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去星巴克喝咖啡?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03 06:29:35

  “咖啡”這個詞,在晚清以前是沒有的。中國人最早將洋人喝的這種玩意兒稱爲“黑酒”,同治年間出了一本《造洋飯書》,專教中國廚子如何做西餐,又把此物叫作“磕肥”。據後人考,“咖啡”成爲漢語詞彙,應始於1915年的《中華大字典》。

  從那時起,喝咖啡就成了一件特別洋氣的事。且不說十里洋場,就連野雞旅店,竟也點得到這“又黑又香,面上浮一層白沫”的玩意兒。鄧小平在中央蘇區落難時,也不忘隨身帶個咖啡壺。由此可見咖啡作爲西洋逼格符號,早已被城鄉土豪認可。過了幾十年,上海灘的周大官人更以咖啡自況,以示對郭德綱等大蒜黨人的不屑。伴隨此風四處開花的,便是遍佈全國的形形色色咖啡館兒。

  初級逼格er:廉價咖啡館

  初級逼格er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早在星巴克殺進天朝前,裝逼犯們就已頻頻出沒於上島、兩岸等臺式咖啡屋了。這些咖啡屋的最大特色,就是除了咖啡外也供應各色廉價簡餐,並且無一例外地裝點着曖昧的燈光,循環播放薩克斯,包間裏提供棋牌服務。二線城市中年怪蜀黎和小三約會最愛選這樣的場所,喝不慣臺式咖啡也不打緊,如果你剛好喜歡張小嫺或者亦舒,不妨在QQ空間裏寫一句:“我是不喝咖啡的,但我最愛去咖啡館坐着,聞那濃濃的咖啡香,那味道充滿了文藝的氣息。”

  文藝逼格er:獨立咖啡館

  有點錢的文藝逼格er更喜歡那些獨立咖啡館。這些館子無一例外藏在老房子裏,堆積着店主收集來的各種破爛,牆上要麼掛着盜版的電影海報,要麼張貼着各種旅行照片,裏面一定有麗江或拉薩,美其名曰“永遠在路上”,角落裏很可能擺着一臺報廢了的兄弟打字機和地球儀,常常還趴着一隻永遠睜不開眼的肥貓。

  在這種背景音樂永遠是法語歌或爵士樂的地方,女文青點上一杯卡布基諾、拿鐵或花式摩卡,對拉花的興趣遠大於咖啡本身,然後掏出一隻貼滿印花的iPhone,拍下幾張帶濾鏡效果的藝術照同步傳到QQ空間、微信、微博上,畫面裏往往有一本攤開的英文書。

  高級逼格er:不去咖啡館

  高級逼格er是不會滿足於只在咖啡館裏待着,他們的辦公室或家裏一定找得到虹吸壺,這纔是真正考驗耐心與手藝的裝備。如果想再進一步,還要學會做杯測,唯有當你能熟練地評價一款豆子的幹香溼香、酸、醇、甜與餘韻時,纔有底氣談論咖啡的產地與門道。

  來源:愛咖匯 搜狐自媒體

2015-04-30 15:59:46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