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桌上的歐洲歷史 精品咖啡基礎常識

作者:中國咖啡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5:55:19

  如果咖啡的淵源可以一直上溯到久遠的非洲和阿拉伯古文化的話,那麼今天人們印象中的咖啡館則是一種純粹的歐洲文化,更準確地說它甚至還是歐洲近代文明的一個搖籃和歷史見證。

  當17世紀咖啡從它遠在非洲的故鄉埃塞俄比亞,經過也門和稱霸阿拉伯半島及中東地區的奧斯曼帝國,緩慢而又不可阻擋地湧向歐陸的時候,也恰恰是動盪的歐洲告別中世紀最後的黑暗,邁向近代社會變革和民主的開端。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東方探險旅行和海上貿易的熱潮,還有奧斯曼帝國數番遠征歐洲帶來的空前規模的文化衝突和交流,打開了歐洲的視野。1637年在阿姆斯特丹港卸下了第一批來自東方的咖啡豆,大西洋上新開闢的海航線和絡繹不絕地穿過巴爾幹半島的商隊,使歷來被西方視爲奢侈品的“君士坦丁堡迷人的金色咖啡”,跨出了以往貴族社會狹窄的圈子,成爲各階層市民共同的愛好。

  咖啡館是純粹歐洲文化產物

  1645年在曾長期隸屬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威尼斯,誕生了歐洲第一家公開的街頭咖啡館。法國巴黎和維也納也緊隨其後,輕鬆浪漫的法蘭西情調和典雅內省的維也納式的文人氣質各居一格,成爲以後歐洲咖啡館兩大潮流的先導。

  其他的新興商業港口漢堡、利物浦、馬賽、安特衛普、里斯本……也是咖啡館捷足先登的灘頭陣地,短短的幾十年間,從阿美尼亞人和阿拉伯人創辦的帶土耳其風格的簡易式咖啡鋪,很快發展成爲高雅舒適,懸掛水晶吊燈的純歐洲式咖啡館。它是新興“布爾喬亞”集聚的社交生活中心,雄心勃勃的共和黨人的政治沙龍,啓蒙主義的信徒傳播激進思想和文化的“芬尼大學”,自由報界新聞來源的俱樂部,詩人和藝術家相會的樂土。

  上層社會生活形態走上街頭

  咖啡館使原來上層社會封閉的沙龍生活走上了街頭,在許多城市,它曾是最早的市民可以自由聚會的公共社交場所。人們在這裏讀報、辯論、玩牌、打桌球、看諷刺戲、聽音樂,觀賞和拍賣新派繪畫或者剛發明的機器、遠洋航行的探險家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新奇物品和禽獸……

  到1700年左右,僅在倫敦一城之地就有近3000家咖啡館,席捲歐洲各大都會的共和革命的狂熱浪潮,不少也是從咖啡館開始的。

  從個性解放的自由旗幟盧梭、伏爾泰到崇尚暴力和極端的法國大革命先驅雅各賓黨人,都有自己固定聚會的咖啡館。大革命時代擁有廣泛影響的政治咖啡館,都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扮演了作爲民主政治前身的“大衆議會”的角色,而現實派小說的奠基人狄更斯、以批判風格著稱的作家巴爾扎克和左拉、先鋒派詩人藝術家卡夫卡、勳伯格、畢加索、布萊希特,直至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阿德勒和現代分析哲學的創始人維特根斯坦等一連串輝煌的名字,則把歐洲近代數百年的文化發展史大寫在不同咖啡館的常客簿上。

  上咖啡館是一種生存方式

  至於世紀初享譽西方的巴黎和維也納“咖啡館作家”,更是在這裏度過了他們的整個文學生涯。他們當時大都生活拮据,沒有自己的客廳,所以每天在固定的咖啡館相聚,討論文學和抽象的哲學,也利用這裏結交同行,感覺新的氣息;跟常來咖啡館的出版商和報紙編輯談判稿約和合同,還能使用在當時還很稀罕的電話。

  咖啡館是他們在大都會里的生活中心、文學基地,也是最能激發創作靈感的地方,他們的不少名篇鉅著,不是在緊閉的書房裏,而是長年累月在文友彙集的咖啡桌上寫完的。他們幾乎總是在午夜關門時自己把椅子放到桌上去的最後一批客人,有時還結羣再去下一個關門更晚的咖啡館,直到第2天清晨早報上市後才慢慢回家。

  著名的“咖啡館作家”宣稱自己的終身職業首先是咖啡館常客,其次纔是作家,去咖啡館並不是爲了喝咖啡,而是他們的一種存在的方式。這樣的人也並不僅僅侷限於文人圈子,咖啡館的常客來自整個廣義的“有閒階級”,三教九流,各據一方,在形形色色的咖啡館和繚繞的煙霧裏尋找樂趣和知己。“紳士咖啡館”、“畫家咖啡館”、“記者咖啡館”、“音樂咖啡館”、“大學生咖啡館”、“議員咖啡館”、“工人咖啡館”、“演員咖啡館”、“心理學家咖啡館”……五花八門,各有各的氣氛和風格,甚至連藝術趣味也大相徑庭。

  與固定的咖啡館生死不渝

  難怪注重品味的法國人有一個傳統說法,在塞納河邊叫人換一個咖啡館也許比換一種宗教還難!一個地道咖啡館,常客不僅決不輕易改變自己的咖啡館,連來咖啡館的時間和坐在哪張咖啡桌上的習慣都是固定不變的。這種忠誠的關係當然也體現在好客不倦的主人,不用招呼,熟知自己常客脾氣和嗜好的老侍應生就會端來他最喜歡的那種咖啡,配上一盤特色點心,甚至還會隨手帶來他最愛看的報刊,不必說謝謝,這些在一個正宗的咖啡館裏都是理所當然的。

  這裏常客和招待的關係猶如忠誠默契的知己好友,偶爾身無分文,也不會受到冷遇,從招待到周圍的其他常客都會慷慨解囊,有什麼不平的心事也可在此一吐爲快!只要一小杯咖啡就可以坐上一天,看報讀書,跟人交談討論,有時接連見兩三批朋友,或整晚對弈玩牌,侍應生也不會有任何怨言和不快,而總是微笑着送上一杯免費的水,這種傳統在維也納咖啡館裏至今猶存。歐洲咖啡館的大家風度不僅使這裏成爲經濟不寬裕的文人、學者的樂土,也使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文學上成名的同時,也成了深知品嚐咖啡奧祕的行家。

  數百年來咖啡的種類層出不窮,在傳統的咖啡館裏人們從不說一杯咖啡,而是各有其有趣的名字,常常有好幾頁長的咖啡單子,原料配方不同,口味也各有千秋,令人眼花繚亂,只有內行纔可以稱心愜意地享受,不識門徑的外路人卻難免要搔搔頭皮,環顧左右,拿別人杯裏的咖啡當自己的例子。除了牛奶咖啡外,加酒、加可可的各種花色咖啡,更是變化多端。做咖啡是一門複雜藝術,喝咖啡也大有講究。

2015-06-17 17:31:01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