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機萃取壓力邊升高邊萃取 咖啡風味特點 咖啡豆研磨粗細不同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06-29 07:58:28

咖啡機先看第一個讓壓力值邊升高邊萃取的參數,我建議的咖啡研磨粗細約在由右邊算起第12-14格。
 
我個人對每一格的風味評論如下,這個結果會因爲你的填壓力道與咖啡豆配方而出現差異;但我相信它仍舊有它的參考價值,所以我選擇全部po出來:
右邊算起第一格
單人濾杯: 總覺得粉不夠,壓下去會覺得壓到濾杯的邊緣,用原廠單杯按鈕壓出來的量約爲15ml
雙人濾杯:一樣是粉太少的感覺,填壓器壓下去陷入把手,按兩杯的按鈕萃取約53ml
不過風味上我完全不喜歡,非常尖銳
 
第三格
單人濾杯:約20秒都流不出來,推測前兩次也是因爲機器設定時間到了而停止萃取
導致萃取量不足,後來用手動補到我覺得差不多的量,量測約21ml
雙人濾杯:crema顏色有比較好看但是味道尖銳,按兩杯的按鈕大概萃取38ml
萃取後粉餅有比較幹,但還是太溼
 
第五格
單人濾杯,然後將粉量多一格,不過這次把手沒鎖緊往回鬆脫,噴濺,失敗
這故事告訴我們上手把的時候要向右轉緊,否則下場就是這樣
雙人濾杯:粉一樣是讓填壓器壓的太進去,按兩杯的按鈕萃取出35ml
風味上已經不再那麼銳利了,比較有一般espresso該有的味道
粉餅依舊是溼的,只是沒那麼溼
 
我從這裏開始多了預浸的動作
簡單的說就是先按手動按鈕讓他注水進入衝煮頭將粉浸溼之後才做萃取
手動預浸10秒,萃取25秒共50ml
風味與香氣都比較好,表現的比較有層次了
 
第七格
第七格開始我捨棄了單人濾杯,因爲單人濾杯不管是填壓起來或是衝煮出來的感覺都不大順
況且用雙人濾杯衝煮取單人份或是一份半也是種方式
所以我認爲沒有一定要用單人濾杯的必要
 雙人濾杯:感覺填壓器不再那麼沉入裏面,萃取39ml
風味喝起來讓我覺得應該可以拿來做小杯美式會不錯
手動預浸10秒,萃取24秒,50ml
 喝起來也是跟上一個測試一樣,風味比較好,粉餅越來越幹了
 
第九格
 雙人濾杯:crema越來越漂亮,只有31cc
風味很凝聚, 味道的層次不夠
粉餅溼度跟第七格一樣,終於脫離咖啡爛泥
敲下來是一片的粉餅,在清潔衝煮頭的時候也比較容易
不會像之前有一堆溼溼的粉殘留
手動預浸10秒,萃取25秒,萃取出52ml
得到的結論跟之前一樣,有預浸的風味比較順,帶有層次
 
第十一格
 雙人濾杯:萃取出55ml,粉餅好敲 溼度較之前幹
帶點菸燻味,厚度感覺剛好,不會再喝到那種銳利的口味
手動預浸10秒,萃取25秒,萃取出77ml
煙燻味變淡,多了點堅果類的風味,依舊是比較有層次感
 
第十三格
 雙人濾杯:萃取出60ml,粉餅溼度到這個程度應該也算剛好
尾韻長而順,是杯不錯的espresso
預浸10秒,萃取25秒,萃取出75cc
喝起來比較溫順,有較細緻的尾韻,感覺適合做拿鐵或卡布
 
第十五格
 雙人濾杯:萃取出57ml粉餅太乾,一開始敲不下來
不過沖煮頭的部分殘粉很少,變的很好清理
喝起來body開始喝起來比較薄了,不過層次上也有帶出來
夏天用還可以,冬天可能不適合這種相對淡的口味
預浸10秒,萃取24秒,共取77ml
沒有原場設定那麼淡,是一般的風味
前中後段表現的都很平穩,以一支不是太貴的配方豆表現算不錯
 
以上是官方搭配磨豆機在espresso粗細基數格的測試。測試結果會建議用雙人按鈕的使用者將研磨粗細設定在由右邊算起第12-14格;依照大家各自的填壓力道與粉量再做一下增減應該就能喝到風味不錯的espresso。

2019-05-28 16:05:16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