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發展歷程 早期中國咖啡引種擴種史(三)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文化 > 2024-06-03 03:19:23


  1、關於1898年海南島引種咖啡年代的調查

  1.1 關於海南島早期引種咖啡的年代在我國許多地方誌、農墾志、農業史及各種書刊等都毫無爭議地表述爲1908年。但是,海南島百年咖啡樹的遺址仍在,古樹的子孫仍在,因此,事實存在的百年古咖啡樹毫不含糊地改寫了海南島最早引種咖啡的年代應該是1898年。

  1.2 爲了論證這一被遺漏的歷史事實,2009年12月14~19日筆者實地考察了海南省文昌市南陽鎮石人坡村咖啡最早引種人的後代鄺其炳家。鄺其炳敘述說:“鄺世連是我的爺爺,生於1880年,1896年結婚,婚後生了兩個兒子,相繼因病去世,1898年因傷心投奔在馬來西亞的外家大舅,半年後,由於不習慣外家生活習慣,當年帶回咖啡種子回到海南島文昌老家種活了12株,之後又相繼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因病去世,剩下一個”(就是現在的受採訪者鄺其炳的父親鄺家漢)。

  1.3 鄺其炳還敘述說:“我今年已經79歲了,記得很清楚,在我出生前就已經有這三棵咖啡樹了,兒時我們常在咖啡樹下乘涼”。也就是說這三棵咖啡樹最少有80年曆史,應該是1929年以前的。經現場查勘咖啡古樹主幹周徑分別爲46.5cm、49.5cm、77cm。在主人房前那棵主幹周徑爲77cm的古咖啡樹主幹已經被白螞蟻蛀空了,但依然生機昂然,推測現存的這棵大約在90年左右。

  1.4 據鄺家第四代鄺祥日(現年54歲,就職於文昌市公安局)及他的親兄弟鄺祥垂(現年52歲,仍在家務農)站在12株咖啡古樹羣原址告訴我們說:“2000年因我家建新房,就把這十二株百年古咖啡樹砍掉了,靠房後還留下一顆樹頭,生長出來的新枝葉也有八年多了”。經現場觀察到,古咖啡樹頭新生的咖啡樹枝葉繁茂,樹徑周長22cm,葉長32cm,葉寬13cm,葉片肥厚,葉脈清晰可見,仍然結有少量果實,果實碩大,咖啡鮮豆長2.3cm, 直徑1.8cm,系利比里亞(Coffea liberica)大粒種。

  1.5 鄺祥日敘述說:“我今年已經54歲了,在我出生前已經有了這現存的22棵咖啡樹,應該有60多年的歷史了。調查現有22棵咖啡樹:其中80年以上有3棵,高達12米以上;60多年以上的有19棵”。

  1.6 在實地考察中,我們獲知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有《海南日報》記者現場見證了古咖啡樹林的盛況。數日後,我們有幸找到了《海南日報》記者陳錦福先生,並查閱了1981年2月7日《海南日報》在第一版刊登了記者陳錦福、符茂炎的圖片文字報導“咖啡樹王”,副標題是“已生長八十三年,至今仍枝繁葉茂,年年結果累累”,全文如下:

  “咖啡樹,樹齡一般只有二、三十年,最多四、五十年。但是在文昌縣南陽公社高星大隊石人坡鄺生產隊,有一株已生長八十三年的咖啡樹,它雖幾經颱風等自然災害的襲擊,但至今仍然枝繁葉茂,年年結果累累,看不出半點老態。當地人都稱它爲‘咖啡樹王’”。這株咖啡樹的主人名叫鄺其炳,今年已經五十三歲了。據鄺其炳回憶,這株咖樹是他的祖父鄺世連於一八九八年從馬來西亞帶回種子栽培的。現在,它的主幹圍徑六十七釐米,高五點五米,樹蔭覆蓋面積約二十平方米,。它栽種在主人住宅旁邊,土質爲丘陵紅粘土,土地肥沃溫潤,給它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加上主人的辛勤管理,它越活越“年輕”,生機勃勃,年年給主人好收成。據主人回憶,這株咖啡樹已有七十八年的採摘歷史了,總共收穫的咖啡果約六千七百多斤。其間收穫量最高的是一九五七年,這一年共採摘鮮果一百八十斤。後來,由於屢受自然災害的襲擊,加上左傾思潮的影響,管理不善,產量有所下降,但每年仍在七十斤以上,爲一般咖啡樹的十多倍,去年,在連續遭受颱風、乾旱等自然災害影響的情況下,產量仍有八十多斤。由於樹高,每次收穫,他們都藉助梯子採摘。這株咖啡樹具有結果率高、果粒大、果質好等特點,加工成的咖啡粉,味道香醇可口。因此,當地的社員都爭相引種,每到收穫季節,許多社員長途跋涉,到他家購取種子。現在,這個縣的城郊、新橋、潭牛、東路、邁號、蓬萊等公社和瓊山縣的大坡公社等農村,到處都有它繁衍的後代”。

