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喝的根本不是卡布奇諾(轉載)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小知識 > 2024-06-29 02:46:02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先讓我們看看別人寫的卡布奇諾】
 
  關於卡布奇諾,其實學長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察
 
  因爲我初學卡布奇諾,大約是在13.14年前
 
  精品咖啡正在醞釀而相當混亂的時代
 
  所以各種流派的卡布學長算是小有涉獵
 
  而演進到比賽或是業界主流的奶泡比例和煮法
 
  大概也能講出個脈絡
 
  但今天我們先看一下這篇這幾天許多人討論的文章
 
  箇中其實提出了不少問題,如:
 
  1.卡布的正名
 
  2.卡布的尺寸
 
  3.卡布的奶泡
 
  4.融合和分層
 
  以上問題都和卡布的演進有關係
 
  雖然翻譯不太精準,但大致能看懂
 
  學長希望大家先能看看這篇文章
 
  並根據你對卡布的想法來思考一下
 
  文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你有沒有答案
 
  明天學長會針對這篇文章
 
  來提出對卡布奇諾的想法
 
  來和各位做對照
 
  這中間許多邏輯和做法的問題
 
  認真思考對比會很有趣
 
  並且對卡布奇諾會有更明確的理解喔!!!!
 
  也許你喝的根本不是卡布奇諾(轉載至紐約時報國際生活)
 
 
  如果你今天早上喝的那杯卡布奇諾,其實不是卡布奇諾,那可怎麼辦?太可怕了。而更嚇人的是:如果你的小白咖啡(flat white)纔是地道卡布奇諾呢?
 
  曾幾何時,卡布奇諾是很容易鑑別的。一份濃縮咖啡,加上熱牛奶,最上面蓋一層蛋白霜似的奶泡。然而,這個曾經的特種咖啡飲品之王,如今正遭遇一場身份危機。
 
  卡布奇諾到底是什麼,即使在專家中間也存在不小的爭議,在行的都把重點放在咖啡的大小上,認爲這是區分彼此的特徵。
 
  “在美國,卡布奇諾有小杯、中杯、大杯,這其實是生造出來的,”美食和咖啡作家奧列佛·斯特蘭德(Oliver Strand)說。“卡布奇諾基本上就是一種4盎司的飲品。”
 
 
  在紐約等地開有咖啡館的咖啡烘焙公司La Colombe創始人託德·卡爾米切爾(Todd Carmichael)認爲,不應該死盯着份量這一個因素。“我們讓卡布奇諾靈活起來了,”他說。“8到10盎司的情況下,它的風味並沒有消失。只是沒那麼濃烈了。”
 
  還有人堅守着對卡布奇諾的老派定義,幾種成分的分層是重點。“目標是三個不同的層:咖啡、熱牛奶和有泡泡(不細密)的奶泡,”廚師、作家馬里奧·巴塔裏(Mario Batali)在郵件中說。“但是要按意大利人的喝法,必須要攪拌,讓三層混合在一起。”
 
  攪拌後咖啡呈現一種特別的紅棕色,跟方濟嘉布遣會(Order of Capuchin Friars Minor)修士身上的道服顏色接近,有人因此認爲飲品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
 
  Joe在紐約和費城有13家分店,它的卡布奇諾是不分層的,最上面也沒有看得見泡泡的奶泡。“從第一口到最後一口,口感應該是一樣的,”Joe創始人之一喬納森·魯本斯坦(Jonathan Rubenstein)說。
 
  Joe的版本似乎違背了美國特種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SCAA)及其下屬咖啡師行會(Barista Guild)推行的卡布奇諾標準,該標準主張最少要有一釐米厚的奶泡。
 
  才一釐米?感覺一不留神就要成拿鐵了。但這可是堂堂SCAA的標準。“有點荒謬,”西雅圖Espresso Vivace創始人戴維·舒默(David Schomer)說。
 
  有咖啡專家認爲,都是那些“拿鐵藝術婊”導致現代卡布奇諾的奶泡如此之少,他們說,在這個無Instagram不成炊的年代,較少的泡沫有利於咖啡師做出繁複的花式。
 
  鑑於卡布奇諾的定義在變,有些人也許會對自己開始喝咖啡的那個年代時興的版本特別有感情。“1985年的時候,最好的卡布奇諾是有一座五英寸的奶泡山的,上面撒肉桂,”餐館業主丹尼爾·梅耶爾(Daniel Meyer)在郵件中寫道。“我們在2006年告別了奶泡。”
 
  在影響深遠的西雅圖咖啡館Torrefazione Italia,La Colombe的卡爾米切爾回憶起特種咖啡遠未普及的年代,卡布奇諾是什麼樣子。“所謂卡布奇諾就是有非常厚的、蛋白霜式的奶泡,”他說。“在上面放一顆橄欖不會沉下去。”
 
  肯尼思·奈(Kenneth Nye)2001年在紐約東村開了第九街意式咖啡館(Ninth Street Espresso),他不堪忍受那些深信自己知道什麼是“正宗”卡布奇諾的顧客,去掉了菜單上所有飲品的名稱。“全都是‘意式濃縮加牛奶’,”奈說。“我們不再用名稱是因爲,所有名字都很傻。”
 
  新近走紅的小白咖啡讓奈格外惱火,這種用意式濃縮咖啡和牛奶製成的飲品,似乎是澳大利亞或新西蘭傳來的。“你去找10個自稱的小白咖啡權威來,問他們什麼是小白咖啡,至少能得到五種說法,”他說。“這是要讓顧客對整個製作過程心生敬畏。”
 
  並非所有關心這類問題的人都像奈這樣,對咖啡分類學不屑一顧。比如國立意大利濃縮咖啡研究所(Instituto Nazionale Espresso Italian)就呼籲使用“25毫升濃縮咖啡和100毫升蒸汽攪打奶泡”。意大利咖啡愛好者對地道卡布奇諾的理念是十分堅持的,以至於該國農業委員會主席馬可·裏翁(Marco Lion)在2007年提出,政府應向使用正確製作方法的咖啡館頒發證書。(那屆政府還沒來得及採取任何舉措就解散了。)
 
  但有人對所謂意大利完美標準也不以爲然。“即使在意大利也是多樣的,”奈說。“唯一的共通之處是份量較小,被認爲是一種早晨的飲品。”
 
  新學院(New School)烹飪史學家安迪·史密斯(Andy Smith)說,卡布奇諾可能起源於奧地利。是隨着星巴克的崛起而普及起來的,霍華德· 舒爾茨(Howard Schultz)在1980年代末收購了這個品牌,而後越做越大(隨之變大的還有卡布奇諾的份量)。“應該是有他們一份功勞的,”史密斯說。
 
  也許最好的卡布奇諾不需要花哨的咖啡師技法或其他裝飾。“什麼叫完美追求,”巴塔裏說。

2017-08-01 20:22:04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