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咖啡六大沖泡方法

作者:中國咖啡交易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2024-06-03 04:38:00

  1。滴濾式:這種滴濾壺的構造很簡單,只有一個圓錐型容器,很像一隻杯子,容器的內緣必須鋪上濾紙,在放入咖啡粉,以熱水沖泡既可。這種方法使熱水與咖啡粉接族一次,便落入杯子裏,所以只會萃取到發揮較高的物質,因此可以衝煮出氣味芬芳,雜味最少的咖啡。

  2。美式電動咖啡壺:一般電動咖啡壺的內部容箱有兩種,一種是漏斗式,一種是寬而扁的圓柱形。本人建議使用前者,在小量衝煮咖時。咖啡粉會集中在狹小的底 部,使熱水流過的速度減慢,而後者,咖啡粉只能平鋪在容箱底部,薄薄的一層,當熱水快速穿過時。根本沒有泡到咖啡。目前世面上餓電動咖啡機,內部的噴射嘴 大多一輻射狀向四周噴灑熱水,而咖啡粉數量又太少,部分熱水只能噴射到濾紙,而沒有噴射到咖啡粉。所以大多都被沖泡成一杯稀釋的咖啡!

  3。法式壓濾壺:壓濾壺最能顯示出原始的風味跟狂野,它的操作原理,用熱水直接沖泡咖啡,並用鐵網過濾,幾乎把能萃取到的物質全部萃取 出來了,所以會形成一杯較渾濁的咖啡。而且風味很原始,很複雜。一般優質的咖啡很適合這種沖泡方法。但是劣質咖啡豆卻風味全無。留下的只有苦澀。

  4。虹吸壺:很多人認爲,留在上壺中的咖啡渣要型成一座小山丘纔算是成功的衝煮。不過我覺得這種說法並不一定正確的。因爲上壺正中央是濾布的位置若,要形 成小山丘其實很簡單隻要在虹吸壺離開火源後,也就是上壺的咖啡準備留向下壺是隻要用咖啡攪拌棒順時針方向攪上幾圈就可以了當然反方向也行!其實虹吸壺就是 利用一跟水管用空氣的壓力將下半容器內的水移到上半容器中就變成一杯咖啡。所以也叫真空壺跟塞風壺。基本上在歐美並不用虹吸壺,但是在日本,臺灣,大陸地 區大受歡迎,也許是我們在吧檯上舞弄着玻璃器具,像是在搞化學實驗,讓人們認爲這是一種很深奧的技巧。以爲這種沖泡方式咖啡最好。

  5。摩卡壺:摩卡壺是由上壺,濾網,下壺所組成,濾網在上下壺之間。沖泡時,水裝在下壺,咖啡放在中間的網裏,當下壺受熱後,產生水蒸氣,將熱水衝上去。 穿過咖啡粉,然後進入上壺,形成咖啡。因爲它的氣壓比較高,所以有人將它歸內爲高壓式煮法。也有人將它叫做手工濃縮咖啡,不過它不能煮出意式濃縮咖啡的那 層泡沫。不過它確實是很帶勁的咖啡。

  6。意大利濃縮咖啡機:Espresso是一種易用科技來衝煮咖啡的方法,一杯Espresso的標準,咖啡粉在7克左右,水溫95度左右,水壓在10個 大氣壓左右,衝煮時間在22-28秒之間。如果水溫太低,會造成萃取不足,只能煮出一杯風味不足,味道偏酸的Espresso。但水溫過高,將造成咖啡過 度的苦與澀。而的醇味主要來自它的水壓,一般的熱水衝袍法,只能將咖啡可以容於水的物質,而可以用高壓,萃取出咖啡中不能容於水的物質。這些高壓使咖啡中 的脂質完全乳化,容入水中。而它的衝煮時間將決定這杯咖啡的特色,Espresso用高壓萃取咖啡的風味,約在25秒就個完成。超時以後所流出的咖啡已經 沒有什麼味道。只會沖淡Espresso而已。

2014-07-15 16:45:23 責任編輯:中國咖啡交易網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