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咖啡文化 新加坡的咖啡文化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03 04:56:31

追溯咖啡文化

  美味追尋

  30年前,新加坡約有30家供應南洋咖啡粉的咖啡粉廠,目前則僅有15家,這是否意味着本地市場無法支撐起這行業?爲什麼這行業無法走向機械化?本地亞坤大肆進軍外國,掀起南洋咖啡風潮,是否讓本地咖啡廠看到了曙光?

  新加坡南洋咖啡飄香究竟經歷怎樣的過程呢?那爲何馬來西亞南洋咖啡的味道又有異於本地?本期《美味追尋》帶讀者去咖啡粉廠瞭解南洋咖啡的前身,看看咖啡廠員工如何在滿目濃煙的工廠裏,手握鏟子,忙着砸散 咖啡豆 。

  喝咖啡是一種文化、一份享受,融入了地球從南到北、從西向東,詮釋着人們對悠然的渴求和嚮往。瞭解了製作的工序後,下次當你悠然握着一杯濃香四溢的南洋咖啡時,你的感受或許就不一樣了。

  19世紀初,我們南來謀生的祖輩,在西方 咖啡文化 的影響下,逐漸養成愛喝咖啡的習慣,並演變出別具本土特色的南洋 咖啡文化 。

  把咖啡粉放進咖啡袋中,用熱水沖泡,再根據顧客的喜好,把糖、煉奶或淡奶放入杯中,接着將滾燙的咖啡從咖啡壺中倒入杯中,輕輕一拌,就是一杯香濃的咖啡了,這是許多人所熟悉的所謂南洋咖啡;一杯好喝的南洋咖啡真的來得如此簡單嗎?

  這期《美味追尋》我們一起尋找南洋咖啡香去!看看沖泡南洋咖啡的咖啡粉是如何生產的,一杯香噴噴的南洋咖啡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從前咖啡豆大部分是在 咖啡店 的後巷裏烘焙的。大約30多年前,咖啡豆不在後巷烘焙後纔出現有規模的咖啡粉烘焙業。儘管我國已走向高科技發展,南洋 咖啡烘焙 業仍是一項高度仰賴勞力的工業。

  一天上午10時許依約到新隆利咖啡粉廠採訪。未來到工廠,咖啡香遠遠地撲鼻而來,靠近角頭的一個廠房時更聽到一陣陣敲打聲響,走近時,咖啡香夾着濃煙瀰漫整個廠房,朦朧中只見幾名大漢手握鏟子,不停快速地砸腳下的咖啡豆。

  搶時砸散咖啡豆避免變酸

  新隆利咖啡粉廠董事經理黃瀚禾說,砸咖啡豆是烘焙南洋咖啡豆一個非常關鍵性也是最消耗體力的步驟,特別是最初的20分鐘,工人必須在糖溶化前把咖啡豆砸散,否則咖啡豆會變酸、變焦,而影響沖泡品質。之後還要繼續砸10分鐘左右,這樣炒咖啡豆的工序才基本完成。這時幾名炒咖啡的大漢已心跳加速,滿臉通紅,汗流浹背了——記者見證的是一杯杯南洋咖啡背後鮮被人提及的辛勞。

  南洋咖啡豆從炒、拌入白糖到砸,整個過程約需45分鐘。別以爲炒南洋咖啡豆的工作只要年輕力壯就一定能勝任。黃瀚禾說,當咖啡豆炒好出爐的那一刻,高溫和蒸騰的熱氣會把眼睛燻得刺痛,他曾聘用過一個年輕人,做不到半天就被煙燻跑了。有一名菲律賓廠家來考察,也搖搖頭走了。

  新隆利咖啡粉廠成立至今已半個世紀。在兩代人的努力下,公司由一家傳統咖啡粉製造商發展爲一家頗具規模的管理現代化的公司,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市場行銷隊伍,並獲得ISO 9001:2000認證。可是新隆利咖啡粉廠的廠房,除了引進自動測溫技術外,其他方面的技術多年來改進得並不多,至今仍停留在半自動化生產上,與新加坡所強調的高科技生產非常的不協調。

  目前新加坡大約有15家供應南洋咖啡粉的咖啡粉廠,是30年前全盛期的一半,其中供應給咖啡店的主要有四五家,其餘多數零售,小部分仍有自己生產咖啡粉,除了少數的一兩家,大都採取類似新隆利咖啡粉廠那樣的半自動化方式生產。

2015-02-04 17:06:01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