  2、關於海南島早期引種咖啡的史料記載

  2.1 《廣東省志.農墾志》第三章熱帶作物種植業第173頁記載:“清光緒34年(1908年)僑商曾汪源自馬來亞帶回咖啡種子,在海南島儋縣那大地區開荒種植約15萬株,並利用木茨進行間作,作爲廕庇。1916年因霜害,大部分死亡。民國時期,又有歸僑在海南島辦公司、建農場種植咖啡,其中較大的爲民國19年(1930年)私人投資組織的茂源公司,在文昌縣陶坡鄉養心村種植咖啡1萬餘株。民國23年(1934年)僑興公司在儋縣那大種植咖啡30萬株,投產後,每年產咖啡豆1噸。據50年代初期調查,澄邁縣福山地區留下的咖啡樹數量較多,共有7萬株,其中,大吉村有4萬多株,福山農場(紅光農場)1萬多株。原僑興公司在那大種植的咖啡已經絕跡。文昌縣所存的咖啡樹大都零星分散,在偉昌鄉後昌村約有200株。全島有咖啡樹面積約500畝,其中200畝由國營農場接管。除了農場管理的咖啡樹注意進行撫育管理之外,其餘絕大多數經營極爲粗放,不施肥、不整枝、不撫管,林地裸露,雜草叢生,病害蔓延,放任自流,形同野生,產量極低”。

  2.2 1956年《廣東省海南島熱帶亞熱帶資源勘察資料彙集》第二章第五節記載:“在我國的栽培開始於1884年,當時引入臺灣的臺北縣試種。海南島則於1908年開始,當時有僑興、瓊安兩公司從南洋引進種子在那大和石壁附近試種,但因經營不善而失敗。其後又由馬來西亞華僑引進大粒種(C.liberica)、中粒種(C.robusta)和小粒種(C.arabica)分別在文昌、澄邁、萬寧、保亭和崖縣等地種植。1925年後文昌新成立的咖啡園頗多,但管理不善而無良好結果。1935年間有台山籍華僑從爪哇引入中粒種(C.robusta)在澄邁福山市附近栽培,生長良好,1936年,瓊崖實業鄭建榮先生從南美引種下列品種:

  中粒種(Coffea robusta)、包棒種(Coffea bourbon)、馬拉哥拉種(Coffea maragogipe)、剛果種(Coffea concensois)、孫路交種(Coffea san Ramon)、規留規(Coffea quillou)、益斯舍沙種(Coffea excelsa) 、圓柱種(Coffea columnaris,Hybrids)、與第一個種同(coffea canephora,Laur。以上品種在福山市設站試種,但不久因日敵侵佔,該站也結果,品種沒散失,尚難查明,現僅有少數種類,在海園咖啡園見到。日寇侵佔海南期間,也曾在文昌的邁號市設主苗圃,大量繁植種苗。目前咖啡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澄邁的福山市附近,次爲文昌縣西部和儋縣那大附近,解放後,栽培面積擴大很快,萬寧縣的興隆市爲新興的中心地,據1954年調查,全島共有29萬多株”。

  3、關於中國最早期實現咖啡產業化的歸僑陳顯彰先生

  3.1 筆者在中國咖啡早期引種擴種歷史考證的過程中,發現中國咖啡三大產區——雲南省、海南島、臺灣島在早期引種擴種有着各地各自的特點:如雲南瑞麗弄賢和賓川朱苦拉的早期引種都是外國傳教士傳教的產物,在中國解放1949年以前均未能形成產業化規模;臺灣島咖啡早期引種也是外國商人小規模零星進行的;唯獨只有海南島咖啡大規模引種擴種,這是愛國華僑、中國人自已的咖啡種植歷史,是愛國華僑爲振救中華民族經濟復興的奮鬥史。在這裏不得不提到在中國最早期(1935~1953年)就實現了咖啡產業化種植,中國咖啡首次出口海外市場,舉家赴島創辦兩個農場大規模發展咖啡產業,艱苦卓絕地經營並堅持了15年之久的愛國華僑陳顯彰先生。完全有理由地說,愛國華僑陳顯彰先生在中國咖啡發展史上應該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併名垂青史!

