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咖啡 : 愛樂壓咖啡(下)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小知識 > 2024-06-03 05:04:06


專業咖啡師交流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

  “你們有幸見到在黑房以外認真的我了。”爲了配合攝影發燒友的實驗,同事們在店內吧檯上放着熱水壺、咖啡杯和愛樂壓(aeropress)。若是在辦公室衝咖啡,這些設備已經足夠。講究一點的話,可配合電子磅和溫度計等量化工具,以便掌握萃取過程。
 
  “閱過你的文章,得知泡咖啡可以求其馬虎,也可講究執著。其中化合物的水溶性、水的比例、溫度等,跟衝曬相片像極了。我對於你提及味道溶解的先後次序、浸泡法和手衝壺在層次感的分別,以及冰滴冷泡咖啡的見解印象甚深。有天在黑房混合藥水時想到的這個實驗,用愛樂壓去做合適不過。”攝影雖是一門藝術,但當中卻滲滿了科學理論;所謂隨意拍的一張照片和隨手泡的一杯咖啡,其實是千錘百煉、大巧不工。
 
  攝影師的咖啡實驗
 
  “第一個實驗跟冰滴有關,所以不用熱水壺。”他邊說着,邊量度15克咖啡粉,並注入室溫的水。“我照你慣常的粗幼度,以150毫升的水在aeropress內浸泡。之後每5分鐘壓出一小杯試味。大概20分鐘左右、液體的味道就像平時的咖啡了。也就是證明了用冷水也可泡咖啡,不過須時稍長。”
 
  當時一位在場的客人語帶不屑道:“那有什麼稀奇?以冷水衝即溶咖啡粉,只需多攪拌幾下而已。”
 
  “稍安無躁,好戲在後頭。”攝影師笑道:“經過加工的即溶咖啡,其水溶性接近百分百,跟萃取即磨咖啡是兩碼子的事。Patrick你看,我有聽書的!”接着,他把實驗的步驟重複一遍。不同的是,他自20分鐘才第一次取出數毫升樣本。之後每隔2分鐘一次,直至去到40分鐘。
 
  到第二輪實驗結束時,吧檯整齊排列了10只shot glass。
 
  “請試味吧。”他把每杯都分了一半給我。“你想不到aeropress有此妙用吧。手衝咖啡像個沙漏,一旦開始便不可以停下。以熱力承託的虹吸壺更是不可能。”其實聰明杯也可做到類似的效果,而且不用時常倒轉。只是我當時並沒有說穿。
 
  口感變化 如慢鏡重播
 
  一個攝影師,利用他對黑房沖印的智慧去探索咖啡的味道層次,化合物不同的水溶性對段落的影響,以及酸苦平衡和口感變化。難得的是,他並不會人云亦云,而是設計了一套標準方法讓大衆參與感受。咖啡界的突破,很多時有賴非業界人士的啓發和衝擊。因爲他們沒有爭名逐利的私心,也沒有商業顧慮;“好喝”是他們唯一的目標。
 
  嘗過樣本十巡後,我體會到因萃取過程被冷水浸泡而拖慢的細微變化:酸、苦味的順序溶解,口感(body)的累積,和後期萃取過度令立體的味道重疊飽和。整個過程,就像慢鏡重播般清晰。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家試試。

2017-08-06 19:46:12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