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摩卡咖啡歷史介紹,也門摩卡咖啡果殼泡茶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精品咖啡豆 > 也門咖啡豆 > 2024-06-03 12:14:08

  關注咖評(微信公衆號 vdailycom ) 發現美好咖啡館 開一家自己的小店

  咖啡是也門傳統農產品之一,自古以來以其獨特的風味享譽全球,世界上許多咖啡的原產地就在也門,這得益於也門特殊地理位置。在也門,咖啡主要生長在海拔1000至1700米之間,從高原到高山中的梯田山谷到處都有種植,特別是西部山脈,咖啡樹種植率爲每公頃900至1000棵,咖啡產出率爲每公頃300-600公斤。不同地區的咖啡有着不同的品質。過去,也門人大量投資咖啡種植與貿易,“摩卡”咖啡曾是港口出口量最大的貨物。根據農業部的報告,1997年也門咖啡產量爲7000噸,2002年爲1.3萬噸,2009年爲1.9萬噸,當年出口值爲27億里亞爾(約合1340萬美元)。

  當今在也門許多咖啡館充斥着各種各樣的現代飲料,許多富有的也門人也漠視民族產品,對傳統咖啡不感興趣,甚至許多昔日咖啡館不再供應咖啡。另外,近年來大量種植的卡特,也成爲也門咖啡的“天敵”,咖啡種植面積在減少,而卡特樹卻遍及全國,主要是與咖啡比較起來,在也門卡特消費羣體巨大,對種植戶來說,盈利要多得多。

  也門摩卡咖啡果殼泡茶

  遲至公元一五〇〇年以後阿拉伯纔有零星文獻記載:在一四〇〇至一五〇〇年間,也門摩卡港和亞丁港突然流行飲用一種名爲“咖許”的熱飲。所謂“咖許”,就是把紅色咖啡果子摘下,曬乾後只用果肉部分,其內的咖啡豆則丟棄不用,再將曬乾的咖啡果肉置入陶盤,以文火淺焙後搗碎,再以熱水泡煮,趁熱飲用。其果肉仍含有1%的咖啡因,亦有提神效果,且風味遠比嚼食咖啡果葉更甘甜可口,所以很快就傳遍阿拉伯半島。爲何早期的咖許棄用咖啡豆?可能是生豆太硬且苦澀味較重,因而丟棄不用(一五〇〇年以後,咖啡豆才被土耳其人視爲珍寶)。但咖啡果肉曬乾加以輕焙,可提高果肉糖分的焦糖化香味,泡煮後冷熱皆宜,堪稱中古時期阿拉伯的“可口可樂”,廣受歡迎(但現代版的咖許卻加了咖啡豆調味)。咖許風味較清淡,少了咖啡的濃香,但已從嚼食進化到泡煮,與咖啡飲料越來越近了,現在行業對這種飲品有個術語叫Cascara tea。

  盛行於一四〇〇年後的阿拉伯“可樂”,至今仍是也門國飲,但配方有了很大改變。早期的咖許,只以曬乾輕焙的咖啡果肉泡煮,但經過數百年改良,現在已成調味飲料。目前在也門或阿拉伯半島喝到的咖許,有古代和現代兩種版本。古代版咖許,依舊不加咖啡粉,只以曬乾的果肉,文火輕焙後搗碎,添加豆蔻、肉桂等香料以熱水煮沸。放涼裝入瓶內,就成了降火的果肉茶或古老的阿拉伯可樂,喝來很像香料茶,也門人視爲必各的早午茶。現代版的咖許,則加入細研磨咖啡粉、薑末肉桂等香料,泡法類似土耳其咖啡,喝來更像薑汁咖啡,人們可能喝不太慣。

  到也門觀光,很難相信這是個咖啡古國,街頭盡是嚼食卡特草或喝卡特茶以及咖許的人,少見有人喝咖啡。當地只有富人才喝得起摩卡咖啡,窮人只好將就咖啡果肉調製的茶飲,令人稱奇。

2017-06-19 11:37:30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