  3.2 1934年5月出版的《瓊崖》一書說:“瓊崖和臺灣二島,同是我國東南二眼,在地理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海南島之重要,海南島之富源,果均不下於臺灣,或者超而上之!查海洋島嶼,尚未開發者,只有瓊崖一島,我們若是放棄這一個大島,世界人士正在抿嘴笑涎着;我們若是不想出救濟的方法,使瓊崖地利盡發,立臻富庶,豈特遭外人冷笑,還恐有慢藏誨盜之虞矣!”這就是陳顯彰先生1935年舉家奔赴海南島大規模引種擴種咖啡的大背景。

  3.3 根據廣東省《開平文史資料》第21~28頁,由文史編輯組整理的“‘福山咖啡’創始人——印尼歸僑陳顯彰”一文中有如下五段記錄:

  3.3.1 “於1933年毅然攜帶全家十四口人旋歸故鄉,準備投資開發實業。1934年由香港回到廣州,即受到國民黨廣東省政府當局的歡迎,並委任他爲廣東華僑事務委員會顧問。1935年,他在廣州得華僑先賢馮少強先生介紹與瓊崖實業局局長朱赤霓相識,朱極力主張他到海南投資辦實業,又兩次邀請了他到海南考察。顯彰先生走遍瓊崖十三個縣市,作了細緻的調查研究,所到之處,親自觀看地形,檢驗土壤,探測水源。他慧眼獨具,認定福山地區“平蕪綿邈,泉甘土肥,四季常綠,交通較便”,是發展熱帶作物種植業極爲理想的天然場地,便即以光洋三百多元與大吉村農民購下1400餘畝土地。同年9月他返廣州攜帶全家抵達福山,稍作安頓,便開始了艱苦創業勞動,他與家人都風餐露宿,披荊斬棘,以勤勞的雙手爲這塊處女地的早期開發耗付艱辛的血汗——創建起澄邁縣第一個經濟作物農場——澄邁福民農場”。

  3.3.2 “1942年冬,福民農場咖啡園裏,果實累累,當年收穫咖啡8000多市斤。產品供不應求,遠銷廣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地。味、色、香獨樹一幟的“福山咖啡”由始飲譽島內外。陳顯彰的名字和“福山咖啡”就連在一起了”

  3.3.3 “顯彰先生引種羅比士打咖啡成功,福民農場也初具規模,爲開發寶島樹立了典範。因此,得到瓊崖實業局的重視。該局於1937年春,組織了王少平等一批迴國華僑到福民農場參觀。顯彰先生也屢屢寫信向海外親朋舊交進行現身說法,評述引種咖啡成功的經過,開發前景可觀,和如何合力開發海南島是利國利民的行動。通過這樣的發動引導,許多華僑和商人先後到福山地區購買土地,成立實業公司,制訂規劃,進行開發。根據有關資料記載,1937~1938年兩年間計有:香港利銘澤的海南公司,美國陳偉民的偉昌公司,菲律賓關國昶的偉平公司,加拿大周子泉、馬宗成的海南農場,日本陳明亮的時和公司,澳門利汝湘的三益公司,陳顯彰和利銘澤合辦的利興公司、福和公司、達成公司均相繼成立。一瞬間,福山地區長眠沉睡的荒山,終於被人們撼醒了。這些海外赤子立意要爲這塊尚待開墾的處女地,消滅它的貧困落後,增添它的興旺富裕,拓展它的美好未來,大幹一番事業。可惜的是,後因日本侵瓊的種種變故,各公司被迫紛紛撤走,開發計劃不能實施。上述公司不下萬畝土地任由荒蕪,唯獨福民農場在陳顯彰先生的極力把持下,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堅持辦場十五年,迎來了海南島的解放。1950年止福民農場初墾面積已達1100畝,有收成的咖啡12500株”。

