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萃取的那些事 萃取與萃取平衡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精品咖啡學 > 2024-06-03 07:43:32

  二、萃取與萃取平衡

  s 用ebf 設定合理萃取範圍,以tds檢驗萃取結果。再結合研磨刻度與水粉比例對結果進行修正,是目前大部分知識型barista製作espresso時的品控體系。這個看似嚴謹的操作流程下,是否會存在漏洞呢?——萃取均勻度,就是個容易被忽略的監測盲區。

  均勻,是指分佈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結合萃取率來理解均勻萃取,就是在同等萃取機會下,參與萃取的所有咖啡顆粒都得到了相同的萃取率。綜合前文中研磨與萃取的關係,我們可以用下面這張圖來進行對比說明:

6.png

  如圖所示,紅色框線內,是可以帶來最佳萃取表現的‘完美粒徑’。兩個杯子中有等量的熱水,左側杯中加入‘完美粒徑’顆粒,經過3分鐘會得到均勻適當的萃取結果;右側杯中加入‘任性粒徑’顆粒,則會得到不均勻且有偏差的萃取結果。這樣的結論,在日常操作中會有實際意義麼?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XOXO小劇場’今天上演的劇目吧。

  自從聽說了可以通過tds數值來檢驗咖啡品質以後,小夥伴們再也不擔心做不出好咖啡了。吧檯裏,濃度儀、臺稱、溫度計、秒錶,甚至是計算器,一樣兒都不能少!tds讀取、萃取率換算,人人得心應手。一時間,天下大同,歌舞昇平。

7.png

  某天,嚴謹的老闆君用店內一貫的出品標準,給一位老顧客用愛樂壓制作 fisher coffee 黃金曼特寧。稱重、測溫、計時,一切操作如行雲流水。tds 1.25% 萃取率20%,倍兒棒!老闆君滿心歡喜,用得意的眼神看着客人喝下咖啡。片刻後,一句出乎意料的評價讓他陷入了沉思——這咖啡,跟你家技術君做的不一個味兒啊!

  是客人的問題,還是製作出了問題呢?在座的技術君們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在揭曉之前,咱們先從這杯咖啡的萃取率着手,來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吧。咖啡萃取率20%,用最直白的話表達,就是咖啡裏有20%的成份,被水拿走了。假設,10g研磨咖啡是由10000個大小一致的顆粒組成。那麼,其中每一粒貢獻自己的20%,就可以使總萃取率達到20%;若顆粒大小不一,其中5000個較大的顆粒貢獻自己的15%,另外5000個較小的顆粒貢獻自己的25%,則總萃取率就是由萃取不足和萃取過渡組成的20%。這時,咖啡的風味表現就會變得相對負面。由於,濃度儀只能測得咖啡液的tds,而不能監測萃取過程中每個咖啡顆粒的萃取程度。所以,不均勻的萃取會帶來看上去正確的數據,但其中卻隱藏着負面的結果。

  技術君們深知粒徑與萃取的關係,所以會在每次製作前,用過篩的方式改善粒徑的一致性。過程中,再將浸泡的咖啡加以攪拌。在儘量不改變水溫的情況下,使每一粒咖啡儘可能得到相同的萃取機會。如此一來,一杯不僅數據正確,風味也正確的咖啡就呈現客人面前了。老闆君的迷思,也隨之解開了!

  因爲浸泡式萃取水粉比固定的特點,萃取不均勻的問題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來進行改善。但若進入到通過式萃取環節,由於整個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增多,過篩可能就沒那麼行之有效了。

  那麼,結合espresso製作中,究竟是什麼在影響着萃取均勻度呢?下一篇我還是從萃取環境切入,嘗試着來找找答案。

  如果18g研磨好的咖啡由18000個粒徑爲1毫米的顆粒組成的,那這種‘完美環境’的最初級結構,可能會是這樣:一個直徑約15釐米、高度約1毫米的粉碗,可以將所有咖啡顆粒平鋪,從而儘可能減少萃取過程中的各項損耗。匹配這個粉碗的沖泡器有18000個出水點,可以完美對應每一個顆粒在粉碗裏的位置。讓我們用這樣的一張圖來加以說明:

  按照圖中所示,萃取一旦開始,同等壓力、溫度的水,在同一時間作用於所有咖啡顆粒。這種結構下,萃取時間就會變得非常短。假設1秒鐘可萃取36g的話,那麼紅色框線內就是可以帶來20%的萃取率最佳粒徑。由於所有條件相對一致,所以這將會是一次近乎絕對的均勻萃取。

  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異想天開的假設,在現實中並沒有哪些設備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就杯中結果而言,我們也就無法進行這樣的萃取嘗試並進行橫向比較。當然,如果各設備廠商能夠進行相關實驗並提供有效數據的話,就均勻萃取與杯中表現的問題上,我們就會有更直接和準確的答案了。

  勇於面對現實,是一名知識型barista所必須要具備的關鍵素質。從現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方能體現新一代咖啡人的潛力與決心。索性讓我們回到現實中,以目前市場普及率較高的simonelli品牌爲例,來看看問題所在。simonelli大部分型號的粉碗直徑約58mm,高度約25mm。當粉碗內填滿咖啡,萃取過程中,熱水會自上而下滲透粉餅。隨着水的濃度提升,其洗滌力也會變弱。

  所以不管顆粒粒徑、濾碗孔數、萃取壓力如何改變,當萃取最終完成時,萃取率都是由相對的萃取不足與過渡組成。我們可以通過更換分水網來改善出水一致性;也可以通過更換粉碗、布粉、填壓等方法來改善過水一致性。但不均勻的萃取過程卻是無法改變的。

  不同粒徑帶來不同萃取率,藉由不同粒徑帶來的不同萃取率組成全新的風味表現。這樣以來,一個看似充滿無限未知的萃取過程,就會變成相對的目的明確和可控。換句話說,我們就可以用不同粒徑的咖啡,在各個的萃取率之間隨意組合,直至找到自己想要的杯中表現。Matt perger 用 ek43 的特殊粒徑達到了他的目的;趙家寶用過篩的方式,讓ek43更精準的爲其所用。雖說這可能僅僅是他們整個萃取概念的一部分,但從粒徑組合的角度出發,他們都跨出了勇於實踐的第一步,走在其他對手前面了。

  看到這裏,關注比賽的barista們可能會指出,如果粒徑組合的方法這麼好用,那爲何今年的wbc冠軍沒有使用?單從技術的層面來分析,這個問題將是無解的。因爲,在結果未知的時候,方法沒有對錯,只有不同。若硬要給這個命題做個結論,只能說是在相同的比賽目的下,每個人對比賽的不同理解,帶來了各自不同的思路與方法。

  不管是賽場上還是吧檯裏,身爲一名barisa,我們在咖啡製作過程中,除了自己,身邊的一切都可能存在着變數。當我們拿起手柄的那一刻,你可以選擇相信現有條件帶來的一切,也可以選擇相信自己對於未知的種種猜測。結果,則要交給舉起杯子的每一位客人來評價。

2015-10-19 17:57:3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