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的優雅,先從咖啡禮儀開始

作者:尚舞雜誌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新聞 > 咖啡資訊 > 2024-06-03 03:57:40

時常坐在幽靜的咖啡館裏,與知己密友娓娓相談相望,不拘話題,內心就有說不出的歡喜默契。有時不約一人,獨自發呆,也隨意而悠然。咖啡濃香入骨,甘苦自知,給心靈一份溫暖的陪伴。咖啡是舶來品,那份熾熱香濃如體育舞蹈(國標舞)一樣,有點野性,有點不羈,卻是一份生命情感的袒露。在體育舞蹈的場合之中,很多時候需要一起喝咖啡,那麼到底有哪些咖啡禮儀呢?

喝咖啡注意事項

  1、端杯手指不從杯耳過

  餐後飲用的咖啡,一般都用袖珍型杯子盛出。這種杯子的杯耳很小,手指是無法穿過的,所以無須擔心在衆目睽睽下“出醜”。倒是在遇上大杯子時,千萬要記得,不要用手指穿過杯耳來端杯子。正確姿勢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兒再將杯子端起。

  2、加糖後不用費力攪拌

  很多人喝咖啡喜歡加糖,其實一杯好咖啡用糖也有講究。爲了節約成本,多數咖啡店會選用白砂糖,但它會影響咖啡的原味。真正好的咖啡用糖應該是原糖,也叫黃糖,顆粒大、色澤發黃,放在花式咖啡的奶沫上,長時間不會下沉。

 

  給咖啡加糖時,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內,不過現在獨立小包裝的砂糖包非常便於操作。也可先用糖夾子把方糖夾在咖啡碟的近身一側,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在杯子裏。如果直接用糖夾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內,可能會使咖啡濺出,弄髒衣服或檯布,這是極不禮貌的行爲。加糖後,不需用力攪拌咖啡,因爲糖和牛奶很快就會溶化。

  3、咖啡匙不爲舀咖啡

  咖啡匙是專門用來攪咖啡的,飲用咖啡時應當把它取出來,不能用咖啡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喝,也不要用咖啡匙來搗碎杯中的方糖。攪過咖啡的匙,上面都會沾有咖啡,應輕輕順着杯子的內緣將汁液擦掉,絕不能拿起匙甩動,或用舌頭舔咖啡匙。用過的匙最好放在托盤的內側,以免端起咖啡杯時碰落。標準的攪拌手法是將咖啡匙立於咖啡杯中央,先順時針由內向外劃圈,到杯壁再由外向內逆時針劃圈至中央,然後重複同樣的手法,這種方法令咖啡濃淡均勻。

 

  4、用嘴吹涼咖啡不夠文雅

  咖啡趁熱喝纔好,如果太熱,可用咖啡匙輕輕攪拌使之冷卻,或者等待自然冷卻後再飲用。如果試圖用嘴吹涼咖啡,記住這是不文雅的動作。

  5、飲用時僅需端着咖啡杯就好

  一般而言,喝咖啡時只需端起杯子,如果端起碟子或托住杯底喝咖啡,都是失禮行爲。還要注意的是,不能大口吞嚥,也不要低頭去就咖啡杯。添加咖啡時不要把咖啡杯從碟子中拿起來。

  6、喝咖啡、喫點心需“錯時”進行

  飲咖啡時可以喫點心,但是不能一手端咖啡杯,一手拿點心,喫一口喝一口地交替進行。飲咖啡時應當放下點心,喫點心時則放下咖啡杯。

 

  7、咖啡需要趁熱喝

  趁熱品嚐主人爲你端上來的咖啡,是喝咖啡的基本禮節。咖啡的最佳溫度是80℃左右。因爲普通咖啡的質地不太穩定,所以最好趁熱品嚐。爲了不使咖啡的味道降低,要事先將咖啡杯預熱。咖啡的適當溫度在沖泡的剎那爲83℃,倒入杯中時爲80℃,而到口中的溫度爲61-62℃,最爲理想。

  但應注意,喝咖啡不能像喝白開水一樣,一口氣把一杯都喝完,而且喝咖啡也不像喝茶或果汁,可以連續喝幾杯,那樣,別人會認爲你很失禮。一杯咖啡端到面前,先不要急於喝,應該像品茶或品酒那樣,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達到放鬆、提神和享受的目的。—個品嚐咖啡的行家裏手,一定會在咖啡端上來的那一刻,首先體會一下撲鼻而來的濃香,對着咖啡杯深深地吸—口氣,然後,吹開咖啡油輕啜一小口,這便是咖啡的原味,之後再隨個人喜好加入糖、奶。

2017-04-13 10:42:08 責任編輯:尚舞雜誌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