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產業發展報告》中國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費市場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03 03:00:23

 陳振佳在進行《中國咖啡種植分佈與優勢區域佈局》發佈時稱,中國咖啡產區目前主要分佈在雲南、海南、四川、臺灣等地區。雲南西南部、海南北部、臺灣台南地區的熱帶、亞熱帶山區擁有較好的生態環境資源,與咖啡原產地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相似,所產咖啡品質較好,是世界咖啡種植的“黃金地帶”,目前已形成雲南、四川小粒種咖啡優勢產區和海南中粒種咖啡優勢產區,其中,雲南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98.2%,海南佔0.5%,四川佔0.9%,臺灣佔0.4%,種植區域相對集中,品種佈局合理,品種類型與氣候類型相匹配。
 
  主產區雲南的咖啡生長生態環境較好,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多以山地、坡地栽培爲主,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特別是晝夜溫差大,利於內含物積累,所產咖啡豆顆粒均勻飽滿、含油多、味醇厚、香氣高,具“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的獨特風味。國際咖啡組織品嚐專家考察雲南咖啡種植及初加工基地後,將雲南咖啡評價爲哥倫比亞溼法加工的小粒種咖啡一類,爲世界上最高品質的咖啡。
 
  本土咖啡企業異軍突起
 
  陳振佳博士在發佈《中國咖啡產業發展報告》時稱,中國咖啡企業發展迅猛,正在改變中國咖啡僅扮演原料出口角色的尷尬局面。
 
  陳振佳說,長期以來,中國咖啡市場被國外品牌佔據,雀巢和麥斯威爾等國際品牌佔據了中國速溶咖啡的大半江山,星巴克與其聞名的現磨咖啡也遍及中國各大中城市。近年來,中國咖啡企業發展迅猛,“後谷咖啡”、“雲啡咖啡”、“北歸咖啡”、“雲潞咖啡”、“朱苦拉咖啡”、“力神咖啡”、“福山咖啡”、“半坡咖啡”、“古坑咖啡”等本土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咖啡龍頭企業通過專利、商標戰略逐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有力促進了中國咖啡產業迅速發展。“咖啡企業在咖啡工業精深加工方面已取得巨大突破。”陳振佳以後谷咖啡公司爲例說,目前,後谷咖啡速溶粉生產能力爲13000噸,另有20000噸在建,很快將投產;後谷咖啡是咖啡科技創新的受益者,其自主研發設備擁有上百項自主知識產權,併入圍2016年中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企業;還有很多咖啡企業,也正在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咖啡產業正在分享咖啡科技進步。
 
中國咖啡工程研究中心陳振佳博士會上發佈的《中國咖啡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2016生產季,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咖啡種植面積爲12.02萬公頃,產量達14.11萬噸。2015年,中國出口咖啡9.2萬噸,其中,咖啡生豆佔66.93%,焙炒咖啡佔 5.19%,除因炒豆佔0.01%,濃縮精汁佔1.23%,咖啡成品佔26.63%。目前,中國人均年消費咖啡5杯,全年消費13萬噸左右,消費金額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雖然遠低於日本、韓國年人均約300杯、全年消費80萬噸的水平,也低於全球平均240杯的消費水平;但中國咖啡消費量仍持續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長,遠高於世界2%的增長速度。有專家預測,中國咖啡成熟消費市場潛在空間爲3-4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咖啡消費將超過20萬噸,消費額3000億元以上,中國有望成爲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費市場之一。
 
  陳振佳說,正因爲看到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潛力,星巴克將中國市場稱爲“第二本土市場”。而出席26屆世界咖啡科學大會的日本上島咖啡董事上島昌佐郎也在會上表示,中國咖啡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咖啡消費量在持續增長,“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不僅僅只是茶葉之國,也會是咖啡之國

2016-12-10 09:48:0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