,是星巴克深受歡迎的飲料。
 
 
  各品項熱量數值僅爲參考均值,如因原物料調整、飲料製程改變等原因,數值將隨之變更。
 
 
  咖啡容量換算:小杯 Short 8 oz (236ml) / 中杯 Tall 12 oz (354ml) / 大杯 Grande 16 oz (473ml) / 特大杯 Venti 20 oz (591ml)
 
 
  根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所建議,每人每天之咖啡因含量應爲 300 mg(毫克)以下。
 
 
  咖啡因含量:201毫克以上 - 標示紅色燈號 / 101-200毫克 - 標示黃色燈號 / 100毫克以下 - 標示綠色燈號
 
 
  詳細飲料營養標示說明,請見營養標示表。
 
 
  冰焦糖瑪奇朵的學名叫做是 Caramel Macchiato
 
 
  Caramel 是焦糖的意思,
 
 
  Macchiato 則是意大利文,意思是“烙印”,中文音譯成“瑪奇朵”,
 
 
  Caramel Macchiato 焦糖瑪奇朵,就是加了焦糖的 Macchiato,
 
 
  代表“甜蜜的印記”,好一個浪漫的名字啊。
 
 
  而令我驚訝的是——
 
 
  原來冰焦糖瑪奇朵正確的喝法,是不經過攪拌直接一口一口喝下。
 
 
  因爲冰焦糖瑪奇朵的特色在於它一層一層分明的口感,而製作焦糖瑪奇朵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爲了達成這樣的口感而設計的,它的作法是香濃熱牛奶中加入濃縮咖啡及香草,覆上奶泡後,再淋上焦糖醬。
 
 
  不幫你攪拌,不是爲了美觀,是爲了要讓焦糖醬浮在奶泡上,用焦糖漿,不是因爲它比其他糖漿好味,而是因爲濃稠度較高的焦糖漿,才能浮在奶泡上而不散開。
 
 
  (這就是爲什麼沒有榛果瑪奇朵、杏仁瑪奇朵的因由)
 
 
  這樣獨特的製作方法,讓每一種原料都能乖乖分開,所以喝的時候,每一口焦糖瑪奇朵裏都可以明顯感受到…
 
 
  咖啡甘苦、牛奶香醇、奶泡綿密、焦糖濃稠香甜等層層分明的口感。←我根本是邊吞口水邊寫這段的
 
 
  總之,攪拌是萬萬不可,奶泡攪拌進去就變成牛奶了,焦糖攪進去那就不需要奶泡直接加焦糖漿,更容易和咖啡融合,香味也較香,說穿了其實就是變成拿鐵啦。
 
 
  外帶的時候,最好是把杯蓋打開一口一口喝,如果能用杯口較大,杯底較淺的杯子喝,那就更棒了,更能展現焦糖瑪奇朵的特色。
 
 
  難怪冰焦糖瑪奇朵每次買來現喝,我都覺得超好喝,外帶一陣子才喝就覺得沒這麼驚豔,我原以爲是因爲溫度變涼讓它失色,但原來主因其實是外帶的過程中經過搖晃,把層層分明的焦糖瑪奇朵搖成一般的拿鐵了。
 
 
  現在細細回想起來,終於解開了我一直以來的納悶,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就是傳說中“知的喜悅”吧,我終於有點能夠體會子曰:“朝聞道,夕可死矣”時的心情。 ←現在是要寫成勵志文了嗎?
 
 
  焦糖瑪奇朵攪拌過後才喝,就像把生魚片丟到火鍋裏去煮一樣,攪過了之後才喝,那不如點拿鐵就好了,丟到火鍋裏去煮,那不如點魚湯就好了。
 
 
  你,攪拌焦糖瑪奇朵了嗎?

2019-02-16 21:38:4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