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日曬處理法的確定性 咖啡傳統日曬法調控風味的操作關鍵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2024-07-01 07:53:11

所謂的日曬處理法(Natural process),嚴謹一點來說應該稱爲「全漿果乾燥法」。是歷史最悠久、也看似最簡單的處理法:一千多年來,原則上就是採收咖啡漿果後,把果子鋪在地上曬到幹,再去除已經幹掉的果皮/果肉/咖啡殼…然後得到生豆,如此而已。
 
但這個看似簡單的操作,實則卻有着最複雜多變又難控的微生物作用與風味產物!
 
先說微生物的作用:數以百千計的各種微生物基本上區分成真菌、細菌、酵母等三大類;而這些微生物它們偏好的環境與養分各異,好比好氧/厭氧、溫度、水活性、糖的種類、酸鹼值…皆不相同。單單一個水分活性環境,從0.88~1.0、0.80~0.88、0.60~0.80這三個主要的大範圍,就分別可以創造對這三大類微生物有利環境(好比真菌能適應最低的水分活性,0.60以上皆可活動;酵母則能在0.80~0.88的環境工作,但一般的細菌則不行!)。如果再配上供應大量或較少量的糖類(可以由咖啡品種與漿果的成熟度來調控),以及乾燥的速率…就可以營造特定類型微生物的活躍與否,一定程度地調控發酵的程度與類型。
 
這也是爲什麼Wilford在影片中要特別提到「乾燥速率」這個重點因素!因爲原則上,乾燥速率就是傳統日曬法調控風味的操作關鍵。
 
當然,嚴格來說,Wilford掌握的更是日曬處理時果皮與果肉層的「水分活性曲線」;這條曲線第一個影響的就是發酵速率:水分活性愈高,發酵速率愈快。再來,這條曲線還會影響發酵的類型:不同的水分活性區段,適合不同類型的微生物,同時也就適合不同的發酵生物化學途徑。更重要的是,這條曲線從頭到尾的連續動作所促進與抑制的微生物活躍度,決定了果皮與果肉內容物的轉化和一次生化產物的積累…配合後續化學縮合反應、揮發與滲入作用,便決定了這批日曬豆的風味。
 
這看似傳統而基本的日曬豆操作,其實需要關注的細節非常地多!其實已經難倒很多試圖製作優秀日曬咖啡的農場、處理廠…有喝過艾利達微批次日曬豆的朋友們一定都能明確感受到,這些批次各異的咖啡風貌與美感,放眼全世界也不多見。
 
相對於許多更想走到尖端以尋求突破的農民,一股紛紛投入厭氧處理的潮流下,Wilford雖然也開始了他的研究與少量的試驗,但看起來並不心急…小編猜測,他的老神在在其來有自:先學會走,再學會跑。如不能掌握傳統日曬法在微生物調控的關鍵,引進更復雜的新技術其實並不能帶來任何優勢。

2019-06-02 12:33:3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