  3.3.4 《廣東省志.農墾志》第3頁概述一章中記載:“民國19~25年(公元1930~1936年),又由私人投資成立了“茂源公司”、“振興公司”和“福民農場”,以種植咖啡、劍麻、香茅等熱帶作物爲主。至40年代末期,據有歷史記載的數字,海南島有橡膠園3.26萬畝,共有橡膠樹86.76萬株,年產幹膠199噸;種植咖啡30餘萬株,年產咖啡豆1噸”。1993年1月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海南文史資料》第六輯:(軍政綜合卷)中的記載也論證了上述歷史事實。

  3.3.5 1952~1953年,他應剛興建的萬寧縣興隆華僑集體農場陳平場長的邀請,帶領他的次子陳茂修一起前往興隆,參加該場的規劃和技術指導工作。當時農場委任陳顯彰先生爲技術顧問,陳茂修爲技術員。他還及時爲該場供應種苗,使種植計劃順利完成。他所提供的種苗,計有咖啡種籽3500多斤;香茅苗十二批約133萬株;劍麻苗十一批約15萬株。此外,還有爲瓊海石壁華僑墾殖公司、新民公司、海南農林處農場和澄邁縣的仁興農場及時供應了一批咖啡種苗。福民農場便成爲上述農場在解放初期發展咖啡種植業的種子、種苗生產基地。

  3.4 筆者曾對陳顯彰先生的在美國、香港及海口的親屬有過各種途徑的訪問,2009年8月14日訪問了從香港回來的陳顯章的四兒媳婦蔡桂花,現年75歲,她是早期在福山福民農場從事咖啡育種育苗人之一,現居住在海口市解放東路后街33-1號。以下爲蔡桂花老人的口述:

  “1933年,我父親(陳顯彰,祖籍廣東開平)經朋友介紹,從印度尼西亞去香港後再去廣州,最後到了海南。父親從印尼帶回了咖啡、香茅、劍麻、馬鈴薯以及橡膠種子,在海南的福山、那大、大垃和馬嫋買了大量的土地,並建立了兩個農場,其中,一個農場面積是1500多畝,另一個農場的面積是400多畝,叫福民農場。陳老先生共有19個兒女,其中13個兒子和6個女兒。第五個兒子陳茂典曾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是飛行員。第七個兒子陳茂芳也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陳老先生所建的兩個農場13個兒子都有股份。福民農場當時有10多個固定工人,忙時會僱傭臨時工,工資水平爲每天1.2元。我從陳顯章先生那裏學會種植咖啡的技術,她有每個月50元的薪酬”。

  “1953年農曆二月,在福山,我同其他工人一起用木灰擦掉咖啡粒的內衣,進行咖啡育種。通過王司機開車將咖啡種苗運到萬寧興隆。王司機還爲我拍了一張相片,當年我19歲”。

  “農曆1953年十一月,陳老先生因家庭成分定爲“地主”“資本家”,被迫離開福民農場,在海口被抓,坐牢於澄邁縣金江,在獄中受到了批鬥。此後,福民農場被國家接收,改爲國營農場,更名爲現在的紅光農場。1955年、1956年陳老先生被安排到瓊山縣府城肥皂廠勞動,於1957年4月出獄回到海口家中”。

  “1959年,陳老先生到廣州養病。1969年,因年紀大了,再加上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纏身,已有88歲左右的陳老先生在廣東省廣州市龍津鐘樓(現更名爲“向陽街”)逝世”。

  3.5 綜上所及,不難看出,陳顯彰老先生的一生是如此執着創業,百折不回,其人生坎坷又是如此豐富而多舛。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及許多咖啡傳人稱陳顯彰老先生是“中國咖啡第一人”、“福山咖啡創始人”這一點也不過分。我想用陳顯彰老生的第八子陳茂相先生(1932年出生)於2008年8月28日在香港發表的《走向晚晴》一書,第46頁中的一段話來結束本文。“《海南日報》、《僑聲報》對此有所報導。原香港《新晚報》,也稱他是第一個在海南種植咖啡的華僑,肯定他的拓荒精神,他只能在九泉下得到慰藉。有謂:「人生如夢,人生如戲」,但也猶似夢而非夢”。

2015-03-09 20:02:00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