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的距離,爲什麼要開2家星巴克? 解析了密集開店的優勢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03 03:20:46

  導讀:面對“房屋租金高、員工工資高、食材成本高”的三座大山,有的餐飲經營者用“降低員工工資”、“降低食材品質”等方式壓縮成本,但這些都是不入流的玩法!

  薦稿人: 馬波

  包子堂會員、達人。從事運營管理和技術管理20年左右。曾經在老國企、國際化大型中企、全球行業領先外企和本地私企工作。

  推薦語:

  這篇文章首先呈現出在商業中心區域的一種特殊商業現象——同品牌門店密集分佈,然後從企業運營的角度解析出相關原因和比較優勢。我們簡要梳理一下。

  先搶佔制高點,既爭奪聚客點和便利性優勢點;

  然後佈局造氣勢,通過多開店實現優化成本運營;

  最後又重點解析了密集開店的優勢,提高認知度、信任度、消費意願,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廣告和促銷更有成效。

  這些都是本文作者讓我們看到的模式,可是背後到底是如何運作呢?是否有更加深入的原因呢?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來看7-11現象。

  2年前我在臺北的一個小街道上散步,走在十字路口時,忽然想買一瓶水喝,就左右看了看,在不到一百米的範圍內發現了3家7-11便利店,這讓我觸動了,爲什麼這麼密集,我要看一看這3家店到底都在賣什麼,其實3家經營幾乎一樣的產品,但是和臺北CBD區的7-11有些不同,這裏的產品更加生活化,日用化。

  後來幾天就特別關注起了臺灣的7-11便利店,商業區、交通樞紐區、旅遊區和居民區的店有明顯的差別,但是有共性就是密集分佈。再後來我又觀察了大陸的7-11便利店,發現每在一個地點開店後,外在表現爲立即開始建立顧客的認知和信任的關係,而其內在的主要任務就是作爲種子走進本區域顧客的生活方式,發掘出顧客的需求,配置最適宜銷售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始調動其高效供應鏈爲未來規模作戰做準備,很快其它分店也會經過選址後分布在周圍區域,這樣就逐漸形成了周圍區域的便利路徑和覆蓋範圍,爲顧客提供了7-11的便利生活方式,這就是7-11的便利社區,還會持續不斷的發掘顧客需求,深化服務水平。假以時日,7-11成了周邊顧客離不開的便利服務中心,顧客的消費變成了高頻次的重複消費和口口相傳的好口碑。

  這是7-11存活在商業區的真正基因,這是已經成型的、實實在在的線下社區商務模式的實踐案例。當然7-11背後也有強大的IT系統和先進的供應鏈支持其高效的運營管理。

  文/王新磊 |來源:咖門

  就在很多餐飲經營者還在爲“房屋租金高、員工工資高、食材成本高”這三座大山而發愁的時候,星巴克、7-11便利店則選擇了一條“違背常識”的策略:用蜂巢式佈局的方式降低成本。

  一、搶佔制高點:店面就是最好的廣告

200米的距離,爲什麼要開2家星巴克?

  店面也是廣告位,特別是黃金地段的店面。要搶到黃金地段的好位置,就要搞定“包租婆”。硬上肯定不行,裝逼也不行,後面的大牌還在排隊。拿下鋪位,經營不好,最後還是給“包租婆”打工。

  餐飲界的玩家,早已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境界。比如星巴克搶黃金鋪位,捨得花錢,也懂得玩賞。他們從六個維度來衡量,其中最具特色的,有兩個:

  1.搶點位,找聚客點

  星巴克在選定商圈後,會測算人流,確定主要流動線,選擇聚客點,把聚客點相隔不遠的位置作爲門店選址的地方。

  因爲在人流的主要流動線上,意味着單位時間裏經過的人流量最大;處於聚客點的位置,說明人羣在這裏停留時間長。

  這就帶來一個最直接的“收益”:消費者走在大街上能否一眼就能看到門店。

  2.便利性

  交通便利和店址的可達性,是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條件。

  停車位多少,商圈輻射多大面積,輻射面積內有多少停車位,都是每一個做餐飲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這樣考慮的目的是增加客人進店率。

  二、佈局造氣勢:開店越多,成本越低

200米的距離,爲什麼要開2家星巴克?

  “開店越多,成本越低”,這看起來有點兒違背常識,卻是一個化解高租金的一個高招。星巴克就明確提出:即使贏利,如果一個城市開一家店的事,他們堅決不幹。

  原因很簡單,因爲很多產品的物流成本很高,特別是糕點,全部是零下18度的條件下無縫對接,所以物流成本很高。

  單店的銷售額雖然高,但是經營成本也很高,所以星巴克的操作是在開設第一家店之後,要儘快再開2-3家店。

  比如在麗江,星巴克開第一家店後,會在今年儘快再開2-3家,用“增加門店數量降低物流成本”。

  這也是7-Eleven屢試不爽的“殺招”。

  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說:在第一家店開業之後,他就開始貫徹密集型選址戰略,嚴格要求店鋪研發負責人在選址上必須和第一家店一樣,“絕不能踏出江東區一步”,這一做法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

  如果只想單純地增加門店總數,極端的做法是分散開店,東京一家、神奈川縣一家、琦玉縣一家地在全國範圍內部署加盟店。

  但是,爲了提高小規模便利店的生產效率,不僅要在店面的佈局上下功夫,提升顧客的消費興趣,還必須提供合理有效的採購及物流制度,這樣才能靈活地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

  出於上述考量,到處撒網並不可取,相比分散的“點”,連鎖店更應以“面”的方式覆蓋,在位置上毗鄰現有的門店呈網狀擴展。

  “火鍋黑馬”巴奴毛肚火鍋在發展直營連鎖時,就是採用了步步爲營的城市戰,即在一個城市開多家店,而不是一城一店的跑馬圈地。

  這種非常規操作,是有意爲之。

  第一,區域經理管理半徑是8到10家店,再多,就會失控;

  第二,運輸半徑是200公里以內。

  而這兩個半徑決定了,要實現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就要密集佈局:開店越多,成本越低。

  三、密集佈局三大優勢

200米的距離,爲什麼要開2家星巴克?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毛澤東“反對同時把兩個拳頭打向兩個方向的戰略,堅持兩個拳頭朝一個方向一同打出的戰略”。

  “四渡赤水”、“三大戰役”……當人們驚歎於毛澤東指揮打仗具有神來之筆時,這得益於集中兵力戰法。

  餐飲密集佈局,也會衍生出越來越多的優勢,比起撒胡椒麪的做法,在一個目標區域內密集布點的戰略更能讓企業受益。

  在一定區域內,提高品牌效應,加深消費者對其的認知度,而認知度又與消費者的信任度掛鉤,能促進消費的意願。

  當店鋪集中在一定範圍時,店與店之間較短的距離能提升物流和配送的效率。也降低管理成本。

  廣告和促銷宣傳更見成效。店鋪如果集中在同一區域,不僅能有效節約物流、人工成本,投放一次促銷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率也變得事半功倍。

  來源:管理智慧

2015-12-17 10:34:25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